推介:| 懷孕輻射 | 頭暈輻射 | 失眠輻射 | 頭疼輻射 | 腦腫瘤輻射 | 記憶障礙輻射 | 耳損傷輻射 | 抑鬱輻射 | Celine Bags | 嬰兒用品 | Loewe Bag |

發新話題
打印

康熙皇八子(胤禩)考辯

康熙皇八子(胤禩)考辯

胤禩生平考辨

胤禩,系清朝聖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時,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近年來,胤禩名屢見於諸歷史小說、古裝戲劇中,多為反角,皆以結黨謀私、暴戾悖逆、不忠不孝、奸險陰刻之言冠之,餘竊為之不平。數月間,尋得清代史料多部,潛心研讀,小有所得,故撰文一篇,以正胤禩之名。
 
少年皇子
胤禩雖為康熙帝之子,但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時在眾兄弟子侄間並不得貴重,頗受冷遇。這段經歷當對他日後廣有影響,故贅言之。

其母衛氏,系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宮內管領雖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庫出身,故較後宮其餘人等為賤。據楊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紹:“《清皇室四譜》中,也說衛氏‘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辛者庫’是滿語‘辛者庫特勒阿哈’的簡稱,意為‘管領下食口糧人’,即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代八旗官員得罪後,他們本人及其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處。衛氏的先人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就現有材料看,她不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嬪中,母家地位最為卑下者。以此出身,衛氏僅能充當宮女,在宮內幹些粗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大大少於其她宮人。但她競被玄燁看中,並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條件很好,溫柔聰慧,美麗出眾。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僅有兩人被冊為嬪,一位是正在受寵的17歲少女瓜爾佳氏,另一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老色衰的衛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卻沒有得到冊封。這除去因胤禩很受皇父喜愛,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輕(僅17歲)的一位外,與衛氏本人也有關係。不久,她又被晉升為良妃,成為玄燁當時僅有的5位妃子(貴妃除外)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出生後,康熙嫌衛氏出身低微,將他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慧妃那拉氏教,因此他與慧妃感情甚親。雍正帝繼位伊始,允許部分母妃“隨子歸邸”而居,惠妃因親子胤禔已被圈禁,於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據聞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

清朝規定皇子六歲起入書房讀書,每日以名師大儒教之以滿、蒙、漢等文字,並輔以騎馬射箭等功夫。據《康熙起居注》所載,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對幾位元年長阿哥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滿六歲的胤禩。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以次進前,各讀數篇,純熟舒徐,聲音朗朗”,想必胤禩不滿六歲便已開始習讀詩書了。

但寫字是他的弱項,康熙曾因不滿他的書法,遂令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並要他每日寫十幅字呈覽。曾任翰林院編修、起居注官、禮部給事中、九阿哥胤禟侍讀兼府內管家的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詞中提及此事,言胤禩於之頗不耐煩,便央人寫了來欺逛康熙。

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他隨父與眾兄弟共往塞外巡獵,據傳教士張誠回憶:“整整一個月,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終日在馬上任憑風吹日曬。他們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時而奔弛,時而勒馬,顯得格外矯捷。他們之中的每個人,幾乎沒有一天不捕獲幾件野味回來。”胤禩位於其列,亦必時有斬獲。

胤禩早年很受皇父喜愛,康熙於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時,他便與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為貝勒,為當時年齡最幼者。此後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適其出塞時與皇三子胤祉一同辦理政務。

先前已經提到,胤禩為人非常親切,全無阿哥的驕縱之氣,因此廣有善緣。不僅在眾兄弟中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尋常,與眾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歡。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卒於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讚揚胤禩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胤禩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他的侍讀何焯系當時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書法家,嘗學于錢謙益、方苞等人,以擅長八股出名,康熙二十四年即充拔貢生,但因為人“生性率直”、“經常當面責人”而得罪了考官,此後屢試不弟,四十一年李光地薦其博雅,康熙召試,命直南書房。次年賜舉人,複賜進土,選庶起士。後尋命侍讀胤禩于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在貝勒府期間,與胤禩甚篤。康熙四十五年何焯父死,他將身邊的幼女交由胤禩的福晉照看,便奔喪回裏了。胤禩還曾托由何焯為其在江南購書,頗得當地人的好評,稱他“實為賢王”。

提及胤禩的福晉,有必要在此介紹一下。其為安親王岳樂之外孫女,父姓郭絡羅氏。岳樂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鎮國公,因在戰事上屢有建樹,于順治十四年晉為安親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安親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顯貴,因之胤禩與郭絡羅氏的結姻,亦在無形中拔高了他的身價,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產生的影響,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廣泛的人緣基礎。據聞,郭絡羅氏自小承歡于岳樂膝下,頗受寵愛,性格潑辣,是胤禩府內的當家人。康熙曾於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詞中也提到胤禩府內的事俱是由福晉掌管的,兩相比較,或有出入,但亦可知此言非空穴之風。但有事是我所不明的,據《愛新覺羅宗譜》載,胤禩之子弘旺於“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時生,庶母張氏張之碧之女”,那麼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責胤禩時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終其一生,膝下單薄,只弘旺一人。


展露崢嶸

胤禩真正在史書上被大書特書是自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廢太子後,爾後沉沉浮浮,直至歿于雍正朝,都是由此埋下的禍根。

皇次子、太子胤礽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裏氏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所生。赫舍裏氏生下他後幾個時辰就死于坤甯宮,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帝對結髮妻的去世很是悲痛,次年即封胤礽為皇太子,並親自教他讀書,六歲時又請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等為其師。胤礽經父、師指點,幼年時確實顯露出幾分聰明,文通滿漢,武熟騎射,儀錶堂堂,著實惹人喜愛。但他愈大則愈發挾寵恃驕,養成了過分驕縱和暴戾的性情,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滿。康熙四十二年,胤礽的叔伯索額圖因涉嫌謀逆而被關押,皇儲之間的矛盾已然升級。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帝出塞行圍時,隨行的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憂色,康熙親自回鑾看視。九月,胤祄死。而胤礽對其弟之死,毫無友愛之情,就更加深了康熙對他的惡感。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責之後,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軍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幃幄扒裂縫隙向裏窺視。此舉動使康熙帝日夜戒備,深為不安,終於是年九月初四日拘執太子。

旋即,九月初七日,康熙令留京的胤禩署內務府總管事。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尤其在當時諱暗不明、滿朝震動的情況下,更是體現出康熙對他非同一般的信任與器重。

九月十六日,康熙回抵京城。十八日,遣官以廢皇太子事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將胤礽幽禁于咸安宮。


相關搜索目錄: 小說
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
惟精惟一,道積于厥躬。

TOP

Valextra Bag Buy valextra bag in Hong Kong. Clean Lines and Bright Colors. Valextra bags 2020, 今年出鏡率超高
對太子位覬覦已久的皇長子胤禔此時蠢蠢欲動,大有舍我取誰之意,遭康熙嚴斥,謂其“秉性躁急愚鈍,豈可立為皇太子”。逢此重創,胤禔自知無望承繼大寶,便向皇父推薦胤禩,言“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今欽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真不知胤禔說這些是為了幫胤禩還是為了害胤禩,此番言論惹得康熙勃然大怒,遂命將張明德拿交刑部審問,並于當日召諸皇子至,追述胤禔前言,說:“朕思胤禔為人凶頑愚昧,不知義理,倘果同胤禩聚集黨羽,殺害胤礽,其時但知逞其兇惡,豈暇計及於朕躬有礙否耶?似此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也。”此時的康熙認為胤禩有希冀大寶之心,對其予以防範。

逮九月二十八日,胤禩奉旨查原內務府總管、廢太子胤礽之奶公淩普家產後回奏,康熙帝曰:“淩普貪婪巨富,眾皆知之,所查未盡,如此欺罔,朕必斬爾等之首。八阿哥到處妄博虛名,人皆稱之。朕何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稱道汝好,朕即斬之。此權豈肯假諸人乎?”。好一句“朕何為者”,康熙竟與獨生子搶起了功勞;好一句“朕即斬之”,欲以刑罰封眾人之口,可乎?

次日再召眾皇子至乾清官,雲“廢皇太子後,胤禔曾奏稱胤禩好。春秋之義,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大寶豈人可妄行窺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胤礽,今其事旨已敗露。著將胤禩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向來與胤禩交之甚深的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帶了毒藥前去阻諫,胤禵奏言:“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康熙斥曰:“你們兩個要指望他做了皇太子,日後登極,封你們兩個親王麼?你們的意思說你們有義氣,我看都是梁山泊義氣。”胤禵於言語間衝撞了康熙,帝怒,拔出小刀對他說:“你要死如今就死”,欲誅胤禵。虧得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眾皇子叩首懇求,康熙方才收下小刀,命諸皇子將胤禵責打二十板,逐之出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場父子間的流血衝突。

不日,張明德一案審結,順承郡王布穆巴供:“張明德言普奇謂皇太子甚惡,與彼謀刺之,約我入其夥。我不從,故以語直郡王胤禔。直郡王雲:‘爾勿先發此事,我當陳奏,可覓此人,送至我府。’因送張明德往直郡王府。“胤禟、胤禵供:“八阿哥曾語我等:‘有看相人張姓者雲,皇太子行事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我謂之曰,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因逐之去。”胤禩供:“曾以此語告諸阿哥是實。”問張明德口供亦無異。康熙帝因之謂胤禩聞張明德狂言竟不奏聞,革去貝勒,為閒散宗室。張明德情罪極為可惡,著淩遲處死,行刑時令與此事有干連的諸人俱往視之,實乃殺雞嚇猴,令眾毋效尤。

此案方畢,皇三子胤祉又於十月五日奏稱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于廢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謬。康熙大怒,革去胤禔王爵,幽禁於其府內。
十月二十三日康熙帝病,自南苑回官,回憶往事。流涕傷懷,因召見胤禩,隨後又召見胤礽。繼而內侍傳諭曰:“自此以後,不復再提往事。”不知康熙與胤禩相見時都談了些什麼,但料想父子之情猶在,唏噓之間必能將前一段時期內所發生的事情釋然一二。畢竟此時胤禩並未親自出頭去爭過太子之位,縱有一二屑小之人於此間挑拔搬弄,亦非他之罪。若非此後的百官保舉一事,恐其父子之情亦當一如往昔。歎歎。

康熙於此期間,對廢太子胤礽多加詢顧,常有召見,與臣下的言談中也不時流露出欲複重立之意。逾數十日,康熙大概估摸著滿朝文武皆了然其心,於十一月十四日召滿漢文武大臣,令眾人于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言:“于諸阿哥中,眾議誰屬,朕即從之”。

誰想事態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的預想,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令康熙大感意外,無奈之下只得出爾反爾,諭曰:“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俗語說君無戲言,可向來聖明如斯的康熙作此掩耳盜鈴之事,實為可笑,於胤禩則甚為可憫。縱得眾人之心,卻失帝皇一人,又有何用?而得眾人心者,正是為康熙所懼者,恐於己帝位有礙。昏憒之念!

次日,康熙複召諸王及大臣,屢言於夢中見孝莊文皇后及孝誠仁皇后“顏色殊不樂”,令其備感不安。而廢太子胤礽經多日調治,瘋疾已除,本性痊複。言下之意,可複立之。康熙帝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如此言語,滿朝官員誰敢不從,唯諾諾是矣。十一月十六日,胤礽得釋。廢太子複立,已是勢在必行鐵板釘釘了。
十一月二十八日,康熙複封胤禩為貝勒。此舉意在何為?安撫人心嗎?太子位與貝勒位孰重孰輕,不言而喻。逢此變劫,真不知胤禩作何感想,恐怕是免不了有一番天不我待時不我與之慨吧。

次年正月下旬,康熙舊事重提,查問眾臣一致舉薦胤禩為皇太子事,重責佟國維、馬齊等人,言:“今馬齊、佟國維與胤禩為黨,倡言欲立胤禩為皇太子,殊屬可恨!朕於此不勝忿恚。況胤禩乃縲絏罪人,其母又系賤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豈以胤禩庸劣無有知識,倘得立彼,則在爾等掌握之中,可以多方簸弄乎?如此,則立皇太子之事,皆由爾諸臣,不由朕也。”細加詳察,胤禩之罪及其母族之卑,實為欲加之罪,而其餘之言,又多為康熙自度耳,上下嘴唇一翻即是,黑白方圓本無定論,只唯天子一人心意而定。康熙作如此言語,觀其形狀,又可令人一哂。

值得玩味的是,康熙拒絕了康親王椿泰等人對馬齊所定的斬刑,反而將其交由胤禩拘禁。這是為了讓他們固結朋黨嗎?想必是罵則歸罵,康熙心裏對當時的形勢還有一定的判斷,清楚馬齊等人保薦胤禩並非出於私心,更與結黨無關,純是一片保我大清萬萬年的赤膽忠心。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一日,即二廢太子時,馬齊受命署內務府總管,重受倚用,可見康熙對他還是頗為信任的。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一切鋪墊停當,胤礽順理成章的重立為太子。爾後,康熙加封諸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俱著封為親王,第七子胤祐、第十子胤(示我)俱著封為郡王,第九子胤禟、第十二子胤祹、第十四子胤禵俱著封為貝子。未受封爵的成年皇子只有已遭囚禁的皇長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與大失聖心的胤禩了。


轉自金啓灝
http://www.qiren.cn/bb/dispbbs.a ... ;ID=3192&page=3

[ 本帖最後由 blackdog 於 2007-1-17 03:27 PM 編輯 ]
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
惟精惟一,道積于厥躬。

TOP

立即免費訂閱每周10分鐘英文小貼士 - 一個 Email 輕 鬆學識工作英語、旅遊英語及日常英語!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2025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