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消失在中國的“新羅馬軍團
為謀求在華利益,意大利從最初派出53人侵華“遠征軍”,發展成上千人的海陸軍。但在二戰中,隨著戰爭態勢的轉變,他們中的很多人不是死在盟軍或中國軍隊之手,倒成為盟友日軍屠刀下的“異鄉鬼”。
公元前36年,西漢副校尉陳湯討伐北匈奴郅支單于,抓獲一批相貌奇特、戰法怪異的戰俘,並把他們安頓在今天中國甘肅省的驪軒地區。兩千多年後,中外學者就驪軒居民是不是“古羅馬軍團後裔”而爭論不休。這個歷史之謎至今未解,但另一支“羅馬軍團”卻是實實在在地消失在中國,他們消失的時間離現在也只過去60多年。這就是近代來華的意大利遠征軍。
“東方遠征軍”
1915年,意大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天津的意大利租界裡約有一萬名中國人和350-400名意大利人 (大多為商人),租界的“保衛任務”由200人左右的警察部隊和50人左右的中國巡捕負責。
1925年,已在國內鞏固了法西斯政權的墨索裡尼決定向中國派遣“東方遠征軍”,他要求軍方選派精銳部隊。在意大利全軍中,“聖馬可團”被認為最適合到遠東服役,但意大利高級將領認為整整一個團都去中國,未免過于招搖──在20世紀20年代,整個世界正處于一戰後的“和平階段”,大規模向海外派兵必然遭致國際社會抗議。經過研究,意大利軍方決定由“聖馬可團”的中堅力量組成一個精銳營,該營下轄3個連,每連編制為100名官兵。3月份,這支精心挑選的部隊正式啟程前往中國。
危險的日本盟友
20世紀30年代初,中意兩國關系發展良好,墨索裡尼的女婿齊亞諾伯爵作為駐華公使,積極推動意中貿易的發展。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結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對于意大利和日本過于親近相當反感,中意兩國關系開始疏遠。
1937年春夏之交,中日全面戰爭呈現一觸即發之勢。意大利駐華大使、法西斯黨員卡羅·福馬卡利認為中日一旦開戰,勢必禍及意大利租界,于是急電墨索裡尼,要求加派軍艦和陸軍來華,以增強意大利租界的防禦力量,這個請求最終獲得批準。在1937年,意大利陸海軍投入到中國的總兵力達到1200人。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參加二戰。1941年2月,就在東非港口馬薩瓦被英軍攻佔一個多月前,三艘意大利軍艦開向中國,其中“厄立特裡亞”號和“拉姆-1”號到達上海和天津。
在中日戰爭的頭幾年,由于意大利與日本的軸心國同盟關系,再加上意大利駐華機構不斷讓步和妥協,中國境內的意大利軍隊度過一段較為平靜的時光。但實際上意大利人與日軍佔領當局的關系並不理想,由于不喜歡歐洲人的存在,日本人還是很厭惡在他們佔領區內多出一支歐洲武裝。
遠征軍的終結
由于意大利屢遭慘敗,1943年7月25日,墨索裡尼被國王逮捕。緊接著,9月8日,意大利成立巴多格裡奧新政府,公開宣布退出軸心國,這一下子把呆在遠東的意大利軍人推到危險境地。
當地時間9月9日凌晨2點鐘,“厄立特裡亞”號剛在新加坡外海完成對意大利潛艇“卡比連尼”號補充給養的作業,當他們從路透社獲悉意大利投降的消息後,立即改變航線,經蘇門答臘海峽逃向英屬殖民地錫蘭(今斯裡蘭卡),避開了日本海軍和飛機的追擊。但是,“ 卡比連尼”號潛艇艇長沃爾特·奧科尼海軍中校是個死硬的法西斯黨徒,他執意將潛艇開進日軍控制下的新加坡港,他公開表示願意站在日本一方繼續作戰,但日軍還是強行將“卡比連尼”號潛艇上的艇員關進戰俘營。
此時,還有多艘意大利海軍艦船處于日軍勢力範圍內。許多艦只的指揮官獲知意大利投降後,決定自沉艦船,以免被日軍俘獲。當意大利艦船慘遭日本人洗劫時,呆在天津、北平、上海租界及使領館區的意大利陸軍也面臨生死抉擇。在天津租界區,由卡羅·德爾阿誇上尉指揮的意軍被6000餘名日偽軍包圍。德爾阿誇上尉決心進行抵抗。為了迫使意軍投降,日軍指揮官、獨立第15旅團長田中信南先用10輛裝甲車堵住意大利租界的出口,調動兩艘內河砲艇封鎖海河,並從北平南苑機場調來一個轟炸機中隊。在日本人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威懾性砲擊和空襲後,德爾阿誇上尉的神經崩潰了,他還是決定率部投降。
在這場被日本人稱為 “九月義人降伏事變”中,日軍共抓獲近1100名意大利公民。日方給他們兩個選擇,要麼宣布效忠希特勒一手扶植的“意大利社會共和國”(即“薩洛共和國 ”),要麼被送進集中營。有170名意大利官兵賣身投靠,其餘的人則被日軍關進設在中國東北、朝鮮及菲律賓的集中營,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備受日軍虐待。
到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投降時,意大利潛艇“託列裡”號仍在協同日軍作戰,他們一直打到8月30日。那一天,這群意大利軍人用機關砲擊落了一架美軍B-25轟炸機,這也是日本在二戰中取得的最後一個戰果。
日本投降後,被日軍關在集中營裡的意大利官兵于1945年9月被美軍解救,于1946年3月乘美國軍艦回到意大利。意大利派往中國的“東方遠征軍”歷史至此才算劃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