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作戰師的名稱和標志的由來
二戰時的黨衛軍部隊的名稱多以歷史上的英雄,地名等命名,我就盡我所掌握的資料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黨衛軍──原文“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簡稱“Waffen-ss”,原意為“近衛軍”。其閃電標志由瓦爾特﹒赫克(Walter Heck)在1932年設計,他以兩道閃電作為SS象征,在北歐神話中一道閃電(其實它的意義代表太陽)代表勝利。
其作戰師一般分為三類:
SS-師(SS-Division):由純德國人(Deutsche)組成,被定為一級戰鬥部隊-“Kampftruppe der Klasse1”,被用於戰場主要位置或擔當“消防隊”(Feuerwehr)挽救前線緊張局勢。
SS-志願師(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歐洲日爾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組成,被定為二級作戰部隊-“Kampftruppe der Klasse2”,主要用於非主要戰場和防禦戰。
SS-武裝師(Waffen-Division der SS)由東歐人(德國稱之為東方人-Ostlander) 和巴爾幹人組成。雖為黨衛軍控制,但是名義並不正式屬於黨衛軍部隊序列,主要執行主戰線後方游擊隊的清掃和佔領區的控制等工作。
這是理論情況,大戰時期黨衛軍的人員組成及其復雜,例如SS第一裝甲師內就有部份匈牙利人,而SS-志願師和武裝師裡的軍官大部份都是德國人。
而各師標誌盾章右上角的缺口代表裝甲師,左上角缺口代表裝甲擲彈兵師,中間缺口代表其它用途師:騎兵師和山地師。無缺口代表武裝師。
黨衛軍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
1.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最初是希特勒的私人衛隊,后發展為師級部隊,“Leib”在本意為“身體”,旗隊──“standarte”: 相當於團級部隊,這隻在黨衛隊和衝鋒隊中使用,是納粹黨在建立自己的政治部隊時為了避開和陸軍編制混淆而創建的名稱(盡管在編制上還是參照陸軍),規模大致相當於團。1940年被取消這一名稱。而為了保持“警衛旗隊”的傳統稱謂,所以在這支部隊的命名上仍然保留了下來, 該師的標志是一把鑰匙,這是由於其首任師長澤普•迪特里希(Dietrich)的名字在德語中是“偽造的鑰匙”和“橇鎖工具”的意思。
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師
2.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以納粹政權的第三帝國(Das Dritterecich 1933-1945)命名,該師標誌是北歐古文字“魯納”(Rune)中的“狼之鉤”(wolfsangel),其據說可以賜予持有者神祕的力量嚇走荒野中的狼群,所以也被看做為是捕狼陷阱的標志。在15世紀的農民反抗德國國君麾下雇傭兵的戰斗中,被作為起義軍的標志,盡管它曾經在歷史上的公元1618∼1648的”30年戰爭”中以“殘暴專制之章\'(\'Zeichen der Willkr\')而聞名,但是仍然被看做是自由和獨立的象徵。
另簡介一下北歐古字的來由:在北歐,文字首先出現在丹麥,這種文字充滿神祕性,就是神話裡由歐丁“Odin”所創的魯那(rune)文字。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碑、器具(如號角)上,或是紀念某事、或是戀愛之詞、或是頌神之語,或是各種未知咒語。這也是古日爾曼人最初使用的文字,但是他們把其當作是一種帶有魔力的咒文,如果把語言定性為文字,等於將神祕力量傳授給敵人,總共有大約26個。黨衛軍各作戰師的標誌大多數都是這種文字。
黨衛軍第三“骷髏”裝甲師
3.S-Panzer-Division \"Totenkopf\"
其最初成員大多來自“骷髏部隊”(Totenkopfverbande),而骷髏部隊最早可以追溯到1740年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I)葬禮旗幟上的骷髏圖案,為了紀念這位先皇,在次年成立了皇家近衛隊──第一和第二近衛輕騎兵團(Leib-Haussaren Regiment),他們身著黑色制服並且在皮毛帽子上繡上骷髏標志。在一次大戰中骷髏圖案也成為德軍精銳部隊的標誌,例如突擊部隊和裝甲部隊等等。在一戰結束後少數的自由軍團也把骷髏標誌漆在鋼盔和車輛上,因為它也有著傳統主義、反自由主義和反共產主義的涵義。後來在30年代初被定為黨衛隊和其下屬骷髏部隊的標誌,其意義黨衛隊高級指導處的真正創建者阿洛伊斯﹒羅森溫克曾說過:“我們在我們的黑色帽子上佩帶骷髏標誌,借以警告我們的敵人,並向我們的領袖表示,我們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實現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