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意識
生存意識
人要追求理想,首先就要生存,
生存意識就是讓自己好好活著。
香港廿年前,在蘭桂芳發生跨年踩踏事件,壓死了廿一人。
死傷者都是年青男女。
問題不在狂歡,不在心理問題,
而是一班青年人沒有安全和危機意識。
事件後人們都提高了警覺性和安全意識,即使更多人也沒發生同類事件。
人最危機不是面對災難,而是沒察覺危險或不知道其有危險。
一,沒察覺是先天能力問題,
二,不知道是後天意識問題。
一,先天能力
人與生俱來就具備自我保護和洞悉能力,洞悉能力是智力的一部分,當中有觀察力,判斷力和假設。
1,觀察力:
是大腦接受和解讀外界訊息的能力,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更多新奇的事物等,和掌握環境數據。
2,判斷力:
就是在觀察後對其作出評估,包括幾何法中的;
它是"何"物、
"何"解出現、
有"何"風險、
如"何"處理。
3,假設:
是對事情的演變作出推算,
找個認為可行的方法去做。
方法可以是,立刻處理或逃跑。
*重點是能否在最短時間決定方法。
二,後天認知
人像電腦一樣,即使硬件(智力) 如沒有好的軟件(意識) 配合,無法有效運作,其中一種是用來監察潛在風險和安全操施,就是"生存意識"。
生存意識:有兩方面,1,風險,2,安全。
1,風險意識是前者,用作是在安全平静的環境下判斷潛在風險(它有什麼危險) ,潛在風險包括;
對人:侵害性 、感染性、善惡等,
對財物:破爛、失竊,
對環境安全:水、電、火、利器、交通等。
2,安全意識是後者,作用在危險/潛在風險的環境判斷行動安全成效。(怎做才安全)安全成效包括;
人命災難:如何逃難和救緩生命,
財物損失:如何修補、保管、適當使用,
環境災禍:如何阻止、挽救、波及其他或善後。
未雨綢繆
先天條件我們難以改變,
親身經歷還是沒有的好,
除了親身經歷能增加意識外,更有效是參與相關培訓和情境訓練,如;急救訓練和火境演習等,亦應適當時間,提醒他人。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