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中国的白种人
距今9000—7800年的贾湖文化居民,体质特征与现代中国北方人相似,与河南的下王岗组、庙底沟组,山东的大汶口、野店、西夏侯组特征一致,身高在170—179.9厘米之间。这说明中国文明大体上是中国先民自己创造的。另一方面,中国远古时代也有白种人生活,他们参与了中国文明的缔造,是中华民族的成员。
复原的楼兰美女
包括楼兰、龟兹、焉耆、车师、月氏在内的讲吐火罗语的古代西域的诸国,居民是欧罗巴人种,向东分布远达鄂尔多斯草原。在古墓沟墓地发掘的青铜时代墓地,碳14测定其中7个标本的年代集中在公元前2310—公元前1535年之间。就是说,白种人来到中国塔里木盆地的时间约在距今4300年左右。古墓沟墓地的居民头骨与欧洲人种北欧类型很相似,是典型的白种人;在语言方面,吐火罗语是原始印欧语系中一种独立的语言,与意大利语极为相近。印欧语系有明显的地理特征,西部语组“一百”读音以K开头,称K类语言;东部语组“一百”读音以S开头,称S类语言;吐火罗语是印欧语系最东边的语言,“一百”却是以K开头(A方言中为känt,B方言中为kante)。通过吐火罗语与米坦尼雅利安语、印度雅利安语、古波斯语对比,可以了解这些来到中国的原始印欧人的宗教信仰情况,他们的双马神是与古波斯、古印度共有的。新疆康家石门子岩画与八墙子岩刻有双马神,阴山岩画有双马神,商代青铜器上也有双马族徽,如父辛鼎“双马与大象”、作从簋“双马与大豕”。妇好墓中的和田玉是由讲吐火罗语的人传入中原地区的。这些白种人与中原王朝的交往是很早的。他们在商代与中央王朝应该有密切的往来。但汉代以后西域才广为人知。丝绸之路开通后,塔里木盆地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转站,不同文化聚集、交融,异彩纷呈。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高172厘米
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具有明显的西亚人特征。能成为这个像的原型的人,应当是一位在政治上有作为的人,在巫术盛行的年代,必定是首领兼大巫师。文献记载蜀地与中原关系密切,建木“大皞爰过,黄帝所为“;黄帝妻为西陵氏女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黄帝次妃方雷氏女女节,生少昊,降居江水。《山海经》说颛顼为昌意之孙,“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少昊带着颛顼来到中美洲。古代玛雅等印第安文化遗址也有白种人的像。中国人说少昊是白帝,印第安人说羽蛇神是通体雪白的。可以看出,白种人是从中国到达中美洲的,不是从欧洲来到中美洲的。
古代山东曾经有大批白种人生活。据2000年“21世纪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传来的消息,中国古生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与日本的有关研究机构合作,以山东临淄古墓群中古人类DNA为标本,提取并纯化了该地区2500年前、2000年前的古人骨DNA和现代人的DNA,并分别与从国际基因数据库中筛选的1300多个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令人难以置信——2500年前临淄的居民与当代欧洲白种人基因特征十分接近,2000年前的临淄人与现代的哈萨克斯坦阿尔泰人的基因特征非常近似,而当代的临淄人与现代的东亚人基因特征非常接近。这种变化正是中国人种、中国文明演化的真实写照。文献中有白夷、白狄的记载,但其族属难以考证,不知是不是欧罗巴人种。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是白种人,其来源不明。白种人曾在山东生活过是可以肯定的,后来或迁走,或融入了汉民族。借助现代技术,对更广泛的地域内的中国上古先民的基因进行对比研究已经成为可能。这方面工作的深入,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上古时代不同人种的分布,进而对中华民族这一个概念有更科学更全面的理解。那种中国文明一元论的观点,那种孤立地静止地对待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在历史上各种不同文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融入中国文明这股巨大的洪流,中国文明并非一直是闭关自守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