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太平洋戰爭美軍潛艇的貢獻暨中國牽制日軍

太平洋戰爭美軍潛艇的貢獻暨中國牽制日軍

若東京當局及時注意到保護商船之重要性,船隊就不會損失慘重。日本帝國這個戰爭機器可能會運作更久。

在po這篇文的時候,常想日本這個海洋國家重視海洋戰力應該遠超過任何國家才是,而戰史的結果卻告訴我們,不是砲管粗大就是老大,日本從珍珠港事變後戰術思想卻倒退嚕嘍,這可能在1943年為止要從攻方變守方很不習慣吧,這個很大的原因,我想除了美軍的戰略轟炸就屬於就美國潛艇的威脅。

日本沒有護航系統、驅逐艦反潛獵殺群、沒有護航航艦,帝國海軍也很少作反潛訓練和組織;只因為這麼做顯得太過消極,不合武士道精神。

日本在開戰時,商船總噸位只有不到六百萬噸,而造船廠的能力也不足以彌補損失。和英國相比,日本簡直沒有迎戰潛艇挑戰的準備;加上本身為海洋帝國,比英國更仰賴進口食糧,也依靠進口重要原料、石油、橡膠和金屬礦來維持其戰爭工業,所以商船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為日本忽視護航系統,於是其商船成了美國潛艇可以輕易獵殺之物。起初美國潛艇並不為人矚目,因此美製魚雷有缺陷,而海軍司令部也沒有多少潛艇可以作戰。

好在1943年美國魚雷已有長足的進步,潛艇兵力也增大規模,並放手讓潛艇攻擊敵人商船,使日本商船的損失更為慘重。

相反的,日本龐大的潛艇兵種卻只針對戰艦來部署,而這類目標通常總是有不錯的防備,很難加以捕捉。此外日本潛艇也只擔任巡邏任務,或補給被盟軍包圍阻隔的日軍,和美軍相比較,日本潛艇積極性和戰略意義,實質效果實在有限。

美國統計在1943年,美軍潛艇擊沈296艘日本商船,總噸位約達133萬5240噸,日本經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隔年的損失更大幅超過此數字,約達240萬3451噸之多。光是在1944年10月就擊沈66艘船,共約32萬噸。

更重要的是,美軍潛艇接獲後來的指示,全力集中攻擊日本油輪船隊,成了日本的一大致命傷。這更迫使聯合艦隊只能停在新加坡的產油區附近,致使日本經驗不足的飛行員因為缺乏燃料,無法作充分的飛行訓練。

這僅是美軍潛艇對日本商船造成的傷害,對日本戰艦而言美軍潛艇攻擊記錄幾乎擊沈船舶噸數的1/3。
比較為人熟知的菲律賓海戰,美軍潛艇擊沈日本的大鳳號翔鶴號。1944年11月美軍潛艇射水魚號擊沈日本巨型航艦信濃號(史上最短命的航艦);同年12月美軍潛艇紅魚號擊沈日本航艦雲龍號並重創隼鷹號直到戰爭結束都未能重返戰場。

日本當然也不是麻木不仁,1943年的時候才開始制定反制措施,但不是不夠完備就是實施太晚了。因為大部份的造船廠都忙著建造戰艦,當想要造商船的話,戰艦的工程勢必要延宕,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這也在在凸顯日本造船工業生產能量陷於窘境。

日本缺乏護航的商船船隊,無法運回造船和其他戰爭工業需要的原料,鐵礦短缺的情形使得許多造船廠都改造木質船,而日本的軍事活動也因為石油短缺而停擺。美軍潛艇的影響不只是在海上發揮作用,這導致日本國內由於民用的機動車輛逐漸停止製造,交通不便,許多物品成了稀貨,物價膨脹,生活民不聊生。

1945年,美軍潛艇開使以菲律賓的蘇比克灣為基地,當時已經沒有目標可以攻擊了,即使深入日本海也常常無功而返,最後只能擔任海上人道救援任務。

此外,關於防止日本帝國大本營從本土和亞洲大陸增調兵力前往受到盟軍圍攻的島嶼,美軍潛艇的功勞也不小。戰爭結束時,日本只剩180萬噸商船,其中大部份是木製小船,要不然就是還停留在海外無法駛回本土。

在戰爭期間,擊沉日本800萬噸船艦的主力,60%是美軍潛艇,30%是飛機,剩下10%則是水雷和水面艦艇。

最後在主文附提一些個人想法,在軍事版面上通常多數人較認同因為國軍在中國大陸牽制日本的百萬大軍,(西方國家評估日本在大陸投入約22個師);但我確有另外一種觀點,我想日本大本營也不是笨蛋吧!!在盟軍的猛烈反攻下,日本的損失應該比在中國大陸還要嚴重吧,每個月都有新的海外領土被盟軍攻克。

而日本確還把重兵部署在大陸上卻不積極的往海外所謂的絕對國防圈支援,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嗎?
所以我認為這應該是盟軍掌握了海空軍優勢,導致日本海路無法運作加上運輸能量不足,大部份的軍力只能蹲在中國大陸上無法運用。

所以國軍在中國大陸牽制日本的說法應該不是絕對的說法,我會這麼說的原因是在許多西方戰史的角度看中國戰場,他們看到的是蔣介石領導中華民國部隊是一盤散砂、顢頇,各部隊領導人貪污腐敗;不要說日軍了,連趁火打劫打的共產黨所指揮的民兵,竟能讓國軍的5萬多名部隊繳械!!??

甚至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最惡劣的1944~45年,發動日軍的一號作戰,本來只有華北和大陸沿岸的淪陷區,變成被切成一半的戰況,這顯示日本還是有能力在中國戰場擊敗國民政府(很多人視為日本迴光返照)。即使國軍奮戰不懈,指揮高層各勢力軍閥包含中共每個人各懷鬼胎,在西方人眼裡是個不團結的中國也不足為奇了。

當然歷史就是如此,事情總是有褒有貶,而本人小弟我也不是去否定國軍過去英勇作戰的貢獻,只是去做多方的探討而已,並不想去強調誰是誰非。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工程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