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博士演講全文
國民黨17屆二全/馬英九講稿全文 台灣向前行、一定贏
2007/06/24 13:45 Video
記者倪鴻祥/桃園報導
國民黨總統提名參選人馬英九24日上午出席第17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時,以「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為題,表示一旦他代表國民黨取得執政,預估2008年後每年經濟成長率以6%為目標,到2011年每人平均所得可達2萬美元,並創造10萬人就業機會,使失業率降到3%以下。
以下是馬英九的演講全文;
本黨連榮譽主席、吳主席、王院長、各位副主席、中評會主席團各位主席、各位中常委、吳秘書長、各位中央委員、各位黨代表、各位黨工同志、各位先進同志,以及所有關切台灣未來的好朋友們:
大家好!
剛才大會通過了提名英九及蕭前院長萬長同志為中華民國第12任正副總統選舉的參選人。
我很榮幸接受全黨同志的信賴與託付,此時此刻,我比任何何一個時期更深刻感受到全黨同志與全體國人對一個美好台灣的深刻期待。
因為,就在此刻,由於七年來景氣一直不振、失業率倍增、農產品仍然滯銷、人民實質收入縮水。我們全國國民中,年輕人、勞工、農民、中小企業與中低收入戶,都是深鎖著眉頭;貧富懸殊的M型社會己出現,我們看到,在豪宅名車大賣的歡呼聲中,這種貧富懸殊的現象,更顯得悲涼;台灣的政府競爭力持續下滑,國民實質所得不升反降。而當前的執政者,在此情況下,還不斷挑撥族群、製造仇恨、滋生事端,對於管理國家、振興經濟、服務人民這些這麼重要的事,他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更沒有作為!
對於這種現狀,我內心十分沉重。
台灣不能再這樣消耗下去了!
台灣不能再原地踏步,台灣必須大步地趕上前去!
因此,今天在這裡,我要莊嚴地宣示:
我站出來競選總統,是為了要推動台灣大步向前行,讓台灣一定贏。
我參選的目的,不是為了一己、一家、或一黨之私!而是為了台灣的基本價值與永遠的利益。
我認為,黨可以輪替,但是,台灣人民的福祉絕不可以犧牲。
我今天在此向全黨同志、全國人民提出「台灣向前行」的競選主軸與政策。
「台灣向前行」的主要意義,就是希望台灣趕緊擺脫無謂的內耗、拒絕那些分裂社會與族群的假議題、並針對台灣當前真正的困境與難題,提出可行的主張與方案,台灣不能再原地踏步,台灣必須向前行,台灣才會贏。
以下我以執政的四大目標,作為我們未來的方向:
(一)找回台灣的核心價值
(二)重振台灣的經濟實力
(三)確保台灣的真正尊嚴
(四)創造台灣的美好未來
(一)找回台灣的核心價值
讓民主的真諦顯現,讓正直的人性重新站起來
台灣原本是個移民社會,我們的祖先當初渡海來台的祖先為了在此生存發展,更為了讓後代子孫有出頭天,傳承了許多美好的品德與性格,其中最顯著的有:勤奮、務實、認真、正直、堅忍、善良與包容,這些品格形成了台灣人的基本核心價值,也加速了台灣的進步與發展。
可是令人感慨的是,過去7年來,台灣人民在當局劣質政治操弄下被蒙蔽、被挑撥、被分化、被切割、被忽視,執政者挑撥人民相互憎厭,來灌溉貪婪的權力花朵;他們也利用人與人的相互疏離,來掩飾他們的無能。這是沒有道德、沒有品格的政治。我們為了自己,為了子孫的未來,必需揚棄這些偏狹與仇恨,回歸愛和關懷,找回台灣美好的核心價值。
因此,明年總統選舉,我如果能得到全民的付託,我絕對要建立一個以清廉、效能、公義與祥和的務實政府。這個政府會信守對人民的承諾,讓人民成為真正的頭家。
我上任後,將立即推動第二階段民主改革,恢復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我不會隨便修改憲法,而會切實遵守憲法;我會依照憲法雙首長制的精神,由立法院多數黨或多數黨聯盟組閣。如果民進黨掌握立法院多數,我也會任命民進黨人擔任行政院長,實現藍綠共治。
--我會成立憲法評估小組,檢討現行憲法實施以來的優缺點,凝聚朝野共識,在適當時機,推出我們憲政改革法案。
--我會實踐民主的核心價值,這就是平等、多元,讓每一個中華民國國民,讓大家享平等待遇,不會因為省籍、出生地、宗教、性別、黨派、地域、語言、或身心狀態的差異,而受到歧視。台灣是一向是一個移民社會,我們更應該發揚尊重差異、欣賞多元的優良傳統。
--我會強力整飭貪腐,推動廉政工作。最近幾年,我們中央政府的貪腐情況日益嚴重,民進黨政務官涉貪人數之多,前所未有,令人震驚,這也是台灣政黨必須再次輪替的主要理由。我將推動建立廉政指標,加強防貪與肅貪,從中央到地方一體執行,並責成首長以身作則。此外,並儘速通過延宕多時的陽光法案,以掃除政治上的各種黑暗。
--我會尊重司法獨立,嚴禁政治介入司法人事、偵查與審判,並將切實推動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公正形象,成為保障人權、維護秩序的最後防線。
--我會尊重獨立機關的運作,除了憲法上的獨立機關外,對行政系統中的獨立機關,像中央選舉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等單位,我們執政,一定嚴守分際,以確保它們的獨立與公正。。
--我會尊重在野黨與媒體,這是民主社會的基本要求。兩個政黨彼此間應該是競爭關係,而非鬥爭關係。為了全民利益,我們執政,一定積極促成藍綠最大程度的合作。
(二)重振台灣的經濟實力
壯大台灣、結合亞太、布局全球
台灣經濟發展,在2000年前一直是亞洲四小龍的第一名。最近七年來經濟條件快速惡化,經濟表現停滯不前,各項數據及指標都不理想,如:全球競爭力下滑、失業率增加、貧富差距擴大、生活痛苦指數增加,導致自殺人數創新高紀錄,在在令人憂慮,各界人士也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失去信心。
進入21世紀,國際經濟趨勢的重點是全球化及知識經濟兩大潮流,面對這兩股衝擊,台灣經濟發展的藍海策略應該超越舊思維、突破舊框架,改變舊策略,建構內外兼顧的新經濟戰略。
針對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我們的具體構想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就是「壯大台灣,結合亞太,布局全球」,我們希望實現台灣經濟的三大願景:
1.全球創新中心:創造台灣成為全球科技與產品的創新中心,以提升台灣生產力、競爭力,創造更多投資機會,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2.亞太經貿樞紐: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管理、金融服務、產業集資、倉儲轉運的平台及跨國企業的亞太營運中心,這是蕭前院長在經建會任內建議連院長通過的經濟政策,將是擴展台灣服務業成長的驅動力量,與製造業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雙引擎。
3.台商營運總部:以雙航圈、雙中心,推動台灣成為企業創造價值和支援全球活動的營運總部,以推動台商全球布局,根留台灣,讓台商海內外同步成長。
因應知識經濟的時代,台灣經濟的藍海策略在「創新加值」。具體方向為:
1.強化各產業生產要素的競爭力,從人力資源的提升到生產、金融、技術及管理等全面創新。
2.促進活化地方經濟的策略,扶植地方中小企業,並提升服務業,以增加就業機會及地方財政收入。
如果2008年由國民黨執政,我們保證政黨輪替之日,就是台灣新經濟再度啟動成長之時。我們承諾結合朝野、企業、學術界的力量,全力務實推動新經濟發展策略,我們預估2008年後每年經濟成長率以6%為目標,到2011年每人平均所得可達20,000美元,並創造十萬人就業機會,使失業率降到3%以下。
(三)確保台灣的真正尊嚴,以自尊來爭取別人的尊重
目前的執政者最會把「台灣尊嚴」掛在嘴邊,但弔詭的是:他們往往也是傷害台灣尊嚴最深的一群。他們常常為了對內凝聚支持者的敵愾之心,不惜採「獨孤求敗」的策略,以冒進外交製造屈辱悲情,傷害與友邦建立多年的互信;對於兩岸關係,更無視於彼此經貿關係的緊密,不惜遊走衝突邊緣,製造國安危機。另一方面,執政者還以「尊嚴」玩弄民粹,以媚俗的言行,把「愛台灣」這樣真誠而神聖的理念,無限上綱,表現成煽情、反智又反民主的鬧劇。
我們覺得覺得尊嚴是自己要尊重自己,自己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養。其實,「尊嚴」有內外雙層意義,對內代表著自尊、高度自我要求的教養,如此才會讓人尊敬;對外方面,是平等地位的追求與捍衛。
因此確保台灣尊嚴必須從三方面著手:
1.活得要有尊嚴,經濟條件和生活環境要先做好,否則「古巴化」的噩夢就是最佳寫照。
2.執政者要給所有的公民尊嚴,不能愚弄、分化人民,更不能因為意識型態的理由,任意歧視人民。因此,「統獨」這個假議題,早已該休兵,朝野回歸國計民生。
3.爭取國際生存空間:過去7年多以來,執政當局在外交及兩岸問題上不斷變化說辭,要靠著友邦的緊盯和不斷的吹口哨、打耳光來糾正;更三不五時演出「迷航外交」來引人注意,這樣做的結果,不但沒增加台灣的籌碼,反而讓台灣在國際上已經沒有這麼多的朋友的情況下,久而久之,既喪失了台灣最重要的外交資產─誠信,也讓台灣跟著愈來愈渺小化。
一旦國民黨執政,我將鄭重宣告,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前提下,今後台灣將以非敵對性但有主體尊嚴的方式。一方面更積極、更務實地參與國際事務,ㄧ方面強化兩岸的和平交往,並以兩岸互信為基礎,擴大台灣國際交往的空間。
不論是過去或現在,國際社會在政治上始終未以平等對待中華民國台灣,但我們不能因此自我閉鎖或自暴自棄,反而更要以恢弘的氣度與硬頸精神,努力在國際社會開創一片天,不做歷史的囚徒。
台灣面積雖小,但我們若能站在人類歷史的高點看問題,以務實開放的精神走出去,台灣就一定會贏!
(四)創造台灣的美好未來
選民的眼光將決定台灣的未來
有遠大的眼光才有遠大的未來;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目標才能正確的掌握。
台灣最大的資產在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
它是整個東亞大陸面向海洋最突出的島嶼,孕育了開放視野、靈活心靈與冒險犯難精神而沒有掠奪精神的海洋文化。
因此,對外開放,我們要特別提及我的競選搭擋蕭前院長規劃台灣成為國際物流、金流、與人才流的「全區的自由貿易區」,便是為台灣量身打造的大戰略。
它不但可以化解「東協十加三」落實後,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也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讓經濟實力更上層樓,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可以立足於世界,才有真正的未來。
要有美好的未來,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可大可久。
因此,改造國民心智最重要的教育體制一定要跟得上時代,我們要以新思維、新知識來培育我們的下ㄧ代,以確保他們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及終身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們不要有鎖國心態、鴕鳥心態。
在21世紀更是各國比賽「軟性實力」的時代,因此我們要培養國人的文化及創意產業,讓台灣在華文世界成為文化中心,文化不僅是人類心靈充實與滋養的元素,也是每個民族、社會自我辨識的基礎,國力的象徵與產業進步與發展的無窮寶藏。
所以我們一定要動員所有可能的國家與社會資源,來提升我們的文化素養與創意,不讓每個國民被遺漏在豐盛的人類文明成果之外。消除文盲對現代國家來講已是低標,目前我們要挑戰的,應該是消除「文化盲」,我在台北市堅持一個理念,「工程可以使國家變大,但文化才能使城市變偉大」,我們要用文化讓台灣變偉大。
當然,在經濟建設快步跟上的同時,社會正義絕對不能犧牲或打折。
每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都是ㄧ樣的,ㄧ個好政府就是要保障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達成這樣的願望;政府應透過完備的法令,高效能的管理,以嚴正、清晰的態度落實社會福利政策,確保勞工、農民與其他弱勢國民的權益,以有效扭轉M型社會對人民幸福的腐蝕。最近楊儒門特赦的案件引起討論,楊儒門他所關心的是千千萬萬個被執政當局忽略、未受照顧的農民,因此我們認為實踐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措施,只要規劃周詳,並不會拖垮經濟,反而會促進社會和諧,有助經濟發展。台灣經濟不好,民進黨政府要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該把責任推給社會福利。
我們的生態環境也絕對不能犧牲或打折。
那是要留給後代子子孫孫的資產,因為,我們的好山好水是用再多的財富也買不到的。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已是現代文明國家施政最重要的目標。而對於舉世關心的全球暖化問題,台灣近年來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量增加,以土地面積排放比是世界第一,我們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所以我們一定要採取有效手段,以符合京都議定書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致力於產業轉型,儘量走向低污染、低耗能、低用水的環保產業。
如果心懷願景,胸懷善念,腳踏實地去實行我們的主張,一定可以創造出台灣美好的未來。
讓台灣重新美麗!
各位先進,全體同胞,在我致詞的此刻,台灣已經原地踏步、蹉跎了7年多的寶貴時間。
在蹉跎中,我們政治活動裡的道德含量已告消失,除了貪婪權力的頑強意志外,就只有莫名的仇恨與恐懼。幾乎沒有讓個人及政治可以提昇的遠景與契機。
當前台灣經濟停滯,人心低迷,尋根究底,即在於這個社會已被蓄意撕裂得支離破碎;它成了一片道德與責任的荒原,只聽得到人民的聲聲怨嘆,卻無法長出似錦的花朵。
也正因此,本黨站在這個危機與轉機的轉捩點上,本於我們一貫對家國的責任信念,我們應當仁不讓的奮起,和人民同心協力,一方面找回值得珍惜的台灣核心價值,一方面勇敢開創充滿希望的未來。讓我們牽手,大步向前行,ㄧ起為我們自己和後代子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相關搜索目錄: 投資 工程 物流 引擎 語言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