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太原五百完人
抗日戰爭勝利不久,國共全面內戰爆發。閻錫山的部隊率先和解放軍多次交鋒,敗多勝少。時不過三年,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已芨芨可危。 1948年底,太原被解放軍包圍。閻錫山整集各部,加修工事,欲抵抗到底。但閻深知大勢已去,於1949年3月29日乘飛機離開太原。離開太原前,閻指定梁化之(早年曾加入共產黨,投閻後一直主管特工系統)、王靖國、孫楚、趙世鈴、吳紹之組成五人組,在太原繼續抵抗。要求他們“與太原共存亡”。解放軍包圍太原後,先採取了圍困瓦解的方針。多次呼吁梁化之等人“走北平的道路”。被拒絕後,解放軍於1949年4月20日晨5時,對太原發動總攻。當天即掃清外圍據點,占領東山,居高臨下,直逼太原。在太原城內的梁化之、王靖國、孫楚等人仍率殘部三萬餘人拒絕投降。24日晨5時半,解放軍展開最後攻取太原的戰鬥,一千三百門大炮在城牆上轟開了十二個缺口,6時10分登城成功。解放軍入城部隊將閻軍分割包圍,各個殲滅。10時,太原城被共軍全部占領。 閻錫山飛離太原時,要他的幹部們,特別是高級幹部們學習“田橫五百壯士”,準備“殺身成仁”,並為他們準備了毒,而責若輩死綏,以致破城之日,屍與溝平,屋無完瓦。晉人莫不恨之。”閻錫山到台灣後,通過行政院拔新台幣20萬元在台北園山建“招魂塚”,閻題了碑文和祭文。祭文中說梁化之等人“殺身以成仁也”。其“誓生不與之兩立,死不與之見面,戰至由巷而院,力盡物竭,而集體自殺而焚其體。”“此生可謂得其結果而無憾矣!”“人生於世,誰能避其死,死其成仁,得其義,勝苟生者多多矣!”閻錫山稱梁化之等人之死“是為人類國家伸正義”。“太原無降者,自山西省代主席梁敦厚以次,滿城文武官員在城陷之際集體自殺,徹底實現閻錫山的指示:“不做俘虜,屍體不與共產黨相見!”
七.出任行政院長 到1948年底,閻錫山深知大勢將去,一方面開始為自己安排退路,另一方面又向下屬表示要與太原城共存亡。1949年1,2月間,閻錫山接見幾名外國記者,指著桌上一些裝有毒藥的小瓶說:“我決心死守太原,與城共存亡,太原如果不守,我就和這些小瓶同歸於盡”。他還將一貫道的扶乩生王某請到家中扶乩。扶乩結果是“飛虎隊就要到來。”“太原城有祖師爺保護”。閻則借以穩定軍心。不久,蔣介石要閻錫山放棄太原,速退西安。擔任西北行營主任,負責指揮西北各處重責。幹部由陳納德用飛機接走。軍隊盡量西渡。在放棄太原前,將兵工廠炸毀。但閻不同意這件事,仍然表示要堅決固守太原。與此同時,閻錫山通過在南京的楊愛源向代總統李宗仁和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及陳納德等人聯繫,由他任行政院長,何應欽任國防部長,白崇禧任參謀總長。打算在太原不能保時,飛往南京任行政院長,太原形勢緩和時,仍統治山西。但就在他的安排就要實現時,李宗仁改變了態度,發表由何應欽為行政院長,並請賈景德電閻,告以閻的名望很高,不敢以行政院長委屈,正籌劃崇高名義。賈景德在電中相告,行政院長既以發表何應欽,當然副院長一席未便曲就,容圖再想辦法。閻接電後,甚為生氣。但因解放軍已迫進城下,乃復電賈景德雲:“為了拯救晉民,名位高下,在所不計,雖副席亦可也。” 隨著太原形勢緊張,閻錫山變得終日心神不定,坐臥不寧。閻錫山平時待人和藹,但此時卻暴躁不安,手裡常拿一根木棍,不論親信和部屬,見人就想打,請示或回答公事的人員,見了就要罵。除了過問郊區的戰況和運輸糧食的飛機情形以外,其他事件,一律不願過問。這種情形,據他周圍的人說,是三十多年從未見過的。 就在部屬不知該怎麼辦時,閻錫山突然於3月29日下午笑容滿面地召集他們開會。他極其和藹地對秘書長吳紹之說:“你把李代總統的電報念給大家聽聽”。原電為:“和平使節定於月初飛平,黨國大事,待我諸公前來商決,敬請迅速命駕。如需飛機,請即電示,以便迎接,宗仁,儉印”(3月28日)。電報念完,閻徵求大家意見,談約半小時,有人默不作聲,也有人說:“此次赴京開會,應在南京多住些日子。”閻錫山說:“也許三五天,也許十天八天,等和平談判有了結果,我就回來”。正在這時,梁化之插嘴說:“天氣已經不早了,飛機在機場等候,請早動身吧。”閻不要大家相送,立即起身,乘坐汽車,風馳電掣地由綏靖公署直奔郊外燎溝機場,除梁化之和閻的五妹閻慧卿到飛機場送行外,其餘人員均送到大門口,作了幾十年共事的最後一次死別。 閻到機場後,在解放軍大炮的射擊下,匆匆登機,飛離太原,去往南京。 閻錫山到南京的第二天拜訪了李宗仁,對太原的防守作了匯報。李對他說:“你休息幾天吧,暫時不必回去”。閻也就借此不再提回太原的事了。 四月中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何應欽召開秘密會議,討論中共1月14日提出的和談八項條件。閻錫山說,條件的實質是難以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以後也難以解決問題。他還親赴溪口和蔣介石面商,謂李宗仁進行的和談,決不會成功。到和談破裂時,他願擁蔣再度出山,由他任行政院長,扭轉敗局。南京被共軍佔領後,廣州成為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閻錫山也到了廣州,並和CC系聯合發起成立了“反侵略大同盟”。國家主義派、民社黨也參加其中。該大同盟雖然曇花一現。但卻為閻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時行政院長孫科在內外交困下辭職。李宗仁想讓自己人居正擔任行政院長,組成以桂系為中心的內閣。蔣介石怕不能操縱政府,反對居正出任行政院長,但又不便讓自己的親信來出任。這就給閻錫山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居正一被否決,閻錫山便以守城“名將”的名聲和堅決反共的態度,在CC系的大力支持下,於1949年6月3日擔任了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上任後,先飛到台灣見蔣介石,然後到桂林同李宗仁商議,發表了組閣名單。以朱家驊為副院長,其餘國防部、財政部等要害部門都未曾變動,還是蔣介石的原班人馬。閻錫山將自己的親信賈景德任命為行政院秘書長,王平為財政部次長,方聞為總務司長。6月15日他首先提出一個“扭轉時局方案”,規定後方幾省成立“反共救國總司令部”,由省主席兼任總司令。 7月1日臨終留謎1950年3月,蔣介石在台灣再次出任總統。陳誠繼任行政院長。閻錫山從此逐漸退出政治舞台,其職位是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這時的閻錫山,住在陽明山之菁山,深居簡出,很少參加公開活動。這裡原是日本人沒有完工的一個農場。沒有公路,自來水,也沒有電燈電話。閻錫山為躲避炎熱和颱風,打了一個石窯洞,起名“種能洞”,住在這裡,每日埋頭寫作。他先後出版了《世界和平與世界大戰》,《共產主義的哲學和共產黨的錯誤》,《收復大陸與土地問題》,《反共復國的前途》等著作。1959年,香港《真報》記者和他談重返大陸的問題,他說:“一旦能配合國際形勢,王師跨海北進,直搗黃龍,毫無問題。諸位別看我閻錫山老態了,真個一旦反攻號響,看吧,我還要請求率領健兒們再打幾個勝仗給國人看看﹔我有信心,生從太原來,我這把老骨頭仍將活著回太原去”。但此時的閻錫山心中明白,他不會再看到生他,養他的故鄉了。就在這次談話後不久。閻錫山於1960年5月23日病逝於台北寓所,享年77歲。病重時,閻錫山對一直看護他的賈景德說:他痛惜自己不能追隨蔣介石回大陸去,而深感遺憾。閻給其親屬留下了六點遺囑:一、一切宜簡,不宜奢﹔二、收挽聯不收挽幛﹔三、靈前供無花之花木﹔四、出殯以早為好﹔五、不要放聲而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記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七、七日之內,每日早晚各讀他選作之《補心錄》一遍。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汽車 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