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十年-經濟篇】科網熱令企業股價被炒高,泡沫爆破陷低潮
6月 26日 星期二 11:49 更新
《經濟通記者徐嘉玲報道》內地股市「泡沫」,最近成為熱門討論話題。但「泡沫」一詞或多或少會讓人聯想起的是千禧年的科網泡沫爆破,當年市場相信科網能夠改變傳統的營商模式,可以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於是商家便一窩蜂投資在科網業務上。
於千禧年前,全球為應付「千年蟲」問題,不少公司大幅投資電腦資訊等高科技項目,全球資金亦爭相流向美國,科網熱於1999年更吹至香港。在1999年至2000年期間,大量互聯網相關企業創辦,更有部分成功上市,創業板更於科網熱潮當中,進入黃金時期。
當中,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新聞 - 網站 - 圖片)亦加入熱潮,於2000年2月將創辦Tom﹒com(現已易名為TOM集團(2383,8001)於創業板上市,吸引不少散戶排隊認購股份。
其後,李澤楷(新聞 - 網站 - 圖片)旗下的盈科數碼動力鯨吞市值龐大的藍籌企業香港電訊,一度成為市場佳話,在2000年8月合併成為現時的電訊盈科(新聞 - 網站 - 圖片)(0008),令科網企業的股價達致高峰。當時凡揚言搞網的公司,股價皆告高企,一日升幅更可逾40%。
不過,由於大多數科網股的市盈率被炒得太高,升至50至60倍,更甚者更達100倍,惟盈利最終不能支持,當預期盈利不能達到時,股價隨之回落,泡沫一觸即爆。科網企業股價大幅下跌,電盈股價亦由高峰期時大幅回落90%,至於其他互聯網企業開始出現裁員現象,大部分最後亦難逃倒閉或被收購的命運,創業板也就陷於低潮。泡沫爆破後,港股亦進入3年的熊市時期
*科網爆破復遇911,穿萬點恆指每下愈況*
雖然香港科技股發展起步較美國遲,但發展速度卻比美國還快,據2000年3月底統計,創業板公司的PE高達4000多倍,即使不計算TOM集團(2383)(前稱tom﹒com)的8000多倍,也高達500多倍,較美國的130倍還要高。
-------------------------------------------------------------
呢幾日播呢幾集,真係應景。。。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