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巨鯨在海灘上翻滾,脊背上的鋼叉隨之舞動,在機械化絞盤的拖曳下,這頭龐然大物的掙扎顯得蒼白無力。宰殺人員在飲米酒祈福後,把長刀刺入鯨魚脊背,鮮血隨之如噴泉般涌出……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很容易想像出來:鯨魚被切割成磚頭大小的肉塊,運往各地,或煎,或炸,或生吃,在餐桌上滿足食客的胃口。
這發生在日本,這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而今,日本的捕鯨業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面對壓力,日本為什麼依舊我行我素?“日本捕殺鯨魚,有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對抗歐美的政治因素。”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助理研究員趙剛告訴記者。
捕鯨是日本文化固執的表現
趙剛博士曾經在日本生活多年,他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日本人對鯨魚的喜愛有著多年的歷史,早在江戶時代以前就吃鯨魚。
6月21日,在日本東京以東的一個港口,漁夫正在分解一條11噸重的突吻鯨。由於人類的捕殺,目前全世界13種鯨中已有至少5種瀕臨滅絕。為保護鯨類,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起禁止商業捕鯨活動,但1987年這一禁令出現鬆動,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活動。儘管遭廣泛反對,日本每年仍以科學研究為名大量捕殺鯨類。新華社/路透
在日本歷史上,鯨魚製品是盛大宴會上和節日裏的美味佳肴。據了解,日本有組織的捕鯨開始於17世紀初期,那時候,善於捕鯨的男子成為姑娘們心中的英雄,他們乘坐木船出海,利用“數量上的優勢”把巨鯨包圍,投擲魚叉,殺死鯨魚後把他們拖回到岸邊。20世紀初,日本的捕鯨業引進先進技術,蒸汽船、電動捕殺工具使得這個行業如虎添翼。在前後的困難時期,鯨魚肉大大緩解了日本的糧食危機,併為當時貧瘠的日本百姓提供了寶貴的蛋白質。
有著悠久的歷史捕鯨業,自然也成了“文化”。日本捕鯨協會稱“捕鯨是日本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禁止商業捕鯨的做法正在掠奪日本文化和傳統中的重要部分”,而日本大地鯨魚博物館的負責人告訴美聯社記者,捕鯨不是一項職業,而是驕傲,是歷史。日本捕鯨協會在2006年發佈的一份調查顯示,除10%的人不願評論之外,其餘接近60%的日本人認為,吃鯨肉與日本飲食文化息息相關,應該保留。
直到今天,在日本北海道的網走、東北部宮城縣的鲇川、中部千葉的和田、南部歌山的太地等4個地方依然進行著捕鯨活動。各種鯨魚博物館、紀念碑、資料館林立,鯨魚在日本人心目中有著其他魚類所不可取代的地位。
既然能夠傳承如此長的時間,口味應該也不會差,本報記者就“日本人為什麼吃鯨魚”這個問題詢問日本朋友,得到的最簡單、最直接的回答是:“好吃,沒別的原因。”趙剛博士告訴記者,現在日本的年輕人大部分不愛吃鯨魚肉。“日本堅持捕鯨,是文化固執的表現。”趙剛說。
6月21日,在日本東京以東的一個港口,漁夫正在分解一條長10米的鯨。由於人類的捕殺,目前全世界13種鯨中已有至少5種瀕臨滅絕。為保護鯨類,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起禁止商業捕鯨活動,但1987年這一禁令出現鬆動,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活動。儘管遭廣泛反對,日本每年仍以科學研究為名大量捕殺鯨類。國際捕鯨委員會5月31日通過了維持商業捕鯨禁令的決議,決議中呼籲日本停止以科研為名的商業捕鯨行為。新華社/法新
捕殺鯨魚的潛意識是對抗歐美
在趙剛看來,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持捕鯨,除了文化上的固執,還有其政治原因。
首先,在日本社會,農業和漁業是旗幟性的行業,代表著日本的驕傲。而對於執政的自民黨來說,農民和漁民是大票倉,如果政府公開反對捕鯨會失去大批選民。趙剛博士認為,日本堅持捕鯨,潛意識裏是要和歐美對抗,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文化特徵,日本捕鯨人士也同意這種看法。
一位日本捕鯨人士近日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說,“我覺得鯨魚問題是種族歧視,歐美在執行雙重標準”。他說,他們(歐美)完全拒絕和他們不一樣的思維,他們的全球標準實際上是雙重標準。
美國媒體認為,日本堅持捕鯨是“戰爭的遺產”。接受採訪的捕鯨人士說:“戰前,日本是俱樂部的一分子,然而,發生了一些事情,他們指著我們說,你們日本發動了戰爭。”他的話,表明日本和歐美爭鋒的心理,也反映了日本社會不肯承認二戰日本侵略的心理狀態。在日本右翼看來,二戰是日本解放亞洲人民、領導亞洲和歐美殖民者對抗的“正義之舉”。
http://big5.ce.cn/xwzx/gjss/gdxw ... 1120_136520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