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懷孕輻射 | 頭暈輻射 | 失眠輻射 | 頭疼輻射 | 腦腫瘤輻射 | 記憶障礙輻射 | 耳損傷輻射 | 抑鬱輻射 | Celine Bags | 嬰兒用品 | Loewe Bag |

發新話題
打印

【轉載】蔡元培與香港

【轉載】蔡元培與香港

蔡元培寓居香港

北京大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當時擔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採取「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提倡思想自由及學術民主,延請大批進步的學者來校任教,對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誕生起了很大作用。而蔡元培晚年流寓香江,可說是延續了「五四運動」與香港的「因緣」。

(1) 隱姓埋名


任職中央研究院時期的蔡元培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正式展開。11月,當時任職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從上海來到香港,準備轉赴重慶。但由於路途跋涉,蔡元培年事又高,體弱多病,恐不能支持,於是便留在香港療養休息,暫居於跑馬地崇正會館。次年2月,蔡夫人周氏與兒女自上海抵港,蔡氏一家便遷往尖沙咀柯士甸道,蔡元培更化名「周子余」,謝絕應酬。為何要取名「周子余」呢?因為蔡元培號「孑民」,取自《詩經》「周余黎民,靡有孑遺」之句,「孑」字形似「子」字,「子余」即演化自上述詩句,以暗示「孑民」自號,而且蔡夫人姓「周」,故此便以「周子余」為名了。

(2) 在香港的活動


香港各界於南華體育場公祭蔡元培

蔡元培居港期間雖然擯除外務,但仍遙領中央研究院的職務,還曾被推舉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代表及香港新文字學會名譽理事長等。由於患有足病,他絕少外遊,只遊覽過淺水灣、香港仔及沙田道風山等地,其餘時間都靜心休養和專注寫作,編寫有關美育的書籍及自傳。1938年5月20日,他應宋慶齡的邀請,出席由「保衛中國同盟」及「香港國防醫藥籌賑會」於聖約翰大禮堂舉行之美術展覽會,並公開發表演說,出席者還包括當時的港督羅富國爵士。這是蔡元培在港僅有一次的公開演講,其意本為公開話別,因為他已計劃離港前往抗戰後方,奈何因身體荏弱不堪,未能成行,最終亦病逝香江。

  
(3) 長眠香江


位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蔡元培墓
  
1940年3月3日,年邁的蔡元培於寓所失足跌倒,次日入養和醫院治療,因胃部出血過多,終於3月5日病逝,享年73歲(1868-1940)。遺體於7日下午在灣仔摩利臣山道福祿壽殯儀館入殮。10日,蔡元培舉殯,香港各學校及商號均下半旗誌哀。靈柩由禮頓道經加路連山道入南華體育場公祭,參加之學校及社團共萬餘人,極盡榮哀。其後靈車經波斯富街、軒尼詩道、皇后大道駛至薄扶林摩星嶺道東華義莊,沿途圍觀者甚眾,中國電影協會更將這些片段攝製成新聞片,於12日在中央戲院公*。

蔡元培靈柩初移厝於東華義莊月字七號殯房,以待運回故鄉浙江紹興安葬,但因戰事迭起,未能成行,遂移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從此,這位「五四元老、新文化的褓母」就長眠於香江。

後記:蔡墓位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只要越過上山的斜坡,至「同登僊界」的石牌坊,再向右行至「四望亭」,然後向山丘望去,在不遠處「資」字號地段即可見「蔡孑民先生之墓」。昔日蔡墓只有由葉恭綽刻書的「蔡孑民先生之墓」七個紅字的小白石碑,今天所見的墓碑和「蔡孑民先生墓表」是1978年由北京大學同學會重修的。


http://www.manhattanpress.com.hk/sb/sb02/02/02_03_content.html


相關搜索目錄: 運動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