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尾蛇飛彈是由美國製造,於1956年開始使用的一種追熱式飛彈,現在以廣泛地運用在各種戰機上,由響尾蛇飛彈所衍生出來的各種追熱系飛彈不計其數。
構造
長度:2.87公尺
直徑:12.7公分
翼展:64公分
重量:87公斤
彈頭:9.5公斤
導引:追熱式
射程:8公里
性能
目前最新發展型為AIM-9X型,以超越俄羅斯R-73M的性能為目標,但就技術上來看,AIM-9X並不能算是新世代飛彈,因為它僅換用了新式尋標器(和英國航太ASRAAM一樣)及推進向量裝置,但由於可配合美軍JHMCS聯合頭盔標示系統使用,目標獵殺效率不見得會輸給新世代飛彈。
追熱飛彈傳統上是追蹤敵機機尾發動機所散發熱源的一個角錐範圍,到了第三代的響尾蛇,因為導引系統更為精敏,所以也能從側面攻擊敵機,甚至能做「對頭」式的發射攻擊。
最新一代的響尾蛇是AIM-9X,又稱響尾蛇兩千型,它能感應到座艙內電子儀器所散出的熱源,可說是真正的全方位攻擊飛彈。
型號分類
它的第一代是AIM-9B,於五六年佈署至美國部隊,射程僅僅兩公里。一九六五年啟用的AIM-9C是第二代的開始,且發展到9P型,到今天仍為各國是為主力空戰飛彈,它號稱是全方位的追熱飛彈。
研發及服役
美國研發空對空飛彈的計劃始於1940年代末期,並自1952年開始試射,但初期13枚飛彈全部失敗,無一命中目標,直到1953年9月第14枚飛彈命中目標,美國海軍給予這枚飛彈編號XAAM-N-7及SW-1,空軍則給予編號GAR-8(空軍採購海軍研發的響尾蛇是因為其AIM-4鷹式飛彈毫無性能可言,甚至越改越爛)。
1962年,響尾蛇飛彈才正式名為AIM-9,其後陸續出現AIM-9N、AIM-9P4、AIM-9M、AIM-9S等改良型,其中自L型開始具備全向發射能力,M型則添加紅外線反反制能力,能識別敵機排氣口溫度與熱焰彈的差別,尋標器也經過改良,除了自行以紅外線尋標器標定目標外,AIM-9M也具備雷達瞄準能力,因此基本上也具備了視距外攻擊能力(最大射程18㎞)。
我國中科院開發的天劍一型,就是AIM-9L的仿造版本,日本也仿造九○式。法國的魔術飛彈也是響尾蛇形式,它曾經大量外銷到中東和第三世界,是幻象戰機上的必備武器。
從空射型,響尾蛇也發展出陸基型,美國陸軍的檞樹式就是代表產品,它是安裝在自走的裝甲履帶車上,由一人操作,為四連裝的形式,主要是提供陸軍師級單位的防空能力,對付敵人的直升機和低空攻擊機有不錯的效果。我國海軍也買了艦用型的響尾蛇,海叢樹式,武進級的陽字號驅逐艦和新從法國買回來的拉法葉級巡防艦都安裝這種飛彈作為防空武器。
實戰
到了目前為止,美國的響尾蛇飛彈已經生產了二十萬枚以上,也經歷了無數的戰役,是最受肯定的空戰飛彈。一九五八年十月的台海空戰,我空軍的F-86F戰機首先以這種飛彈對付中共的米格十七,曾經在一天之內及落十四架敵機,而寫下世界空戰史上飛彈的新頁。
有趣的是,中共的新型江衛級巡防艦,居然買法國的響尾蛇艦載型防空飛彈,比來比去,大家都差不多。
除了陸基型的響尾蛇外,我國空軍現有的追熱飛彈共有美製響尾蛇、法製魔術型和自製的天劍一型,講起來有點複雜,實際上的性能則相當,於是F-16用響尾蛇,幻象兩千用魔術,經國號用劍一,很有意思吧。
評論
響尾蛇的開發成功,一度使美國空軍把重心全放在飛彈上,當幽靈式戰機出廠時,根本沒有機身內機砲的設計,進行空戰時完全依賴飛彈,結果在越南戰場上吃了大虧,畢竟近戰纏鬥有時飛彈還是不太管用,尤其開發初期的問題不少,許多不發彈和導引系統故障,使美國戰機吃了米格機的機砲之苦,以後才成立海軍假想敵單位,專門訓練近戰,也靶機砲重新裝上戰機。
表
彈重:86㎏ ; 彈長:2.87m
彈徑:12.7㎝ ;翼展:63㎝
有效射程:8㎞ ; 作戰高度:15+㎞
極速:2.5馬赫
製造:雷神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