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學英文 | Esse益生菌護膚品 | 駿寶燃氣工程 Chun Po Gas | 解夢分析師證書 | 銅鑼灣乾炒牛河 |

發新話題
打印

[檔案] MORRISON, HEDDA照片中的彩虹鸷,啟德及調景嶺的人與事

回復 273# 的帖子

老何,數日不聞音訊,念甚

TOP

276#

kintsun兄長你的想法和我一樣,而且西哥及羅記兄如是,祝他們過一個快樂父親節是所願也

TOP

因磨坊是靠風力推動的

引用:
原帖由 kintsun 於 2009-5-25 23:31 發表
Mic兄所指的磨坊是一廢堡,不覺是磨坊的用途,因為近海的廠房交通方便,何須設在山上?請老何兄解答吧!
Mic兄年輕時亦如老何兄四圍闖,見聞广博,通讖之先行者,佩服!所認識的朋友又不是普通人,Mic兄亦是非 ...
在下是土木工程出身有英國工程師會員資格可代老何解答....因與老何數百年前可能是一家人

絕對是磨坊非古堡因圓型一角是用作支持風車軸磨用

開窗口是運輸槽連接山下貨倉利用地心吸力運一袋袋之A粉以省人力運下山

上山一定有winch位或 S 型山路運原材料上山,所以當時工人應有一百數十人()足以成村成鎮

選址在山背中部是那處最食風位

父親在鄉間跟過黃飛鴻習武所及讀過書阿爺是土豪所以曾當小軍官。小弟兒時父親常帶一家人往上址依山而建的平房區探老戰友(國民黨),當時一般人多窮也好都留客食飯,好開心。當年那樣探友是重大事,一家穿著整齊,帶雞、帶魚、切敹N做手信,預了加R留食。看見過滿山旗海,每家也有老蔣遺照及當軍之大頭相。

老何有那麼多珍貴的調頸嶺相片又是1930年入黨之老幹部,見識又那麼廣,相信也是曾替共產黨當過探子特務監察國民黨在調頸嶺之活動。聽過極左派及極右派之老人閒談得知以前入了共產黨或國民黨做黨員,m好像入了黑社會一樣無著數,脫身困難。老父曾教訓勿碰政冶、勿返祖國,也不要去臺灣當炮灰。可是鄉下返過,臺灣去過,今年六•四紀念晚會去過,七•一也會帶一家人參加遊行。是二十年的第二次。眼見香港官商u結、土共特務橫行、言論及生活自由不再,為了下一代,都準備在必要時學老父一樣作第二代的移民了。



[ 本帖最後由 竹園BB 於 2009-6-15 02:37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工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278# 的帖子

竹園BB兄,多謝你的專業知識解答這廢堡之謎,但從相片看不見風車之設,再講風力是否足夠每個月令6000噸小麥磨成8000袋優質麵粉,現場看,内外地方非常細小,容不下風車,運輸設施,就算有風車,這樣單頭風車設備怎能吸任投資?Rennie能夠自設水塘設引水道供应所需,發電的設施不是太難了.試看下文的介紹:


1899年英國同大清租埋新界,呢度就咁歸入香港管。響呢個時候,有好多西人住響香港,亦都好多華人轉食麵包,咁就好需要麵粉。咁加拿大人Alfred Herbert Rennie就睇準呢個機會,想響香港發展呢門麵粉廠生意,佢就同當時香港名人摩地同遮打夾份開間Hong Kong Milling Company。而香港政府見呢門生意亦都幫到駐港英軍同全人口所需,尤其係想畀人斷糧都夠全部人四個月食,咁就響呢個灣口北岸,填塊地(New Kowloon Inland Lot No. 4),畀佢起麵粉廠。響當時地圖睇,呢塊地響1905年已經填好,塊地有435頃。呢間廠好先進,電器化廠房,有碼頭設施,有員工宿舍。響1908年年鑑堶惘麥縑A佢可以一個月用6000噸小麥生產8000袋優質麵粉。自始呢塊地就響地圖上面英文寫做Rennie's Mill或者Rennie's Flour Mill,即係Rennie麵粉廠咁解。不過好境不常,因為生意失敗,呢位老闆1908年響廠側邊跳海自盡。

閣下的論點一一解答如下:
"絕對是磨坊非古堡因圓型一角是用作支持風車軸磨用"
這一角是金字頂屋頂及圓型堡壘屋頂破落做成,現場所見亦沒有任何重型裝置痕跡,外牆石塊末見特別鞏固能承担風車或其磨坊機械的重量

"開窗口是運輸槽連接山下貨倉利用地心吸力運一袋袋之麵粉以省人力運下山"
這已看圖自明,沒有任何運輸軌道由山上往下御,這亦非恰當做法,試想下雨天時怎樣,衛生怎能保障,怎樣防止昆蟲的滋擾,現場所見窗口就是窗口,沒有任何加建的痕跡,古堡窗口特多,怎樣進行磨粉工作呢?

"上山一定有winch位或 S 型山路運原材料上山,所以當時工人應有一百數十人()足以成村成鎮"
當然有S 型山路但非常狹窄,非常費力,這樣浪費人力的古法,不會吧!

"選址在山背中部是那處最食風位"
距離山頂其實不遠,那堣~是最食風,山背中部的風只是涼風,令人舒服,但要推動風車,既不穩定(風力强弱有变,冬天和夏天風向亦有变)成效不化算,成日要望天打卦,保佑不下雨,吹順風,况且香港常有颱風,在山上設風車有沒有危險亦成疑問!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09-6-15 10:46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投資 運輸

TOP

278#279#

竹兄及kintsun兄兩位對磨坊的解構,對小弟而言,真的增長見識不矣,竹兄的專業分析,令到我又回到隨同那周sir等共遊此磨坊的情景,周生當年也如竹兄所言,並指出運輸的路途,而kintsun兄能夠引述記載又確實不虛,我就大膽假設一下,當年蘭尼第一所麵粉廠是設在山上,生意還好,後來有了投資者,多了一份雄心壯志,就在海邊建立廠房,不過講開又講,那時開埠早期,相信人口不多,華人主食是米糧,現在也如是,如此多麵粉能銷售完嗎?民族不同,飲食必異,看看那海邊大廠房不免感概


相關搜索目錄: 投資 運輸 飲食

TOP

回復 280# 的帖子

MIC兄的投資想法合理,連尼應該分段投資,由小至大,要有後着,但文獻記載他並沒有這樣做,


根據上迹報告所載,連尼失敗原因有三:
1. 他太心雄,因為他推銷美国麵粉成功,賺了大錢,以為以自己的声譽,以自己的品牌生產必有大利,舊有的中国客户,不單香港,必會幫襯他. 所以不作小規模的發展,一開始已是相中巍峩的廠房,初期投資已是$1,000,000,是1905年的事,至1908年4月止,沒有分階段投資是最主要失敗原因,

2.經營麵粉廠下難收入亦是主要,副產品的麥麸(millfeed)可作牲口之食糧,但中国客户試過後牲口中毒,所以麥麸不能賣給本地及中国之餘連主要的麵粉亦不願光顧.

3.蟲害亦是失敗之因. 貨倉及廠房受蟲患,原料受蟲蛀,連尼找不到撲滅之法.

其他原因可參閱原著

連尼並不熟識麵粉的生產方法,乃半途出家,他犯了不熟不做的錯誤.終走上不歸路.


相關搜索目錄: 投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kintsun兄︰上了數課詳盡歷史,想當初蘭尼這份資金的確鉅大,只可以說一句不熟不做是真的至理,講開又講,很來那麵粉廠的位置又變了什麼樣的地方呢?它真是佔地甚廣,時移世易能不稀虛

TOP

回復 282# 的帖子

麵粉廠的位置又變了什麼樣的地方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283#

kintsun兄,多謝費心應是鳴遠中學位置,我有一朋友在此中學畢業,其後入職水警,後來駐守大澳一段時間,他的太太是當時的大澳鄉長個女云

再謝兄長的認真精神

TOP

Rennie 住處更正

有關茅湖山的廢堡,不是磨坊,雖是住所格局,初以為是Rennie住處,但這是錯的. 因此前帖255#有錯,在此更正,Hong Kong Telegraph1907  年11月26日的報導提供了答案, Rennie住在港島半山寶雲道FIRS 而非茅湖山半山廢堡。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09-6-16 00:06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284# 的帖子

1996年前应是調景嶺中學,今天是彩明苑。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09-6-16 00:00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Rennie 磨房動力

Hong Kong Telegraph 1907年11月26日的報導是使用油渣機器,在山下廠房生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電力於1905年在當時九龍是極貴之服務

引用:
原帖由 kintsun 於 2009-6-15 03:34 發表
竹園BB兄,多謝你的專業知識解答這廢堡之謎,但從相片看不見風車之設,再講風力是否足夠每個月令6000噸小麥磨成8000袋優質麵粉,現場看,内外地方非常細小,容不下風車,運輸設施,就算有風車,這樣單頭風車設備怎能吸任 ...
電.....當時是高科技....倘未普及

不要把現在的科技及經濟能力套在當時1905~1908清末年代的九龍....九龍是不毛之地...上中下環才有電力供應
USA-GE 1902年電風扇才註冊專利...價錢極貴...是貴族才亨有之勞絲萊絲
1905中電才剛成立不久在紅磡....要拉架空天線往吊頸嶺投資不合化算
當時就算機械化都是行Steam Boiler多....開工廠大量用電戶一定像現今的設在電廠之附近




[ 本帖最後由 竹園BB 於 2009-6-16 08:03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投資 運輸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288# 的帖子

多謝資料補充.茅湖山廢堡的用途,至今仍未有定論,若說這是Rennie的磨坊,前數帖資料證明非也.

網上資料說Rennie的廠房是电器化,這点不難明白.因為Rennie投資1佰萬,在動力方面早有打算,有專家花二至三年建造,亦有黃埔船塢協助,已於前帖介紹,動力來自油渣推動的机器,當然不需剛成立的中电供电了.所以不難推論,廠房的照明等設施电力亦是自行發電的,從当時的報紙記載可推論一二:



使用新機器,照估不应是風車推動吧!



用大量的油,推動磨粉機器及可自行發电:



有人欲在將軍澳製冰,斷估亦非中電供电吧,動力何來? 不是風車推動吧!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09-6-17 01:46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投資 報紙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Rennie 住處年年不同

在1906-1908 Government Gazette陪審員名單找到這些富有歷史感的資料,對的生平有更多認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嘩....利害...

引用:
原帖由 kintsun 於 2009-6-17 00:47 發表
多謝資料補充.茅湖山廢堡的用途,至今仍未有定論,若說這是Rennie的磨坊,前數帖資料證明非也.

網上資料說Rennie的廠房是电器化,這点不難明白.因為Rennie投資1佰萬,在動力方面早有打算,有專家花二至三年 ...
在下並非為爭論...只是分析

現今在Europe仍有很多風力磨坊...不要有錯覺誤解「風力磨坊」是落後不實用
從結構上講....小弟101%可以確定半山上的不是古堡....而是「風力磨坊」...香港的比較彽是因在山腰夠風
留意山頂大風「無實用」....因多向性....風車要固定向風...不用太強..上址地形是一條narrow wind tunnel條件非常合適。


山下電器化磨坊廠房大多是Combustion Engine (Gasoline or Diesel Fuel)操作...因1905年科技條件已成熟

電器化在科學條件上...歷史上...1905~1908是指電燈 / 電風扇only....因當年還未有其他Electrcial Control Component發明....全部電線都沒有絕緣物...就算有都是...油紙..臘紙....石頭...木頭...玻璃...因「無膠用」.

也無必要用 Combustion Engine Power 轉 Electrical Motor Power 因 energy losss & efficiency問題
製冰也不是用電Motor的...看過60/70 年代燒火水(運行evaperator內雪種利用水套換熱condensation) 式的浸水式汽水櫃賣汽水嗎?現在新界古老小士多仔還有(內文Burn Liquid Fuel) 是燒火水的意思

Combustion Engine 操作的製冰機1905年已有
山下的廠房是怎操作的不知

堡壘的設計是槍眼窗台會是在空間平台的最邊沿...利便射擊..防守..觀察.....不會縮入平台內自製盲點那麼笨實...除非那笨實友是你同我。

風車傍多有貨倉金字尖頂屋....堡壘不會有尖頂屋....就算有屋都會縮到山背後....炮火無眼....你估軍隊去渡假嗎?
堡壘一定要建在山頂...只有它射到你(船 / 人)..可監視四週防突襲....如建在山腰...一定要在凹入位....像633敢死隊德軍在山腰之防空火網堡壘....使到上面不能放火球..推石..掉炸彈!


[ 本帖最後由 竹園BB 於 2009-6-19 01:44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投資 射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竹兄及kintsun兄,兩位那種契而不捨的探究精神實值得推許,雖則是過去的日子,但還留給我們難忘的推敲

TOP

1907年的Rennie的麪粉廠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KINTSUN 和竹園BB咁落力, 我都趁嚗鷎x先。

NE峊賑O那時代的謔珖, 睇鼢N得益不少。
THE TECHNIC OF FLOUR MILLING
http://www.archive.org/stream/technicsofflourm00hallrich#page/234/mode/2up
PROCESSES OF FLOUR MANUFACTURE
http://www.archive.org/stream/processesflourm00amosgoog#page/n8/mode/2u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吊頸嶺的故事
凄酸的華工-----北太姜攓ORTHERN PACIFIC RAILROAD------麵粉大戰
------反排華,罷買行動------投海的蘭尼RENNIE---------LETTER B問題----------今日將軍澳。

淒酸的華工(1)     清末,政情腐敗,民不聊生,呼天不應,叫地不聞, 農民遂賣豬仔至異域, 出賣勞力,但求能養妻活兒........

[ 本帖最後由 老何 於 2009-6-26 18:54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295#

老何兄,我們華人的確是苦難中走過來,僥倖的就能還鄉,帶協鄉梓起屋辦學,大有人在,弟的外公也是其一,幸早走,免'八叔'之禍,算是積福罷,(免了跪玻璃/擔S/頭髮水等),更不幸的華人則客亡異鄉,甚至屍骨無存,唉...內欺外侮

TOP

茅湖古堡建築的用途考據

以這古堡式建築物的落成時間探討


從地界石的地段號碼推測,此建築約於1906年投得,於1907
左右落成




HK Government Gazette找不到NKIL No 31的土地拍賣時間,但其前後地段的時間約於1906-1907年間左右:

下面在1906HK Government Gazette找到NKIL No 15,26,28,29公開拍賣時間






1907年的 HK Gazette 找到NKIL No. 33的公開拍賣公告:


若古堡建築是與連尼的麵粉廠同一時期落成的話,它便不是作以下的用途:
1. 磨坊近海新填地所建的龐大廠房已是磨坊,何苦在山上多建一個?


2. 軍事麵粉廠沒有這需要,香港政府、英國政府亦沒有這動機.1906年防衛什麼?防日本,非也.日本與英國是友好的,1904簽訂了英日同盟對抗俄國.就算在二次大戰前夕(1939) 英國亦沒有利用此建築物作防衛之用,網友有這樣的分析:
「這並不是防衛設施,因為1936年的地圖並無標示,而且其位置向調景嶺,屬凹入的海灣,英軍一早便決定在魔鬼山建防衛設施,應該不會作這多此一舉.另外,英軍早期軍事設施以大理石為材,外觀平滑,但這建築物色澤頗黑,未經打磨,故不是官方建築物.

3. 連尼的住所 - 他住在港島半山,住過馬己仙峽道(1906),遮打道(1907),寶雲道(1908),請參考前數帖.


因為建築物與連尼的麵粉廠同一時期落成它的用途極可能是:
連尼麵粉廠附設的小教堂 - 麵粉廠聘用百餘人,其中工程師及各種技術人員多來自西方的,除提供宿舍外,宗教聚會場所自然是需要的. 建築物的風格及用途與當時西方流行的個人小教堂proprietary chapel相似:


在瑞士Alps山上的小教堂      及在英國Avonwick的St James Church







在香港石崗亦有類似小型教堂







何謂proprietary chapel?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09-6-24 09:04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工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kintsun 於 2009-6-23 23:42 發表
以這古堡式建築物的落成時間探討


從地界石的地段號碼推測,此建築於1906年左右落成。


10511211051122

在HK Government Gazette找不到NKIL No 31的土地拍賣時間,但其前後地段的時間約於1906-1907年間左右 ...
Not all lots were put up for sale to the public under gazette. During this transitional period (even the Indian surveys were not completed for drawing up the Block Crown lease), lots were re-granted by private treaty to claimants of title provided they were willing to pay the designated Crown rent. So, I believe that NKIL 31 fell within such category.

If we are able to check the description on the Block Crown lease and better still, the Field Area Statement, we can probably ontain further clues on the origin of the lot.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TOP

回復 298# 的帖子

Thank you for the clues to trace the whereabout of the NKIL No 31.  Do you know where can we get access to these documents: Block Crown Lease and the Field Area Statement?  You know quite a lot about this, you should have worked in the government and in area concerning the sale of land.  Am I right?

Despite this, it is still certain that the castle like building and the Rennie's mills completed more or less  the same time.

1. Judging from the photo, we can find the two buildings existed at the same time.

2. The use of same kind of stones and masonry also suggests the clues.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kintsun 於 2009-6-24 01:09 發表
Thank you for the clues to trace the whereabout of the NKIL No 31.  Do you know where can we get access to these documents: Block Crown Lease and the Field Area Statement?  You know quite a lot about  ...
Brother kintsun: I heartily appreciate your in-depth analysis and fully support your conclusion that the castle was in existence in the year around 1905, although it could have been built much earlier than that.

As for the Block Crown lease (BCL), it can be inspected at the relevant Land Registry (in this case it should be Sai Kung) and we can take photo of the document. It should show the final survey details, depicting the lot number, the area, the class of lot, the registered owner and the Crown rent payable. Assuming that the lot was "re-granted" by claim of title, the details should appear on the Block Crown lease which were finalised in around 1910. We can also request to purchase a Demarcation District (DD) sheet which shows the whereabout of the lot. Normally, location and boundaries of pre-war New Grant lots were also entered onto the DD sheet manually. Field Area Statement, on the other hand, is not a public record and is available to internal parties should there be discrepancies to the details on the BCL and DD Sheet.

The only uncertainty is the confused annotation of the lot. As it was designated as NKIL, it is possible that no record is held at Sai Kung LR, although physically it is in N.T. and falls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Sai Kung LD (previously 南約). In that case, we may need to go through the archieves of the central LR in Queensway.

Oh yes, I've been in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field for some decades, both in Govt. and in private practice.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