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開蓬車頂維修翻身 | Email Hosting | Online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Wedding Photography Tip | Bordeaux Red | English learning | 銅鑼灣乾炒牛河 |

發新話題
打印

有關系統分析的文章

有關系統分析的文章

需求收集與分析的施行方式與技巧


前言

需求收集與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用來辨別客戶需要的是什麼,其目標在於描述客戶對於專案所預期呈現的結果,然後以有系統的方式加以整理列出。在許多書裡,大都只強調需求完整的重要性,或是列出一些很空洞的施行綱要,但對於實作時,需求要怎麼收集、要怎麼分析幾乎都很少提到,使得無經驗的專案經理往往不知如何著手,只能利用嘗試錯誤的方法摸索進行。因此本文特別著重在需求收集與分析的施行方法與技巧上,這些都是作者多年經驗所累積下來的知識,無論對於有經驗或無經驗的專案經理而言,都是一份極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TOP

套裝類軟體的需求收集

套裝類的軟體產品所面對的客戶,通常是某個族群,即使有了許多已知的客戶,但潛在的客戶往往還更多,因此它的需求會比較模糊而寬廣,難以收集完整,不過相對的,客戶對於某些不符自己所需的地方也不會太過強求,驗收的標準會比較寬鬆些。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儘量收集到客戶的需求(包括未來可能的需求),再依照目標客戶對各項需求的急迫性加以區分,最後視開發的時程與成本,分階段開發出來。以下便是收集這些需求一些有用的做法:

1.由目標客戶找出需求

a.與既有客戶或未來可能的客戶進行訪談或意見調查,將客戶建議的事項視為需求,逐一列出。

收集需求的最佳方式,永遠都是由客戶端獲得。但由於套裝軟體的客戶群並不固定,因此最好能依照應用領域、運用方式、使用頻率、對電腦系統的熟悉程度、地理位置、職位階層等各種客戶特性,區分出多個目標客戶群,然後針對最重要的幾個目標客戶群進行意見調查或訪談。

b.參考與軟體產品相類似的專案之建議書、功能規格書或需求變更表,將可能成為需求的部份逐一列出。

開發套裝軟體產品最佳的策略,便是以專案養套裝,也就是在開發初期,利用專案收集需求(同時也可獲利),之後再集結這些需求開發出套裝軟體。因此如果公司已有類似的專案,直接拿來參考即可省下不少需求收集的時間。

c.逐一過瀘類似專案或舊版軟體之客戶問題反應單,思考問題的原因,並將可成為需求的部份逐一列出。

客戶反應的問題中,有一小部份是客戶要求的新功能或功能規格變更,這些問題都意味著客戶的隱藏性新需求。然而在收集需求時,不能直接把客戶要求的新功能直接視為需求列出,而要先去了解客戶提出這項功能的動機與目的。因為客戶在有需求時,往往會先自行想出做法,然後才要求軟體開發商新加功能,此時這項功能已和原來的需求有所差異,若是客戶自行想出來的做法很爛,那麼將它視為需求開發出來的結果,往往便會成為一項雞肋功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由競爭廠商找出需求

a.向行銷企劃部或業務部拿取競爭廠商相關資料,找出可成為需求的部份逐一列出。

行銷企劃部在進行市場調查與研究,或業務部在推展業務時,往往都會研究競爭廠商的動態,以及相互間產品的特性。直接找他們拿取資料,最是方便省時。

b.由競爭廠商公布的產品規格書、白皮書、廣告稿與網站資料,找出可成為需求的部份逐一列出。

由於行銷企劃部或業務部的競爭廠商資料大都已經過分析,未必適於收集需求,因此還是必須直接閱讀競爭廠商的實際產品資料來加以研究。至於有那些競爭廠商,則可從行銷人員與銷售人員處取得,或是經由入口網站搜尋取得。而且只要是與產品目標市場與功能特性有沾上邊的廠商,都應視為競爭廠商加以研究。

c.由競爭廠商相關的新聞資料,找出可成為需求的部份逐一列出。

競爭廠商所發布的新聞資料,往往隱含著對方未來的產品規劃與方向,因此必須仔細加以研究,及早因應。

3.由現行資料找出需求

a.將「發展計畫書」中的專案目標與範圍部份,視為需求逐一列出。

套裝軟體要開發,一定有其目的及市場需求,通常在專案開始時,都會列在發展計畫書中,而這些內容也都算是需求的一部份。在記錄這些需求時,要特別注意其品質特性的需求。

b.找出與專案軟體相關的流行技術、界面標準或法令規章,將可成為需求的部份逐一列出。

藉由這方面的需求收集,可確保專案軟體能符合相關的介面標準與法令規章,同時也能符合技術潮流的走向。

c.參考舊版軟體各版本之軟體規格書與技術文件、使用手冊,將其中所列之需求逐一列出。

如果不是全新開發的套裝軟體,那麼舊版軟體的各項文件,便是個極佳的需求資料來源。

d.試用舊版軟體,將其中之各項功能與應改進缺點視為需求,逐一列出。

如果舊版軟體缺乏文件可供參考,試用便是取得舊版需求的唯一方法。不過即使有完整的文件,也可經由試用過程找出缺點,做為新版改進的需求。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 市場調查 廣告

TOP

4.由未來產品找出需求

a.與核心技術人員、產品經理、行銷人員、銷售人員討論未來套裝軟體可能衍生的產品、相關的產品、以及可能的合作廠商整合方式,在討論內容中找出可能的需求,逐一列出。

藉由這種方式,可以找出未來功能擴增的可能需求,以及應提供出來的界面需求,強化軟體的擴充性與公用性。

b.列出現行所有的核心技術,並參考其相關文件,找出加入時可成為需求的部份逐一列出。

套裝軟體現行規劃的目標,不一定全用到所有核心技術,因此必須將所有將來可能加入的核心技術都列出,並思考加入時可能會造成的需求。

c.自己思考或詢問同事對該產品的新點子。

如果自己創意夠的話,花些時間好好想想,有時能提出一些不錯的功能,或是被忽略掉的需求。

5.由模擬方式找出需求

a.找出一個或多個專案軟體運用的例子,模擬其運用過程,由過程中找出遺漏的需求。

由於套裝軟體沒有很明顯的客戶群界限,要鑑訂是否有遺漏的需求,最好的方式便是仿造幾個客戶使用的可能例子,在其作業的過程中來驗證是否有遺漏的需求。

b.利用系統分析技術,如結構化分析中的資料流程圖(Data Flow Diagram,簡稱DFD)和物件導向分析中的使用案例(Use Case)等,定出容納所有需求的系統模型,並檢查各需求相互間的關係,以試圖找出未明白列出的隱藏性需求。

這是需求收集的最後一道防線,主要目的便是運用需求的交互關係,來找出隱藏性未列出的需求,使得各項需求緊密連繫在一起。同時藉由建構此一系統模型,也容易檢查出相衝突的需求。這個方法可以延到需求分析的篩選過程中進行。


相關搜索目錄: 模型

TOP

客戶訂製類軟體的需求收集

客戶訂製類的軟體產品,它的需求通常都有一個相當明確的範圍,因為客戶是已知且有限的。不過這類軟體的需求反而不易收集,主要是因為客戶對於軟體的要求會比較高,而且客戶也往往存在有許多易變的或隱藏的需求,特別是連客戶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的情況下。這時,我們必須斟酌情形給予客戶適當的建議,儘量讓客戶充份了解到自己實際的需要,否則再怎麼收集需求,最後還是會一變再變,徒勞虛功。以下便是一些運用在這類軟體的需求收集步驟與方法:

1.閱讀並分析客戶交予的需求文件

當客戶訂製類軟體專案一開始,一定都有客戶提供的需求文件或規格書,閱讀這些文件並將各需求逐一條列出來,這是收集需求的第一步。接著,找出各需求的相關性,將語意不清、相互衝突、不知目的、缺少關連的需求表列出來,做為下階段客戶訪談時所要了解的內容。其中在閱讀分析時,要特別注意非功能性的品質需求,因為這部份無論在客戶訪談或原型中,都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2.安排初次客戶訪談以收集專案相關資訊與需求

在訪談前應先告知客戶訪談的計畫與內容,以節省訪談所需的時間。而初次客戶訪談的目的,除了讓雙方在面晤交談的過程中,增加彼此間的信任與了解外,還包括下列的目的:

a.了解並認識與專案相關的人員,包括使用人員、使用單位主管、承辦人員、承辦單位主管、上級主管等。
b.討論並協調當各使用單位或主管在需求上有衝突時,應由誰進行決策,以避免多頭馬車、懸而不決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決策人員,可依實際情況加以調整:

*開發人員與客戶之間:由客戶決定,不過要提供一些建言,因為客戶不一定是對的。
*承包商與客戶之間(即我們是別人的外包商):由客戶決定,承包商與客戶間再行協調。
*承辦人員與承辦單位主管之間:由承辦單位主管決定。
*承辦單位與使用單位之間:由使用單位決定。
*不同單位的使用人員之間:由上級主管協調決定,或由使用頻率最高的使用單位決定。
*使用人員與使用單位主管之間:由使用人員決定。
*同單位多個作業不同的使用人員之間:由單位主管協調決定,或由使用頻率最高的作業人員決定。
*同單位多個相同作業的使用人員之間:由資深人員決定。

c.了解專案的背景,詢問並澄清客戶需求文件中有疑問的內容。

d.了解客戶現行作業的流程與處理方式,以及專案軟體在這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如果客戶無暇提供現行作業的資料,最好的方法便是另行安排時間,觀察客戶一日的作業情況並加以記錄分析,最後再與客戶討論確認。

3.建立客戶作業模型找出需求

了解客戶的領域知識,並建立客戶現行與未來作業的模型(可利用DFD或Use Case),從中找出客戶未提及的需求,或是該領域中常識性的需求。模型建立後,應再與客戶確認作業模型的正確性,但記得要將模型改用最常見的步驟化方式來描述,並忌用技術性字眼(最好使用客戶領域的專業術語,可建立一個專案詞彙表做為參考)。如果未來作業的模型有多種可能,都應該全部告訴客戶,由客戶來自行決定(我們可從旁分析與建議)。

4.利用原型收集及確認需求

原型是提供客戶確認需求的最好方式,主要是因為它看得到,特別容易挖掘到客戶一些細微的隱藏性需求。不過利用原型模式會多費一些人力時程,在時程與成本的控制上要特別小心。

5.最終需求確認

不要枉想一定能和客戶簽下需求確認合約,因為絕大部份的承辦人員或使用單位都不願意配合(當然可能的話是最好,不過即使簽立確認合約,也不可能避免需求變更)。適當地採用原型來進行需求確認,比較能減少將來需求變更的機會,不過同樣要注意原型展示時的客戶參與對象。但是無論客戶是否願意簽下需求確認合約,都要讓客戶了解到(最好寫在文件中),將來需求的變更都會導致成本與時程的改變,甚至必須重新協調專案的價格與時間表。加強對客戶觀念的灌輸與溝通,有時比單純簽約保證,更有利於專案的順利進行。


相關搜索目錄: 模型

TOP

需求分析的步驟

1.記錄:任何收集到的需求,一定都要馬上建檔集中記錄下來,避免遺忘或漏失。記錄的同時,應該同時標示需求獲得的來源。

2.分類:將所有記錄下來的需求,進行分類的動作,一般先依子系統或系統作業項目分類,然後再依作業流程、企業規則(即作業流程運作規則)、功能需求、外部界面需求、限制、非軟體性品質需求等類別進行分類。如果某個類別(特別是功能需求部份)有太多的需求時,應再依需求的性質進一步分類。分類完畢後,應檢查各預定的類別中是否都已有相關的需求列出,如果有缺少的部份應再進行需求收集的動作。

3.歸納:將同一類別中,相同或類似的需求加以合併。

4.分解:將範圍太大的需求再進一步加以了解並細分。細分出來的需求必須重新以先前的分類機制分類。

5.精鍊:將模糊不清的需求定義清楚,該標示品質特性的地方要予以標示,而能量化的地方則儘量以數據量化。要確認各項需求是否定義清楚,只需將該項需求交給數人觀看,如果會出現兩種以上的解釋,便表示該需求還是模糊不清的。

6.篩選:討論、評估需求的必要性(需要客戶參與),並檢查需求的一致性,淘汱掉不需要的需求,或相互衝突的需求(也可加以折衷)。最好能事先用系統分析方法建構出系統模型來加以檢驗。

7.評估:對各項需求,進行成本效益、可行性等風險評估。視情況必須依照專案的各種限制條件,去除掉一些不可行的需求(仍需與客戶討論確認)。

8.撰寫:將最終的需求寫成需求規格書。撰寫時應對每項需求給予一個固定編號,以利將來需求變更時的追蹤。

9.審核:對需求規格書中的需求進行審核,確認各項需求清楚、完整,以及它的適用性(審核前數日應先行將文件送交審核人員處)。如果審核人員對最終需求有所疑慮或意見,應再依前述步驟重新修正過。審核人員通常由專案經理、系統分析師、系統設計師、資深程式設計師、測試人員各派一名代表,再加上數位客戶代表共同擔任,但人數最好不要超過7人(不含需求分析人員),超過時可改成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審核。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儘量讓客戶代表參與,因為只有客戶代表才有權決定需求的適用與否。如果是套裝類軟體,客戶代表則可由產品經理、行銷人員、業務人員、或現行客戶擔任。審核時,應對需求逐條檢閱,並賦予各審核人員主要的審核角度,同時審核過程也應以正式文件加以記錄。

10.排序:討論並決定各需求實作時的優先次序(仍由參與審核的人員擔任)。這是因為在開發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時程或成本的關係,捨棄掉一些不重要的需求。其訂定的方式,一般可先將需求大致區分為必做的核心需求,與可有可無的一般需求。先將核心需求列為第一順位,接著再採用成本效益評價法,排序剩下的一般需求。成本效益評價法可採用下列公式計算,其中各值可以1∼9的分數加以評量,開發風險也可設成0:

(加入產生的利益+捨棄導致的損失) / (開發成本+開發風險)

11.定案:將審核過的需求規格書視為需求基準,納入形態管制,做為系統分析時的依據。



參考文獻

1.軟體工程實務專家作法,第四版,Roger S. Pressman原著,金子葳等人譯,儒林,1998
2.軟體發展指引(SDG 2.0),資策會,1988
3.微軟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Karl E. Wiegers原著,許惠丹編譯,華彩,2000
4.微軟開發快速秘笈,Steve McConnell原著,鄒正平譯,華彩,1999


相關搜索目錄: 工程 模型

TOP

需求規格書格式

1. 簡介
簡單說明專案成立的原因與背景。

1.1 專案目標
明確標示出專案所欲呈現的結果與達成的目標,必須包括品質目標。此處列出的品質目標為總體性目標,以定性方式描述,定量的品質要求則列於系統需求之中。品質特性可分成可追蹤性、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健壯性、正確性、精確性、培訓性、可作業性、自描述性、模組性、簡單性、清晰性、結構性、產品檔案完備性、可見性、設備有效性、處理有效性、通訊有效性、軟體系統無關性、硬體系統無關性、可擴充性、公用性、相容性等24個特性。

1.2 專案範圍
說明專案所涵蓋的內容範圍,如作業範圍、用戶範圍、功能範圍、限制範圍等,屬於總體性的需求範圍概觀說明。不必太詳細,但必須與系統需求的內容一致。

2. 系統需求

2.1 環境需求
說明系統在自然環境(如溫度、濕度、風速、地理位置等)、後勤支援(如維修、運送設備與工具)、人員訓練(如使用人員與維護人員所需的知識、技術與訓練)等需求。

2.2 系統架構
以架構圖來表示,一般分成2∼3層,以說明系統由那些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又需要那些軟硬體建構項目。也可增列資料流程圖(DFD)或使用案例(Use Case)做為輔助說明。

2.3 系統界面

2.3.1 外部界面
說明系統與外部相關軟硬體之間的界面。

2.3.2 內部界面
說明系統內,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或建構項目與建構項目之間的界面。

2.4 子系統需求
針對每個子系統,說明下列的需求。如果沒有子系統,則針對整個系統進行說明。

2.4.a <子系統名稱>需求

2.4.a.1 軟體建構項目需求
針對每個軟硬體建構項目,說明下列的需求。如果沒有軟硬體建構項目,則針對整個子系統進行說明。

2.4.a.1.b <軟體建構項目名稱>需求

2.4.a.1.b.1 功能需求
列出所有的功能需求,並各賦予一固定編號。功能需求中應包含它的輸出入資料之說明。

2.4.a.1.b.2 界面需求
列出與其他建構項目、子系統或外界的界面。

2.4.a.1.b.3 作業程序需求
列出原來的作業程序以及系統導入後的作業程序,必須包括電腦作業程序與人工作業程序。

2.4.a.1.b.4 品質需求
列出非功能性的品質需求,儘量以定量方式加以描述。

2.4.a.1.b.5 限制條件
說明其實體限制(空間、重量、運輸、儲存、環境、耐久等)、硬體限制(記憶體容量、CPU速度、電腦機種等)、軟體限制(支援的軟體工具、套裝軟體)、人體工程因素(即描述人員與系統間操作的一些限制與考量)。

2.4.a.2 硬體建構項目需求
針對每個軟硬體建構項目,說明下列的需求。如果沒有軟硬體建構項目,則針對整個子系統進行說明。

2.4.a.2.c <硬體建構項目名稱>需求

2.4.a.2.c.1 架構
說明硬體的結構與連接方式。

2.4.a.2.c.2 配置
說明硬體的分佈位置。

2.4.a.2.c.3 特性
說明硬體建構項目所必須具備的功能及特性。

2.4.a.3 支援軟體需求
說明子系統運作時必須具備的支援軟體,包括系統軟體(如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編譯器)、軟體元件、套裝軟體等。

2.4.a.4 通訊網路需求

2.4.a.4.1 通訊網路架構
說明各項設備在網路中互相連結的方式(如星狀、網狀),以及各設備之間賴以連繫的傳輸媒介(如同軸電纜、電話線)與方式(如專線、數據機)。

2.4.a.4.2 資料傳輸處理
說明通訊協定與傳輸能力。

2.4.a.4.3 通訊網路配備
說明通訊網路的硬體設備、傳輸媒界規格、與使用的軟體。

2.4.a.4.4 網路限制
說明通訊規範限制(即通訊協定、傳輸媒介、資訊傳輸業者提的服務所造成的限制)與軟硬體限制(如傳輸距離、速率等)。

3. 軟體發展管理

3.1 組織
明確標示出參與專案的人員,以及其負責的任務,並描述採用的組織形態。如果人員不足,必須明列出該任務所需人數及資料。如果有其他機構參與本專案,如上屬機構、使用機構、承包機構等,都應描述出來,最好用組織圖描述。

3.2 預估時程與成本
說明預估的時程、查核點、與交付項目。並列出預估的成本。

4. 需求重要性一覽表

4.1 必要需求
列出所有必要的需求。

4.2 非必要需求
依重要次序列出各非必要需求,以及其評價分數。

5. 審核人員
列出所有參與需求規格審核的人員及其職責。

6. 參考文件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 運輸 工程

TOP

需求規格正式審核會議

前言

一個好的需求規格,必須是完整、正確、清楚、可行、必要、且可加以驗證測試的,而要確保此一品質要求最重要的步驟,便是需求規格的正式審核會議。通常在此過程中多花一分力氣找出潛在的需求錯誤,往往便可省下後面開發階段裡近百倍的成本。因此本文的目的,便是說明如何成功地召開並完成需求規格的正式審核會議。

邱奕南,2000/5/9


一、決定與會人員及角色

1.客戶代表:只有客戶才有權決定需求規格的必要性,因此審核人員中,最重要的便是客戶代表。如果客戶族群有多種,應從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客戶族群中,各挑一個客戶代表參與會議。如果是套裝類軟體,客戶代表則可由產品經理、行銷人員、業務人員、或現行客戶擔任。客戶代表的主要工作,便是審核需求是否完整、正確且必要。

2.專案經理或產品經理:以整體規劃的角度來審核需求是否完整、正確、清楚。

3.系統分析師:審核需求是否清楚,並由理論與邏輯的角度來審核需求是否可行。

4.系統設計師:審核需求是否清楚,並由理論與應用技術的角度來審核需求是否可行。

5.資深程式設計師:審核需求是否清楚,並由應用技術與程式撰寫的角度來審核需求是否可行。

6.測試人員:審核需求是否清楚、並可加以驗證測試。

7.品質保證人員:監督正式審核會議是否合乎既定流程,並審核需求規格中是否有可能違反品保規章、或影響其他相關品質的部份。

8.需求分析人員:不參與審核,主要聆聽審核人員的討論,思考並回答審核人員的疑問。

上述各類人員至少均應派一位代表參與審核(可兼任),但審核人員(不含需求分析人員)最多不要超過7人,如果超過時可改成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審核,避免人多口雜,延緩了會議的效率。而在與會人員中,還必須指派會議中的三個角色(需求分析人員均不可擔任):

1.主持人:通常由專案經理或產品經理擔任,負責與需求分析人員共同規劃、決定與會人員,同時協調並控制整個會議的議程順利進行。

2.解釋員:負責逐一解釋各個需求規格中的語意。

3.記錄員:負責記錄會議中所發現的需求問題與錯誤。


二、會前準備

1.決定與會人員並發出審核會議通知書,明訂出各與會人員的職責,以及會議的議程。整個會議的時間以不超過兩小時為宜,若有需要可分成多次會議進行。

2.將需求分析結果寫成正式的需求規格文件。

3.先進行數次非正式的複審,以降低需求規格可能出錯的機率。其過程和正式審核會議有些類似,但比較不嚴謹,通常每次找一到兩位同事(最好是非參與正式審核會議的人員),針對需求規格書中每個需求,逐條說出他們所了解的程度,以及他們的看法。非正式複審往往可事先找出絕大多數描述不清楚的需求。

4.對即將交付審核的需求規格書,進行校閱的工作,避免有任何的錯漏字。

5.會議幾天前(至少要三天以上)即將需求規格書送交審核人員進行預審。審核人員可先行反應需求規格書中明顯的問題與錯誤,需求分析人員在修正需求規格書後,應將新的需求規格書重新送交審核人員,並將修正之處附於文件之後供做參考。需求分析人員應持續追蹤所有審核人員是否均已進行過預審。

審核人員預審時,可依下列問題進行思考(但非絕對):

1.所有需求彼此之間的牽動關係是否正確?
2.所有需求描述的詳細程度是否適當?
3.是否已納入了所有客戶曾告知的需求?
4.需求中是否漏了任何必要的資訊或重要限制?
5.是否有重複或相互衝突的需求?
6.所有需求是否都描述得清楚明確?
7.所有需求是否都在專案範圍以內?
8.需求描述內容是否有拼字或文法錯誤?
9.所有需求是否能透過某種方式來加以驗證?
10.所有需求是否都能指出它的來源?
11.品質需求是否都採用適當的數據加以表達?
12.是否有安全性的考量?
13.需求是否真的是需求,而非實作的解決方案,或是問題的描述?

TOP

三、會議過程

1.由解釋員逐一唸出並解釋各個需求規格條文中的語意。
2.審核人員比對自己的理解方向是否和解釋員有所出入。
3.審核人員討論並提出對於該需求規格的疑惑之處。
4.需求分析人員回答審核人員提出的疑問。
5.審核人員討論需求分析人員的回答,並加以決議。
6.主持人裁示該需求規格是否通過審核。
7.記錄員記錄各未通過之需求規格的問題與錯誤。
8.記錄員將記錄的內容一一唸出,供審核人員確認。
9.審核人員最後討論決議需求規格書的審核結果:通過、些微修正後直接通過、退回修正重審。

在會議過程中,主持人必須特別注意控制下列事項:

1.對事不對人。審核的是需求規格書,而不是需求分析人員。
2.討論的內容必須符合議程與主題,避免愈扯愈遠。
3.限制爭論與辯駁,將有爭議的問題記錄下來,會後另行討論。
4.提出的問題不必討論出解決方案,可留到會議之後再進一步討論。


四、會議之後

如果需求規格通過審核,且有必要定出各需求實作時的優先次序時,可再加開需求評價會議,訂出各需求的優先次序。其步驟為:

1.將需求分成一定要做的核心需求,和可有可無的一般需求。將核心需求都列為第一優先順位。
2.針對一般需求,利用成本效益評價法,定出其價值,然後依價值高低依次排序需求。

成本效益評價法,是由審核人員對各需求的下列四項因素進行評價(各項分數0∼9):

1.加入該需求所會產生的利益。
2.捨棄該需求所會導致的損失。
3.完成該需求所需的成本。
4.無法完成該需求可能的風險。

各項因素取平均值後,再依照下列公式計算出該需求的評價值:

(利益 + 損失) / (成本 + 風險)

會議全部結束後,記錄員應整理出會議報告,提供給各審核人員觀閱確認,然後再交由需求分析人員修正需求規格。



參考文獻

1.微軟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Karl E. Wiegers原著,許惠丹編譯,華彩,2000
2.軟體工程實務專家作法,第四版,Roger S. Pressman原著,金子葳等人譯,儒林,1998


相關搜索目錄: 工程

TOP

多謝文章

TOP

回復 #1 花之慶次 的帖子

good article, thanks for sharing.

TOP

精華所在
好文章

TOP

Thanks..........

TOP

Good Article!!  Thanks!

TOP

thanks very much!!!!

TOP

Thanks!

TOP

good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