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0-3-16 23:54 發表 
何文田以前有不少墳墓,亂葬崗,第 3 張相好清幽 喎。
何文田街在窩打老道火車橋附近,介於衛理道與祐滿街之間,斜斜向上伸展,連接何文田山道,何文田山道的路形曲!折,其中一段可通至衛理道。
何文田原是一條村莊名字,村莊的位置在何文田山下,至於村名的來源已不可考。只有傳說謂該村由姓何,姓文和姓田的人開發,因此用何,文及田三姓命名為何文田村。由於沒有文獻支持此傳說,不能張傳說當作為事實。由於何文田村後面是一座山,因此把這座山也叫何文田山。
一九一一年廣華醫院啟用時,為了隔離患天花的病人,以免傳染其他病人,廣華醫院特別在何文田山麓建了一座專為天花病人留醫的院舍,當時稱為「油麻地痘局」。建築「油麻地痘局」時,開一條山路到「痘局」去。這條山路,初名何文田山道,即今日何文田街的前身。
廣華醫院同時向當局申請,將何文田山撥給醫院作為墳場之用,以便下葬去世的天花病人。因此,在痘局背後的山上是墳場區。
由於普遍實施贈種痘苗,天花症逐年減少。到一九二O年,只有三名患天花的病人留醫。為了開源節流,在廣華醫院內另闢傳染病房,而將何文田山麓的「痘局」租給一間爆竹公司作爆竹工場。這間公司名「臺山電光炮竹公司」,月租七十五元,由一九二O年開始生產炮仗。不料在一九二一年二月,這間炮竹廠的火藥庫突然爆炸,五十多工人死傷。「痘局」已毀,後來在「痘局」的路邊,建一座「千里亭」,供送殯者在亭上作辭靈之用,取意「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之意。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政府通知將何文田山收回。自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起,不准再使用該墳場,而另闢一新墳場在牛池灣附近。到一九五一年政府再通知,將墳場內的先人骨殖起出,改葬別處。於是何文田山便開始開發,而將何文田山道延長至山上。後來該區繼續發展,何文田山道繼續延長,於是又將窩打老道口轉入的原名何文田山道的一段,改名何文田街,以別於真正通往新發展的何文田山去的道路。
______譯自香港市政局刊物【九龍街道命名考源】一書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