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碗窯地處蒼南縣玉龍湖河谷中上遊,在橋墩水庫盡頭,符合古人地域偏僻、環境閉塞、水源豐沛、土壤肥沃、風景優美、安居樂業的建村思想。碗窯古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融民居、古陶瓷生產線、古廟古戲臺于一體,至今仍完整保...
tjmqgwt
tjmqgwt
碗窯地處蒼南縣玉龍湖河谷中上遊,在橋墩水庫盡頭,符合古人地域偏僻、環境閉塞、水源豐沛、土壤肥沃、風景優美、安居樂業的建村思想。碗窯古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融民居、古陶瓷生產線、古廟古戲臺于一體,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商品經濟萌芽時期以手
工業工場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態,是一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堪稱人文景觀之一絕。碗窯依坡而築,每條窯有八九格,故名“階級窯”。古代工匠充分利用水力建成八級水碓,計有46個搗臼的半自動生產流水線。村落中至今仍保留著300多間清初樣式的古建築。tjmqgwt
地處偏僻的村落,僅數十戶人家,背山面水,竹樹婆娑,屋舍儼然,房子依山就勢,路道崎嶇婉轉,澗水潺潺湲湲,山地星星點點,房前屋後,瓜果滿園,晨炊暮靄,雞鳴犬吠。幾百年來,村民們以燒制陶瓷為生,間種幾分薄田,閒讀幾句詩書,朝也安然,暮也安然。碗窯古村居民講的基本上是難懂的閩南話(蠻話),卻絲毫不影響他們一直以來與外界保持著密切的交流。tjmqgwt
tjmqgwt
村子裏有新修葺的水碓、古老的吊腳樓、建築風格素雅的路廊、構築精致的戲臺、卵石鋪砌的古道。幾位前來湊熱鬧的少女穿著畬族的傳統服飾。據碗窯博物館的資料顯示,碗窯古村落的始祖來自
福建長汀一帶,最早的落戶者姓巫,從事陶瓷制作。而後,其他雜姓陸續遷來,遂成規模頗大的一座山地型村落。明朝末年,朱氏文孝公始遷礁灘碗窯,沿溪東西走向拓荒創業,制碗燒瓷,安身立命,並建宅院與村東澗岸邊“竹林腳”。
清朝初年,宅院毀于火災,朱氏三世祖鳳儒公另覓宅地重建家園,相中了兼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石壁腳”。夜間投宿草寮,夢見一穿甲戴冠之士,申足踢之,稱“此地乃吳所有,勿能動土”。鳳儒公笑答:明朝屬汝,清朝歸吾。冠甲之士啞然頓遁。鳳儒公便率領兒孫擇日破土,開山填地,建造房舍,坐北朝南,正屋兼廂房共11間,一層木質建構,採用溪澗裏的蠻石壘砌庭院,在宅院四維山地遍植柟木、香樟、楓楊、松柏等樹木,院前拓池塘一方,養殖紅灰等各色錦鯉 。朱氏族人以制瓷為主業,農耕為副,並倡導耕讀,于房子正廳設書塾,延請名師,為子孫傳道授業,禮儀傳家,並頗有成效。
村落中間的路廊裏,漆器、剪紙、陶瓷、南雜等各色店鋪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封建時代村落的最高檔文化娛樂場所古戲臺建築精致,飛檐翼角,造型別致。邊上的碗窯古龍窯早經恢復,現在已經成為外來
旅遊者必遊的去處。龍窯由土磚拱成,洞口高度為1.5米,窯洞深7米,每只窯洞裏面分三級臺地狀分布,龍窯沿著山坡依山造勢,層層疊疊,共有17級。清末民初,碗窯制瓷業最為鼎盛時,碗窯古村共有龍窯18條。由于龍窯以制碗為主,特別是荷花蓋碗最負盛名,以前碗窯村男子制作碗具,
女人就為碗具上畫,一般為如意草或寶相花圖案為多。現存的古龍窯于
清朝康熙年間由王氏建造,一直沿襲使用至今,這也是碗窯古村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一條龍窯。路廊令一側的爬滿野藤的高大院墻內,一只高大的煙囪頂天而立,這碩果僅存的碗窯煙囪儼然成為碗窯古村的標志性建築了。
走過古老的村間石砌山道,沿著山路走向後山,修整的平坦的棧道將我們引向村落的自然景觀。棧道沿清清的水渠而建,棧道外側用木欄桿牢固地維護著。山上野花還在爭奇鬥艷,開得爛漫。
忽然耳邊響起了“轟鳴”的水聲,碗窯古村竟然有深藏不露的龍潭峽“瀑布”,心緒剎那間興奮起來。沒走幾步,一挂銀色水簾從一排齊整的碇步齒間整齊地向下面的山澗淩空滑落,在下面不遠處則形成了湍急的瀑流,儼然一條性格急躁的白龍。瀑布不是一條兩條,也不是一級兩級,而是大瀑襯小瀑,瀑布連深潭,深潭依陡崖,陡崖披綠意,綠意漾詩情。平日裏看瀑布,要麼是涓涓細流,要麼是一覽無余,而這兒卻是奇景疊現,順著水流從棧道逐級而下,倣佛置身于雲裏霧裏,瀑布隔著五六十米遠,不時將水汽往我們這邊送,使我們不敢理直氣壯地站在那裏捕捉鏡頭,水汽很快就會將相機鏡頭模糊,好像是瀑布在提醒我們:欣賞瀑布要用人類天然的眼睛,而拒絕使用機械鏡頭。
領略了富有文化底蘊的自然美村,觀賞了美奐美輪的旖旎風光,中午桌子上款待的菜肴又是別樣的豐盛,地道的農家菜味道鮮美,令客人們大快朵頤,而清醇的果子酒使人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微醉的狀態,是酒醉人,還是人醉景?我早已不明所以。ywisdbupss
村是一個景,景是一個村。碗窯古村,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