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調解員課程 | Makeup Course | Hypnosis course | English course | NLP training | cissp cisa cism | 營養學課程 |

發新話題
打印

[檔案] 甘肅景泰岩畫再現六千年前遊牧民族生活場景

甘肅景泰岩畫再現六千年前遊牧民族生活場景









  中新社甘肅景泰5月18日電(侯志雄 陳其麟)記者18日在甘肅景泰縣採訪獲悉,歷史上的羌戎、吐蕃、韃靼、党項等民族曾在當地有過較長時間的棲居。他們能工巧匠,在岩壁或較平整的石塊上,鑿刻了許多頗為生動的岩畫,展示了6000年前的人類活動。

    一直在當地研究景泰岩畫的景泰縣文化館館長沈渭顯說,這裡曾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也是當時遊牧民族從青藏高原通往蒙古高原的主要通道。歷史上游牧民族長時間在這裡生活,出現岩畫是正常的。

    2006年11月,第一幅鑿刻在岩石上的鹿岩畫在該縣寺灘鄉白茨水村石鹿溝發現。此後幾年,山巔和溝畔地帶的紫紅色或青黑色岩石上發現的岩畫總面積達100余平方米,可識別的圖案有100余幅。

    沈渭顯介紹,古人以硬器秘集點琢手法鑿刻出深淺、大小不等、粗拙簡樸的畫面,真實地記錄了當時人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期所得。

    景泰岩畫中大多是羊、牛、鹿、虎、豹等動物圖像,或單個或成群,最大的鹿身高60釐米,最小的山羊體長不及5釐米。在岩石平面,雖簡為幾筆或初具輪廓,卻不呆板。

    據考證,在景泰5000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景泰張家臺新石器時代的石棺墓、出土的彩陶紋飾就是從最早的岩畫演變而來。

    沈渭顯說,經推斷這些岩畫創作于6000年至7000年間。岩畫中所體現的圍獵、交媾、舞蹈、圖騰等展示了當時遊牧民族的生活場景。

    沈渭顯介紹,從岩畫的痕跡看,作畫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敲鑿法,用硬器點琢成秘集微凹的陰刻狀;其二為磨刻法,在玢岩上磨成溝紋狀,深度達6至7毫米,磨刻線條較粗,圖形清晰,有的畫面則為敲鑿出輪廓後再進行的磨制。

    “從創作岩畫的地點分析,這裡是遊牧民族在遊獵放牧、祭祀祝福聚會之地,有山有水。”沈渭顯說,景泰岩畫在藝術技法上雖顯粗劣,但有濃厚的北方遊牧民族獨特的風格和地方色彩,岩畫中動物多,說明動物經常出沒,見得多就刻畫得多。

來源:中國新聞網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