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卞隱居圖 元 . 王蒙
《青卞隱居圖》是王蒙59歲時為其表弟趙麟所畫,後因王蒙罹難,藏者為懼受牽連,遂將上款中受者的姓名剜去。圖從趙家散出後,明萬曆間為著名收藏家項元汴所得,稍後又歸董其昌收藏。清乾隆時入宮中,後又從內府散出,曾經李宗瀚收藏,咸豐、同治年間,復歸狄學耕收藏,後由其子狄平子轉讓給魏停云。現藏
上海博物館。
圖縱140.6釐米,橫42.2釐米,紙本,水墨。採用高遠與平遠相結合的方法描繪王蒙家鄉卞(弁)山,山勢巍峨雄奇,層層深入,林木茂盛,溪水潺湲;畫的左中有茅屋數間,隱現於山林深處;屋內坐一人,倚床抱膝,點出了「隱居」的主題。此圖無論是構圖還是
筆墨,都代表了王蒙的最高水準:山勢重疊,曲折盤桓而上,宛如游龍騰飛,畫語謂之「龍脈」,氣貫勢足,畫面雖繁密而不塞迫;用筆上,兼用解索皴、披麻皴、牛毛皴、卷云皴等多種方法,使山石無論是結構還是組合,都顯得變化多端,耐人尋味;用墨上乾、濕、濃、淡並用,特別是乾筆焦墨的擦和點,更增強了林木濃郁,蒼蒼莽莽的厚度,在
元代畫家中也為獨創。明董其昌歎為觀止,在詩塘上題曰「天下第一王叔明畫」,下面又題:「『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觀道宗少文,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倪云林贊山樵詩也。此圖神氣淋漓,縱橫瀟灑,實為山樵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鎮退舍宜矣」。
元畫的皮紙質地緊密而不透水,先用淡墨勾皴,然後由淡漸濃,鉤、皴、擦、點、染,逐層疊加。此類紙適宜「乾筆皴擦」,留下的線條松而靈動,層層烘染,墨色通透而有厚度。
在《青卞隱居圖》中,既有粗筆鈍毫——似乎不見筆痕的山石勾皴以及焦墨擦、點,又有細筆尖鋒勾勒的雜樹枝幹、松針,必須使用多種筆,不是一枝筆所能完成的。即使是似乎很粗獷的解索皴,其實也必須用鋒穎很新的狼毫筆略帶側鋒來完成,筆鋒稍鈍,線條就板結,畫不出「松」的靈動。細膩和粗獷在一幅畫中結合得如此完美,這正是王蒙承繼趙孟頫的一大特色。天空和下面的水用淡墨渲染,而山石的受光面則沒有墨染,其作用是更映襯出山石受光面的明亮,使山體更具立體感,與西畫素描的處理方法異曲同工。
[轉貼]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9-10 14:5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