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密码 a -2 罗国正
⑵出生后不久的孩子,就面临着需要发音讲话的问题。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小孩在不用人教的情况下,就会本能地发出“啊”的声音,这是后天本能第一声。然后,就出现先叫“妈”还是先叫“爸”的三种情况:
一、是在没有父母或其他人的引导下,孩子自然地发出“妈”音或“爸”音,有 个别孩子甚至发出的“妈”或“爸”音比发出“啊”音还要早;二是在孩子的父母或其他人的引导下,发出“妈”音或发出“爸”音。多引导叫“妈”的,就先叫“妈”,多引导叫“爸”的,就先叫“爸”,也有个别引导叫了其它声音的,例如:引导发“哼渠”之类的声音;三、因孩子的发音的生理结构关系,有的引导叫“妈”的,却叫了“爸”或“啊”或其它音,引导叫“爸”的,却叫了“妈”或其它音(聋哑人,不在此讨论);四、孩子开始不知道“妈”、“爸”是代表什么,逐渐知道声音与具体对象、意思联系起来,从“无意识用口讲话”发展到“有初步意识讲话”。
从“嗡”到“啊”,再发“妈”、“爸”的声音,有着清晰的变
化路线。“嗡”音是婴儿在母胎里被动听到的声音,不是婴儿自身发出的声音,此时,婴儿与母亲是连体的。“嗡、嗡、嗡……”的声音与作为能量的供给线脐带,以至与母亲和婴儿的身心是配套的,形成有机统一的生命系统。发“啊”音时,孩子常是在出生剪断脐带后,作为独立的生命体而存在。从母胎里接受“嗡”音,到脱离母胎能自己发出“啊”音,这是生命的伟大飞跃。“啊”一声,就象生命独立的“宣言”,是后天第一声,是人生将发出无数声音的开始和基础。
“啊”音,是从本能发音向有意识发音的标志、界线和关键。刚开始时,婴儿发出的“啊”音,是出于本能,渐渐就发展到有朦胧的意识和意思。
婴儿发“啊”音的后期,往往是通过“啊、啊、啊”地哭,来反映出其需求,或者存在问题。如:饥渴、湿了尿布、身体感到过冷或过热,或其它不适等等。以使父母或身边的其他人作出反应。逐渐婴儿仿佛明白到“啊”音与自己的关系,与身边的人的关系。此时,婴儿还未掌握和使用复杂语言的能力,什么问题都只用“啊”这一声音。“啊”这一句,真是达到“一句顶一万句”的境界。例如:亲朋大聚会,很多人相互交谈、讲话,讲了成千上万句话,很多人都无心装载,突然孩子“啊”一声,全场即有反应,孩子的父母立即过去。其实,人类世世代代每一个正常的人,哪个没有“啊”过呢?不只是在婴儿阶段,在人生每一个阶段,在特定的生活状态中,你会“啊”和不会“啊”效果都不一样,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人在应该“啊”,需要“啊”的时候。要大胆地、恰当地“啊”一下!但事实却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或人处在极艰险的时期,连“啊”一声的机会都没有,甚至恐怖到“啊”一声都不敢。当然,也有些人,因为鬼鬼祟祟地干着见不得人的事,这些人也是不敢“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对“啊”的声音审美可以这样分出多个层次:能啊,还是不能啊?会啊和不会啊;可啊与不可啊;有机会啊,还是没有机会啊,还是不该啊?明白地啊和不明白就啊;大声啊,还是小声啊?人在什么年龄、状态上啊;理智地啊,还是莫名其妙地啊?敢啊与不敢啊?……现在很多有识之士,呼吁讲真话。我有一个建议:讲真话,从感悟“啊”开始!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在追求文句和内容的精练,我以为,是可以从“啊”中得到启示。但世界上又有哪个杰出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大得过“啊”这音呢?其实,“啊”的作用远不止以上讲的这么少,下面还会有多处论及。
人的后天第一声“啊!”是生命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前赴后继地前进,发展到有喜的感情、笑的表情,拥有“人性具足”的生命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象告诉世界的那声春雷:生机勃发时刻开始啦!它庄严地向宇宙万物宣布:从“啊”一声开始,人的本质注定是追求自由,或本能地、或自觉地朝着天人合一的喜奋斗不止!
写到此,偶得诗一首:
真命
洪荒亿兆年,
方生一声“啊”。
宇宙始热闹,
天人不分家。
后有离本性,
言行乱麻花。
真命追自由,
得道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