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鑫诺-2“玩故障”、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中国最先进的鑫诺-2开始“玩故障”、中国官方2006年11月份正式宣布“失败”之后,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第一,2006年12月18日,日本成功发射了搭载日本最大型技术实验卫星“菊花8号”,但上天后一度出现严重故障;
第二,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4日,美国发射一颗间谍卫星,代号为L-21,据称是目前性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发射过程,美国人一直在保持着“某种神秘感”,这集中表现在所有相关机构均表示这是一颗秘密卫星,而不愿透露其真实用途。
不过,有如鑫诺-2一般,这颗卫星在成功发射、进入距离地球350公里的低轨道运行后不久,美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卫星应该是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是多个系统同时失灵”
紧接着,日本的“菊花8号”在成功发射之后,也一度“失控”。
●“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显然,所有这些可能“纯属巧合”,但这种“巧合”足以令“中美相互干扰、损毁对方最先进卫星”的消息不径而走。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航空周刊》的披露的“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
前面说了,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切”、也“非常专业”,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纯专业”性的文章中,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因此,它率先披露的这则消息,自然会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如果最后证实是“谣言”,其用心也是极其险恶的)。
从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与风云一号“轨道参数”相关的“最后信息”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1日21:44至12日13:03,老化的风云1C的轨道从845*864公里“迅速变轨”到 869*876公里;
●如果一切属实,那么,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显然,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在参数上没有做手脚的话,如果《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属实的话,那么,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首先,我们行来了解一下作为“目标标的”的风云1C。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我们知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环球备忘录》的数据显示,风云一号A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但这两颗卫星均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分别只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则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卫星主体呈立方体,长2.02M,宽2M,高2.215M,设计寿命为2年。该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并超期服役,直到2005年、接替它的风云一号D卫星升空后,C星工作依然正常,这颗星曾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是中国第一颗为世界所接纳的业务应用卫星。
“接班的”风云一号D卫星,则是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其在继承了风云一号C卫星的成功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状态作了14项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该卫星的质量为950公斤,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