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令德軍美軍喪膽的陸戰利器

令德軍美軍喪膽的陸戰利器

苏联于1933年研制成功的 B M-13型火箭炮(俗称"卡秋莎")是世界上第一种多管自行火箭炮。

    "卡秋莎"火箭炮装有多个轨道定向器,一次齐射可发射16发132毫米的火箭弹,最大射程为8.5公里,火箭弹为尾翼式,最大速度为355米/秒。由于火箭炮发射时火光较大,容易暴露阵地,因此设计者把"卡秋莎"火箭炮安装于车上,使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快打快撤,迅速转移。

    1941年7月14日,苏军大尉罗廖夫指挥的火箭炮连在奥尔沙地区使用这种新型火箭炮,给德军以致命的打击。由于火箭炮火力猛烈,可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火箭,其外形独特,因而它在此次战斗中声威大振。当时官兵们不知道这种新式炮的名称,又看到炮车上的" K"字,便联想到苏联民间传说的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卡秋莎。从此, B M-13型火箭炮以"卡莎秋"这个名称,传遍苏联和世界。"卡秋莎"这种新式火炮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因此受到战士们的喜爱。  

    发射管最多的火箭炮 火箭炮就是发射无控火箭弹的武器系统。与一般火炮不同,火箭炮通常有10个以上的发射管。为什么火箭炮可以有如此多的管联装而普通火炮不行呢?这还得从火箭炮的发射原理说起。原来,火箭炮的发射原理与身管炮截然不同。由于它是依靠火箭弹自身的发动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弹丸运动的,所以发射时不产生后坐。这样,火箭炮当然可以几个至几十个管联装了,从而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炮弹。此外,正因为不产生后坐力,火箭炮也就无需身管炮那样的身管了,而只需发射定向装置(如圆筒式、框架式、轨道式等)。

卡秋沙第一次被用來對抗德軍控制的鐵路聯軌站,其毀滅力比原先預期的好,聯軌站因此有好幾日都熄火無法作用。

1941年7月14日,蘇聯紅軍在奧爾沙地區使用了其生產的BM-13型16管火箭炮,轟擊了集結在奧爾沙城鐵路樞紐站的德軍,其猛烈而密集的彈幕,尖銳而異常的聲響,使德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強烈的精神震撼。當時,德軍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武器,稱它為 「鬼炮」。蘇聯紅軍則親切地稱它為「卡秋沙」。從此,火箭炮因為有了卡秋沙這個美稱而名揚天下。

卡秋沙這個名字非常具有傳奇性,據說當時BM-13火箭炮上標有字母K ,表示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工廠。不過,包括連長在內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結果各地前線的士兵們幾科異口同聲地把這種出色的武器稱為卡秋沙,其中卡秋沙是一個俄國少女的名稱。最後這個名字載入史冊。BM-13火箭炮的正確名稱在1942年中期以後只准用在秘密檔上,直到戰爭結束才在分開檔中出現。

後來卡秋沙證實可以在一種可輕易部署與移除的平臺上有效進行高密度轟炸。BM-13能在7-10秒鐘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再裝填一次約需5至10分鐘。一個由18門BM-13型火箭炮組成的炮兵營,一次齊射便可發射288枚火箭彈,能有效地殺傷敵人。

不過若是要削弱大規模的敵方陣地或精準地擊中目標,還是略遜一般榴彈炮一籌,它們還是在集中武力攻擊的時候能發揮最大效用,好幾次都在數公里的距離輕易地殲滅敵方部隊。卡秋沙主要的缺點是補充彈藥的時間過長,以及因為發射時所產生的大量濃煙使它易於暴露自己的位置。

大戰期間,BM-13卡秋沙成為蘇聯火力最易辨識的象徵。它是第一個能發射高性能爆破彈的火箭發射器,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火箭炮,也是卡秋沙家族中最著名的一種,同時它又是卡秋沙家族中產量最大一種。在1945年戰爭快要結束時,蘇聯在BM-13的基礎上又開發了一種新型火箭炮,其射程達到11,000米,雖然沒有趕上解放柏林,但是在後面的朝鮮戰爭中卻非常成功。




“卡秋莎”火箭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TOP

以下這段短片 也夠震撼啦!


"喀秋莎"火箭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TOP

引用:
原帖由 vinka 於 2007-2-5 10:01 發表
卡秋沙主要的缺點是補充彈藥的時間過長,以及因為發射時所產生的大量濃煙使它易於暴露自己的位置。
如果流動性不高,佢地只可作一次性的炮擊,之後成為活靶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albtkl2006 於 2007-2-6 11:26 發表

如果流動性不高,佢地只可作一次性的炮擊,之後成為活靶子!
活靶子可以是流動性不高速度慢的 空中的直昇機,海上的航空母艦,陸上的坦克,戰車,和 導彈基地, 但這些都不會削弱它們在戰場上的運用和威力。

現代的戰術講求立體攻防配合作戰,沒有一個稱職的指戰員會純粹推幾部"卡秋莎"火箭炮來單獨作戰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TOP

这玩艺就是讲火力,倒不用精确打击

这玩艺就是讲火力,倒不用精确打击

TOP

系俄罗斯,陈列于博物馆内的“喀秋莎”火箭炮全部都用卡车携带,而且每次大规模作战都肯定吾系单独使用某种武器的,所以呢个问题并不大。倒系其凶猛的火力可以先声夺人~

TOP

我在其他論壇看見另一個名......
好像叫風琴式戰車

TOP

引用:
原帖由 NewbieMonkey 於 2007-2-20 22:11 發表
我在其他論壇看見另一個名......
好像叫風琴式戰車
是“斯大林的口風琴”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令德軍美軍喪膽的陸戰利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TOP

引用:
原帖由 firefish 於 2007-2-13 09:45 發表
这玩艺就是讲火力,倒不用精确打击
现在经过不断升级,精确度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主要还是用于面目标的覆盖。

TOP

引用:
原帖由 vinka 於 2007-2-21 05:40 發表

是“斯大林的口風琴” !!!
斯大林的管風琴?
汎用人形決戦兵器人造人間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TOP

引用:
原帖由 中式食肆有座位 於 2007-3-19 19:38 發表

斯大林的管風琴?
是吧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TOP

thanks a lot.

TOP

果然威力十足,二戰時的任何火砲經精準度愈激動性,今天來看都是不夠

TOP

引用:
原帖由 Gilbert1958 於 2007-3-21 17:15 發表
果然威力十足,二戰時的任何火砲經精準度愈激動性,今天來看都是不夠
当年已令德军闻风丧胆了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