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7月8日明報F12
建築教育的第三條路
[url=]

[/url]
【明報專訊】40萬人在炙熱的天氣中上街,示威的人潮毋懼警方加碼的[url=]
胡椒噴霧
[/url]遠程顏射,站崗的警員亢奮程度直逼A片黝黑膚色的男演員,特區政府的新班子在一片爭議聲中上台。未上任就嗌下台,[url=]
行政會議
[/url]未開鑼,召集人就考慮要辭職,政府面對史無前例的管治危機。一招「僭建」令競選形勢逆轉,也是同一式「僭建」,令「無心之失」變成「英名盡喪」,統治者可以對自己徹底失望,更遑論人民。民眾只是上上街,叫叫口號,大熱天時在銅鑼灣迫爆半天,然後到[url=]
政府總部
[/url]打個白鴿轉,坐到門常開下的綠地氈看看海景消消氣,其實已然十分克制。
成也僭建,敗也僭建,做測量的不知例,可能以後的特首候選人,需要有建築、法律雙學位的基本門檻。
用建築美學方法看電影
建築是設計藝術,被譽為設計之王(King of Design),意謂念得好建築,一切的設計都難不到建築生,因為建築的美學有一套宏觀的架構,在混沌的世界中總找到肌理。現實中不少藝術的翹楚,都是建築出身,大師如阿倫雷奈,就是一例,《去年在馬倫巴》及《廣島之戀》的空間迷離,結構精奇,與他的建築背景不無關係。Pink Floyd 4子中有3位是念建築的,演唱會的舞台、燈光自然要找英倫建築Top School 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畢業的朋友Mark Fisher襄助,明乎此,Roger Waters對築牆及拆牆的執迷,便顯得理所當然了。
有說電影是綜合藝術,集建築、繪畫、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攝影(科技)於一身,第8藝術就是前7種的總和,塔可夫斯基可不同意此論調,他說電影有它自己一套的獨特語言,是獨立的藝術媒體。
電影中的建築,是美術指導的工作,在荷李活美術總監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名字,叫Production Designer。小如家居陳設,大至歷史名城,一絲不苟,都要建築的知識,要不然電影中建構的世界便顯得失實可笑。用建築美學的方法看電影,層層遞進,抽絲剝繭,基本上是筆者這幾年間向讀者推介的閱讀方法,在此不贅。
建築不是物業銷售,去到一定的高度和層次,還可以是藝術。現代主義建築的奠基者Le Corbusier在羅馬取經,他在1931年的名著《邁向新的建築》中寫上以下的不朽名句﹕
『你用石材、木材和混凝土這些材料,建造了房屋和宮殿,這是建設,別出心裁。但突然間,你觸動了我,你令我的心靈有所得覑,我萬分高興。我說:「美麗極了。」這就是建築,藝術蘊含其中。』
香港本土的建築教育史,離不開香港高等教育的開山祖師,到近20年,母語大學才加入建築教育的行列,主攻研究及應用。天九大學過去半世紀為業界提供大量的人力資源,近年間,洋人主政,走國際路線,力谷電腦造型,內容缺乏本土扣連,與本土的現實與氛圍難於接軌,業界中人有不少微言,譏諷為「忤胡亂華」,可幸是最近重回正軌。
究竟副學位還有沒有空間,開辦建築設計課程,為香港的建築界作出貢獻?香港未來20年的基建、房屋、[url=]
西九
[/url]文化區及東九啟德地段等的發展,固然對人才需求甚殷,國內亦對香港的專才的輸出有所渴求,經濟的誘因基本不是問題;學術上要跟兩大教育界巨頭比併,儼如大衛面對巨人歌利亞,挑戰當然不少,不過若能做到外形與內涵兼備,不難闖出第三條闊路。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今年開辦「建築設計高級文憑課程」,是VTC首辦的建築設計課程,旨在幫助有志從事建築行業的學生確立設計理念,並奠定專業知識和技能。HKDI正計劃為準備繼續深造的同學提供銜接學位課程,使得他們可以逐步完成學士及碩士學位,最終可考取註冊建築師的專業資格。入讀的學生可獲分配獨立的設計工作間,提升學習水平,是學院內首個高級文憑課程享有此獨特的設施。
課程歷史和理論並重,知識及實踐互補,從「眼到」開始,然後逐漸訓練學生們「手到」、「耳到」、「口到」,到最後「心到」,到達Le Corbusier所謂觸動人心的層次。香港的大師,其實指日可待。
念建築不一定要做建築師,最重要是鍛煉宏觀的思維方式,畢業生其實可勝任美術總監、室內設計師、家具設計師、展覽設計師、策展人及裝置藝術家等不同範疇的工作。
7月20日HKDI「建築設計高級文憑」收生日,詳情請登入﹕
www.hkdi.edu.hk/?l=b5&s=2&p=232
請在你的日程表上標注這一天。香港建築教育的第三條路,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