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網頁寄存 | 網頁設計 | 開網店 | 電郵申請 | Wordpress Hosting | 外賣平台 | 英語課程推薦 | 風水屋 | 房間風水懷孕 | Timway Testimonial | Wedding Planner | Wedding MC |

發新話題
打印

Quoted Article: 琉球——历史不曾远去

Quoted Article: 琉球——历史不曾远去

琉球群岛分奄美、冲绳、先岛三组,包括八重山、琉球本岛、大岛、土噶啦等群岛,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
琉球自远古就有居民,发展了独特的文化。中国史书记载,隋朝时期琉球已经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隋朝政府派大臣朱宽去琉球,希望琉球朝贡。
      琉球早期王表:
      舜天王朝 :1187年-1299年
舜天:1187年-1237年
舜马顺熙:1238年-1248年
义本:1249年-1259年
英祖:1260年-1299年
      英祖王朝 :1300年-1395年
大成 :1300年-1308年
英慈 :1309年-1313年
玉成: 1314年-1336年
西威: 1337年-1349年
      察度王朝 (中山国):1350年-1405年
察度:1350年-1395年
武宁:1396年-1405年

      明朝初年,琉球的中山、山北、山南三国相继到中国朝贡,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华文化。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统一三国。
 
    山南国王表
尚承察度(国王姓名):  1378年?--1403年
尚汪应祖(国王姓名):  1404年--1413年
尚达勃期(国王姓名):  1413年
尚他鲁每(国王姓名):  1413年--1429年
      山北国王表
尚怕尼芝(国王姓名):  1382年?--1392年
尚攀安知(国王姓名):  1392年--1416年

      中山国——琉球国王表:     
      第一尚氏王朝:1406年-1469年
尚思绍: 1406年-1421年
尚巴志:1422年-1439年
尚忠: 1440年-1444年
尚思达: 1445年-1449年
尚金福: 1450年-1453年
尚泰久(中山王): 1454年-1460年
尚德(世高王): 1461年-1469年
      第二尚氏王朝
尚圆(金丸王): 1470年-1476年
尚宣威: 1477年
尚真: 1477年-1526年
尚清:1527年-1555年
尚元: 1556年-1572年
尚永: 1573年-1588年
尚宁: 1589年-1620年
尚丰: 1621年-1640年
尚贤: 1641年-1647年
尚志: 1648年-1668年
尚贞: 1669年-1709年
尚益: 1710年-1712年
尚敬: 1713年-1751年
尚穆: 1752年-1794年
尚温: 1795年-1802年
尚成: 1803年
尚灏: 1804年-1834年
尚育: 1835年-1847年
尚泰: 1848年-1879年

1458年琉球铸“万国津粱钟”,悬于首里正殿门前。铭文曰:
“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津粱,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仁风。……”
      当时琉球作为东亚的贸易桥梁,富甲一方,并非自夸。这种局面一直到16世纪欧洲殖民者侵袭才终止。
      1609年,日本萨摩藩擅自派遣岛津家久入侵琉球,掳走琉球王,吞并了琉球北部的八个岛屿。萨摩藩控制琉球的行政长达45年。
     1654年,琉球终于摆脱了萨摩藩的奴役,恢复与中国的朝贡关系。每一位琉球王即位,都由清廷册封任命。
      1875年,日军大举入侵琉球国,禁止琉球到中国朝贡,禁止琉球使用中国年号,改行明治年号。1879年,日本当局把琉球王尚泰囚禁于东京,根据《琉球处分》,在琉球北部设立冲绳县,南部属于大清。虽然在列强连珠炮似的猛攻之下,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但对于琉球主权毫不含糊,没有认可日方的任何条约。
      1945年,美军进攻琉球主岛,日军强迫琉球人跳崖。在这一次战役中,死了20万琉球人。日帝战败,联合国让美国托管琉球,1970年,美军将琉球的行政权交给日本。
      琉球人民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他们仍然过农历春节,与中国一样。琉球人的问候语Chufaara,就是汉语的“吃饭啦?”琉球方言里的汉语词汇比日本其它地方更多,中国人听起来更亲切。

-END
Tasting the life!

TOP

長了見識....
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
惟精惟一,道積于厥躬。

TOP

流求國,或稱「流求」,係中國唐代史家魏征和令狐德等在《隋書•流求國》和《隋書•陳稜傳》中所提到的一個在東方海上的島國。根據該史料的記載,在公元7世紀初(大業年間),隋煬帝派遣二名武將,數次到達流求國,征討流求住民並把數千名不馴服的男女捕回中國。有學者相信這個流求國應該就是今天的台灣,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是今天的琉球群島,此外也有學者認為當時隋代的琉球應該是泛指琉球群島、台灣等中國大陸東方海中的一連島嶼。

《隋書》上的記載
隋煬帝(569年-618年),即楊廣,是隋代的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煬帝為人好大喜功,對外極為積極,北修長城,服突厥,討吐谷渾。對南則於605年討平林邑,後派長駿等使赤土國,於610年譴陳稜、張鎮州征破流求,又東伐高句麗,對外經營頗為積極(曹永和 1979,4)。然而隋代卻也因他的橫徵暴斂、民不聊生,而在他上臺14年以後就滅亡了。

隋煬帝征討流求一事,詳見於《隋書》卷81〈東夷列傳〉46〈流求國傳〉、以及同書卷64〈列傳〉29〈陳稜傳〉。其大致經過如下:

大業元年1,海師何蠻等,每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希, 似有煙霧之氣, 亦不知幾千里。三年2,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何蠻言之,遂與蠻俱往,因到流求國。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復令寬慰撫之,流求不從,寬取其布甲而還。時倭國使來朝,見之曰:「此夷邪久國人所用也。」帝遣武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州率兵自義安浮海擊之。至高華嶼,又東行二日至鼊嶼,又一日便至流求。初,稜將南方諸國人軍,有崑崙人頗解其語,遣人慰諭之,流求不從,拒逆官軍。稜擊走之,進至其都,頻戰皆敗,焚其宮室,虜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還。自爾遂絕。(〈流求國傳〉,引自楊麗祝 nd) 3

大業三年,陳棱[sic]4拜武賁郎將;後三歲5,與朝清大夫張鎮州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泛海,擊流求國,月餘而至。流求人初見船艦,以為商旅,往往詣軍中貿易。(〈陳稜傳〉,引自中國台灣網 2001)

簡單來講,煬帝總共征討過流求三次。第一次是607年,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只「掠一人而返」。次年,再令朱寬第二次進擊,但也僅「寬取其布甲而還」。第三次則是在610年,由陳稜和張鎮州領軍,是一次相當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虜其男女數千人」而返。

幾種既存的解釋

《隋書》所記載的流求,其所指究竟為今天的台灣,或者是琉球,或者甚至是其他的地方,一直是台灣史學界長久以來爭論的問題。持不同意見的人,「聚訟紛紜,各持己見,至今仍時有爭論」(曹永和 1979,5)。史明(1980,26)總結台灣、中國、日本、和西歐眾多學者對於流求的各種不同解釋,認為結果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說法:
(1). 流求是指今日的台灣;
(2). 流求是指今日的琉球群島;
(3). 當時所謂流求泛指琉球群島、台灣等中國大陸東方海中的一連串島嶼。

如果以第一說和第二說做比較的話,《隋書》上所記載之流求人的習俗,似乎是與台灣原住民的文化比較接近。「《隋書•流求國》關於台灣番族的人物、姓氏、政治組織、居處建築、戰陣攻鬥、武器用具、男女服飾、性情相貌、風俗習慣、文化禮儀、賦稅刑罰、起居飲食、宴會歌舞、婚喪嫁娶、樹木鳥獸、墾殖農作、宗教信仰…能有長約千字的描寫敘述,均與實際的情況相附」(中國台灣網 2001)。

「流求」這個在隋代所使用的名稱,一直到宋代還被繼續使用,然後再到元代也仍然存在這個名稱,只是改寫為「琉求」或「瑠求」(史明 1980,26-7)。然而,在中國史書的記載上,卻有相當多的著作不同意這種將「流求」視為是台灣的見解。其中有的認為隋代的這個「流求」是現在的琉球,並不是台灣,支持第一種說法的著作,以刊行於1737年的清朝官方史書《福建通志》(郝玉麟監修;謝道承等編纂)為代表(轉引自彭明敏、黃昭堂 1995,29-30)。

此外,也有更多的著作,雖然並未宣稱隋代的這個「流求」是現在的琉球,但是卻對「將隋代流求視為台灣」的這種見解,抱持著相當不以為然的態度。清代朱景英所著的《海東札記》(見朱景英 1958,1)、以及清代林豪所著的《澎湖廳誌》(見林豪 1963 第一冊,53),都對這種見解提出相當程度的質疑。在陳衍(1856年-1938年)所著的《臺灣通紀》中,他這樣描述:「隋大業中,虎賁將陳稜一至澎湖,東向望洋而返」(見陳衍 1961,51)。就這段文字來看,陳稜雖然抵達了澎湖,但是並未再繼續前進而立刻折返。也就是說,他根本未曾遠征過台灣。此外,清代的陸應陽於1686年所著的《廣興記》〈琉求傳〉中,也有以下這段文字:

國王有三,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漢魏以來不通中華。隋大業時,遣羽騎朱寬,訪求異俗,始至其國,言語不通,掠一人以還。歷唐宋共未朝貢。至明洪武初,三王皆遣使朝貢,後止。中山王來朝,而許王子及陪臣子來遊大學,蓋山南山北二王相併。‥ ‥澎湖近福州郡界,天氣晴朗時,望之隱然在煙霧之中‥ ‥。(引自史明 1980,27)

陸應陽的這段話基本上語焉不詳,其所描述的有三個國王的這個「流求」,則顯然並不是現今的台灣。從以上的這些證據來看,我們可能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可以宣稱隋代的流求國到底指的是現今的那一個地方。彭明敏和黃昭堂(1995,29)認為,「以流求(琉求)指現在的琉球而非指台灣,是從明末開始的」。一直要到那個時期以後,中國大陸的漢人才對琉球群島和台灣的區別,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也開始把現在的琉球稱為「大琉求」,而台灣北部則被叫做是「小琉求」(史明 1980,30)。因此,史明(1980,27-8)認為隋代的「流求」不能說只是指台灣島,而應該採取第三說,即認為「流求」乃是包括現今琉球群島和台灣兩地的總稱,比較恰當。

這種對「流求等同於台灣」之說法的質疑,也可以在不少當今學者的著作中找到,比如說幣原坦(1938)、郭弘斌(2003)、康才媛(2001)、賴福順(2000)、以及張士丞(1971)等。

維基百科


相關搜索目錄: 飲食 建築 語言
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
惟精惟一,道積于厥躬。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