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於期 否終則泰 - 滙業財經集團主席區宗傑第廿九份新年獻辭
2019年1月2日通過《澳門日報》向市民發表的新年獻辭
變幻,原是永恆。本人落筆新年文獻,腦海潮湧潮退,嘆世事常變!
“美國優先”政策帶來的衝擊
去年元旦,筆者預測2018年經濟走勢頗帶樂觀,猜測世界經濟將隨各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可扭轉過去十年因美國次按危機而引發的經濟衰退及經濟放緩。故此,當時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作新年獻辭標題。事實上,當時所作的分析,大部份都應驗,唯一失凖,是意想不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於3月1日宣佈,由於鋼鐵和鋁產品的傾銷嚴重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為重振美國鋼鐵和鋁產業,決定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稅率分別為25%和10%;特朗普於3月22日簽署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以求大幅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中美貿易戰序幕隨即拉開。期間,美國更把中美貿易戰與美朝談判、華府中期選舉綑綁。“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特朗普此舉目的之一,是打擊“中國製造2025”,以遏制中國崛起。
中美博弈
縱觀去年所發生的一連串政治和經濟事件,當中的華府對中興通訊制裁;APEC峰會結束,首次未達成領導人宣言;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出席G20峰會後共晉晚餐,各界以為雙方可以順利緩解貿易戰,但成效並未如揣測那麼理想;更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中美貿易戰90天“停火”協議才生效數日,美國突然在一天內把涉嫌行賄聯合國非洲官員的前香港高官何志平判七罪成立;那邊廂,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女兒、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於加拿大被拘捕,涉嫌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規定,美方要求把她引渡回美受審。此外,又出爾反爾,玩弄中方,把“停火”協議的生效日期狡辯為2018年12月1日,而非彼此所默契的2019年1月1日;再加上特朗普經常強調實施“美國優先”政策,又派遣美國戰艦和飛機在我國南海游弋。以上種種事態,令我產生以下幾點想法:
首先,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演變成冷戰,兩國猶如進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情況猶如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間美蘇兩大陣營冷戰翻版。目前中美兩國的衝突,並非一般貿易磨擦,而是意識形態的對立,是正在崛起的強國與現存強國的對立。美國及其盟友不會讓亞太地區出現一個強國或一個區域性力量,具能力在區內與美國作軍事力量和經濟利益抗衡。因此,美國最近又提出將在印太區作戰略部署。
其次,近年隨著特朗普執政,不斷推行單邊主義以及保護主義,使原有經濟結構與多邊貿易體系,即由七十年代的GATT,演變成九十年代的WTO,相關國際貿易秩序被推至瀕臨瓦解邊緣。目前,雙邊主義與區域主義漸成主流。
再次,隨著自動化與人工智能(AI)興起,更廣泛取代人力已成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械人進行運作。可以預期,各國會將更多中高檔產品的生產遷回本土。為此,我國將面臨勞動力高端化的考驗,急須加緊人才培訓,以適應時代轉變。事實上,生產轉型並不是中美貿易戰所衍生,記得十多年前,時任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已提出“騰籠換鳥”構思,可惜當時未能被廣泛接納,成效不彰。
最後,中美冷戰如箭在弦,以上世紀美蘇冷戰為鑒,是次冷戰有可能維持頗長時間,繼而將會導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或緩慢增長。
世界經濟狀態
由於大部份發達國家的貨幣寛鬆政策已停止,且部份國家例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已開始加息。最新消息,歐洲中央銀行宣佈,今年1月起停止購買歐盟的債券。可見,由2008年次按危機所觸發的寬鬆貨幣政策,經已全部停止。再加上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我相信,大部份國家的經濟在未來數年將會放緩。鑒於近日五年期美債孳息率和三年期美債孳息率已出現倒掛,為2007年首次,兩年期美債孳息率與十年期美債孳息率利差進一步縮窄,這預示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將會普遍地發生經濟衰退,美國也不能置身事外。
由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中國製造的產品佔世界市場的一半,所以如果中國經濟放緩,將影響商品價格,包括石油價格將會受壓,預料在未來數年均處於低水平。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是依賴高昂的商品價格來維持經濟增長,故此,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亦將會受到牽連。加上美元堅挺,將令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故此,相關國家的外債將會百上加斤,很可能導致債務違約,骨牌效應下,不排除會引發2008年般的金融海嘯。
相關搜索目錄: 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