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扶餘國
[打印本頁]
作者:
blackdog
時間:
2009-2-3 19:16
標題:
扶餘國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鳧臾、夫餘,是古
東北亞
民族、
濊貊
別族所建。
高句麗
和古朝鮮的
百濟
的王室都是來自扶餘人。此外,
沃沮
、
東濊
都是扶餘的兄弟民族。是今天
韓國
人
/
朝鮮
人的先民之一。扶餘人聚居於今日
中國東北
,那裡穀物豐盛,餘糧頗多。扶餘國從公元
前
2
世紀
立國到公元
494
年
東扶餘國被
高句麗
滅國為止,歷時約
700
年。美國一位人類學家
賈德
·
戴蒙
說,夫餘就是
布里亞特人
,公元前四、五世紀從貝加爾湖移居東北。
根據《
後漢書
》卷
85
的〈東夷列傳〉:
扶餘國,在
玄菟
北千里。南與
高句麗
,東與
挹婁
,西與
鮮卑
接,北有
弱水
。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
扶餘的起源地位於今日
中國
黑龍江省
的
松花江
流域中心,
遼寧省
昌圖縣
、
洮南縣
以北,至
吉林省
雙城縣
以南,皆其國土。今昌圖縣之
扶餘城
即古扶餘王所居。扶餘最強盛之時,疆域達到
萬里長城
以北,南達
高句麗
、東達
挹婁
、西接
鮮卑
,方圓約二千里(中國三國時代的一里約有今日
450
米
,方圓二千里即約
900
公里
的範圍)。
作者:
blackdog
時間:
2009-2-3 19:17
歷史
扶餘最早在史書出現的地方是《
史記
》,在
衛滿朝鮮
於公元
前
108
年
被滅國時就已存在。後來在
解夫婁
時,宰相
阿蘭弗
(有「右輔」的意思)假借「天帝」的話而篡位,解夫婁東遷。為分辨這兩個扶餘,史書一般稱前者為「北扶餘」,東遷後的為「東扶餘」。至
西漢
時期,被劃入
玄菟郡
。
漢武帝
年,扶餘開始向
漢朝
進貢。
漢順帝
永和
元年(
136
年
),扶餘王曾來到
洛陽
。之後到了
三國時代
,
遼東半島
被公孫氏支配。後來扶餘受到
鮮卑
的攻擊,慢慢步向衰亡。至
晉
太康
時,為
慕容廆
所破,旋即復國。最後在
北魏
被同是
通古斯族
的
勿吉
(
一說
高句麗
)
所滅亡。
唐
薛仁貴
征
高句麗
,嘗攻拔之。
金朝
置
蒲與路
,
明朝
置
福餘衛
,皆扶餘之音轉也。
北扶餘
北扶餘,亦作
高九黎
,是扶餘國最初發祥的地域
。傳說公元前
239
年由檀君朝鮮王室和將軍解慕漱創建
北扶余
(公元前
239
年-公元前
58
年)。
東扶餘
解夫婁王
東遷之後,王位由
金蛙王
和他的兒子
帶素王
順序繼承。到公元
22
年
,帶素王與高句麗的
大武神王
開戰,大武神王攻入東扶餘首都,帶素王被殺,帶素王的三弟
曷思
帶同殘部退往
鴨綠谷
,是為曷思王,建國後扶餘。公元
285
年,後扶餘再往東逃往
沃沮
地,即今日中國吉林省的
延邊
自治州。後來他們被
廣開土王
侵略,最後被
長壽王
征服。
494
年被高句麗滅亡。
卒本扶餘
卒本扶余是北扶余國的一個延續國。公元前
86
年,高豆莫(東明王)打敗解夫婁奪到北扶余王位後,將北扶余改名為卒本扶余。
南扶餘
百濟
的
聖王
在
538
年
遷都之後,將原來的國號改名為「
南扶餘
」。
作者:
blackdog
時間:
2009-2-3 19:18
政治體制
北扶餘、東扶餘時期,王位以世襲方式傳承,王以下有掌管
四出道
的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等同於部落首領)。王和四出道諸加同樣有大使者、使者等臣僚,而在諸加之下的階級依次為豪民(氏族首領)、下戶(百姓)、奴婢。
扶餘律法對犯法者嚴懲。殺人、姦淫(不論男女)、忌妒罪(限女子)死刑,
竊盜
罪賠償
12
倍。
社會文化
扶餘以
農業
和
畜牧業
為主,盛產名馬、赤玉、貂貆。社會盛行
巫術
,也會在戰爭時祭天占卜以預知吉凶。其占卜方式是殺牛而觀其蹄,如果牛蹄併躘即為吉兆。每年
12
月,扶餘皆舉行「迎鼓祭」(可能屬秋收祭典),人民飲酒歌舞,統治者赦免罪人。
扶餘人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崇尚厚葬,甚至停靈
5
個月。王與諸加的葬儀更為講究,例如玉匣為棺、百人殉葬等等。
婚俗方面,扶餘社會容許
一夫多妻
,而且有兄長死,則弟娶嫂為妻的風俗。
維基百科
歡迎光臨 香港 Xocat Forum 討論區 (http://p.xocat.com/p/)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