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秋季,第一武裝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護衛隊”(LSSAH)摩托化步兵師整編為一個裝甲擲彈兵師(機械化步兵師),同時它的第13連開始裝備PzKpfw VI “虎式”坦克。該連培訓地點先是在德國的Padeborn,後來又到法國的Ploermel。1943年1月底LSSAH師回到東線,當時第13連連長是武裝黨衛隊上尉海因茨·克林Heinz Kling。
1942年12月21日,魏特曼晉升武裝黨衛隊少尉並在24日向第13連報到。但他開始並沒有得到虎式坦克的指揮權,而是受命指揮一個3式L/M型坦克(Panzer III Ausf L/M)排,任務是保護虎式坦克的後方,對付敵步兵和反坦克炮陣地以及其他障礙物(如果你看過“PanzerVon!”的話,是不是跟某人的經歷很像啊?)。1943年早春,米歇爾·魏特曼終於如其所願的離開了這個支援排,加入了虎式指揮官的行列。1943年7月5日,魏特曼在“衛城”作戰(庫爾斯克會戰)中開始了其虎式指揮官的傳奇經歷。LSSAH師被投入到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南翼,是進攻的中堅力量之一。作戰的第一天,魏特曼就摧毀了兩門反坦克炮和13輛T34坦克,將赫爾穆特•溫道夫的坦克排從困境中解救出來。7月7日、8日兩天魏特曼又干掉了2輛T34,2輛SU-122自行火炮以及3輛T-60/70輕型坦克。7月12日,他又打掉了8輛蘇軍坦克、3門反坦克炮,還消滅了一個炮兵陣地。該作戰於1943年7月17日結束,雙方在包括哈爾科夫、庫爾斯克等地域的激烈戰鬥中都蒙受了慘重的損失。這段不長的時間內米歇爾·魏特曼取得了摧毀30輛蘇軍坦克和28門火炮的驕人戰績。1943年7月29日,第13坦克連改編成為LSSAH師直屬的武裝黨衛隊第101重型坦克營(schwere SS Panzer Abteilungen 101),並在1943年8月前往意大利進行整編和擔任預備隊任務。
LSSAH師當時是西線裝甲預備隊的一部分,該預備隊還包括第12武裝黨衛隊“希特勒青年”裝甲師和國防軍精銳的“勒爾”裝甲師。那時武裝黨衛隊第101重型坦克營的營長是海因茨·馮·威斯特哈根Heinz von Westernhagen (坦克編號007),第1連連長是武裝黨衛隊上尉默比斯Mobius。在D-Day(1944年6月6日),魏特曼的座車換成了一輛新的晚期生產型虎1坦克(坦克編號205)。6月6日到12日,第101重型坦克營向諾曼底前線移動(盡管它已在諾曼底地區,但道路情況和盟軍的空中優勢使前進變得十分困難),魏特曼的第2連在盟軍的空中打擊下只剩下6輛虎式坦克。該連和第12武裝黨衛隊 “希特勒青年”裝甲師和“勒爾”裝甲師當時都歸隆美爾的B集團軍群指揮。6月13日,Bayeux 地區的激戰開始了。魏特曼的連隊當時在卡昂 Caen 地區的一個小村波卡基村 Villiers-Bocage,在那裡的213高地他和他的連隊一起摧毀了整個英國第7裝甲師第4團(倫敦自由民郡團4th County of London Yeomanry Regiment),使英軍突破前進的企圖化為烏有。
無論如何,米歇爾•魏特曼和他的乘員組一起於1944年8月8日在法國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snil陣亡,而且被草草埋葬了。1983年3月,在公路改建時,007號坦克乘員組的遺體被發現了。魏特曼的牙齒記錄得到了確認,同時還找到了海因裡希·拉梅爾Heinrich Reimers(駕駛員)的身份牌。隨後魏特曼和他的乘員組被正式埋葬在法國諾曼底地區De La Cambe的德國軍人墓地。1944年8月8日第1武裝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護衛隊”裝甲師第101重型坦克營第2連虎式坦克007號的乘員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