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17世紀,「東羅馬帝國」都是西方歷史學家對這個帝國的正式稱呼。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Hieronymus Wolf)在其整理編纂的《歷代拜占廷歷史學家手稿》(Corpus Historiae Byzantinae)中,為了區分羅馬時代以前的古典希臘文獻與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希臘文獻,引入了「拜占廷帝國」(Imperium Byzantinum)這個叫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