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是法國啟蒙運動的無神論勝利進軍的時代。啟蒙思想家把英國的自然神論和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的機械論熔於一爐。霍爾巴赫男爵(baron d'Paul Henri Dietrich Holbach)認為無神論者是「摧毀了對人類有害的迷夢和幻象,使人類成為能夠重新回到自然,回到經驗,回到理性去的人」。德國啟蒙運動加劇了與超自然主義的對抗,以便肯定理論性的必然性和自然界的自足自給能力,而反對任何超經驗的觀念。馬克思主義的無神論把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1804∼1872)的無神論推進到它的極端,譴責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是人類產生異化和剝削的主要原因。
羅素(Russell, Bertrand)
英國20世紀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之一。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完成了40餘部著作,涉及哲學、數學、科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歷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個方面。他的首要事業和建樹是在數學和邏輯領域,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年時期所寫的有關道德、政治、教育、和平主義等方面的著述,激勵和啟發了富於進取精神的人。晚年在積極反對製造核武器和反對越戰的鬥爭中,成為全世界有理想青年的鼓舞者。
羅素出生於貴族家庭。早在11歲時就產生了對宗教的懷疑。這種情況決定了羅素哲學生涯的風格和目標,即以懷疑主義和謹慎的風格,探究「我們能知道多少以及具有何種程度的確定性和可疑性」。1890年考入劍橋三一學院,在麥克塔格特(J. M. E. McTaggart)影響下成為絕對唯心主義者。1898年參加摩爾(G. E. Moore)領導的對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叛運動,從此轉變成為經驗主義者、實證主義者和物理實在主義者。他認為科學的世界觀點大都是正確的觀點,在這一基本前提下,確定其哲學事業的3項目標。最根本的是把人類認識上的虛榮、矯飾減少到最低限度並用最簡單的表達方式。這一目標體現在他的《意義與真理的探究》(1940)和後期主要著作《人類的知識︰它的範圍和界限》(1948)。第二個目標是建立邏輯和數學之間的聯繫。《數學原理》(1903)就是要表明數學可以從極少數邏輯原則推演出來。第三個目標是分析的,假設從語言可以推論它所描述的世界。這一目標出現在其摹狀詞理論、邏輯原子主義以及《物的分析》(1927)、《心的分析》(1921)兩部著作中。該二書的中心論題是︰心和物是相同「中立要素」的不同「構造」。
1910∼1913年間與哲學家和數學家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共同完成了3卷本的《數學原理》。儘管他們承認並沒有徹底完成從自明的邏輯原理推導出數學系統的目的,但這部著作對於邏輯學家的影響卻是巨大的。自從《數學原理》出版後,羅素的哲學工作主要是分析方面的,成為哲學分析運動的鼓舞者之一。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50年代以後他的注意力從哲學轉移到國際政治方面。1954年譴責比基尼(Bikini)氫彈試驗,隨後又發表羅素-愛因斯坦聲明;1958年發起禁止核武器的示威運動。60年代後期,猛烈攻擊美國的越南政策,並與法國存在主義者沙特等人組織了國際戰爭罪犯審判法庭。60年代後3年他的3卷本的自傳出版,這是他的最佳作品。 作者: mrichboss 時間: 2006-8-17 09:07
From what I know Russell is an Agnostic not an atheist. 作者: victory999 時間: 2006-8-18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