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台灣是中國邁向民主的最佳夥伴--黃志芳部長美國演講內容 [打印本頁]

作者: 港奸剋星    時間: 2007-5-1 22:50     標題: 台灣是中國邁向民主的最佳夥伴--黃志芳部長美國演講內容

台灣是中國邁向民主的最佳夥伴 -黃部長於史丹佛大學演講全文


中國能否民主化已成為當前全球關注的主要議題之一,美國布希總統去(2005)年11月在京都的演講中指出,中國領導人已發現「通往自由的門一旦開啟,既使只是打開一條縫,就再也無法關上」,因而呼籲中國領導人不應害怕其社會內部的自由,並應在改革經濟體制的同時,容許人民享有充分的言論與宗教信仰自由。
台灣對同屬華人社會的中國也有同樣的期待,因為我們相信民主、自由乃普世價值,民主機制的運作使人民的權益受到保障,使人民的尊嚴得到了滿足。更重要的是,人民透過選票監督政府,有了真正選擇的權利,無形中將形成一股穩定國家的力量。所以,中國如能走上完全民主之路,不但有助於其社會穩定發展,對兩岸及亞太地區的和平,抑或是中國成為國際間一個「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都會有正面的引導作用。
歷史的洪流不斷往前,台灣由專制體制轉型為民主政體,到成為眾所公認的亞洲民主典範之一,事實上,歷經許多波折。讓本人為各位說明一下台灣民主發展的里程碑。
台灣民主化的里程碑
就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民主對台灣人民而言,不論是內容或運作方式,都還是相當新奇的事物。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歷史上最早的選舉是在日治時期時舉辦的地方性選舉。當時,只有男性財產擁有者,也就是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口享有投票權。
二次大戰後,日本撤出台灣,中華民國政府自中國大陸遷台。在國民黨的統治下,地方選舉無論是在層級和範圍都有進展,但是當時中央層級之國民大會與立法院中,台灣人民並未有充分之代表權。
1980年代後期台灣民主發展進入關鍵期,幾項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包括1987年解除戒嚴及1988年解除報禁、黨禁及公布「集會遊行法」,終結長達40年的半軍事統治,一個自由化的新局面於焉形成。
接著,1992年立法院全面改選,國會權力結構驟變。到了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這是台灣人民,也是華人社會歷史上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尤其1996年我總統大選前夕,中國在台灣南、北港口附近外海試射飛彈,企圖阻撓並影響我選舉,但堅信民主自由的台灣人民拒絕了中國的武力威嚇,在美國政府派遣兩支航母戰鬥群協助穩定台海情勢下,順利完成了首次總統民選。
2000年總統大選,為台灣寫下歷史的新頁。這是台灣首次政權和平輪替,在野的民進黨贏得大選,結束國民黨50多年的「一黨專政」。肇始於1970年代中期的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終於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在台灣開花結果。
根據哈佛大學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教授的理論,民主化過程分為兩階段,一是民主革命的權力轉移(power transition)階段;第二階段則為民主鞏固時期。觀諸第三波民主化國家的發展史,民主鞏固時期相較於民主革命階段,挑戰更多,改革工作更為艱鉅,台灣自然也不例外。
台灣在接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洗禮後,就像當年杭廷頓教授的觀察,在第三波走向民主化的國家,並不一定從此一帆風順成為完全民主國家。台灣近來確實也面臨數次民主危機與挑戰,不少人為民主頓挫的情形感到憂心。
台灣民主化的挑戰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從何而來?基本上來自制度的改革未能趕上環境變遷的步伐。台灣是個新興民主國家,現行許多機制及配套措施仍未健全,對法治的尊重仍在學習成熟中。對新興民主國家而言,循民主與法律途徑解決爭端,尤其是涉及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議題,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
以2004年總統大選後的混亂為例。當時台灣在野陣營針對大選結果提出「當選無效」與「選舉無效」之訴,司法單位最後經由全國性驗票證明選舉結果的正當性,並確認政治紛爭不足以停止選舉; 台灣最高法院於2005年8月判決在野陣營敗訴,並要求朝野各方尊重選舉機制。這項法治運作對台灣是史無前例之事,最後在野黨對此判決結果展現民主風度,表示理解與尊重司法判決,證明台灣人民透過教育與學習已漸具備民主社會尊重法治的基本素養。
其次,人民在享受民主帶來的極大權力與自由的同時,也還未培養出以一種相對負責任的態度看待自身言行,包括許多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常常罔顧專業倫理,不管「言論事實」與「八卦流言」的分別,徒生各種誤會與紛擾。
尤其令人遺憾的是,台灣內部由於族群與統獨對立的歷史遺緒,使得政黨嚴重對立。政黨對立的僵局徒然內耗台灣的國家力量,導致國家政策空轉。無論是振興經濟的政策,還是反制中國軍事威脅、提升台灣自衛能力的對美軍購案,在台灣朝野不合而「朝小野大」的狀況下,不是遭到封殺,就是遭到延誤,致使政府施政無從展開。
這些看似停滯甚至負面的民主發展,讓我想到一個小故事:
有個探險家在非洲叢林深處長途跋涉,他雇用部落苦力幫他扛行李。第一天他們腳程很快,探險家很高興,希望他們很快地就能到達目的地。第二天清晨,苦力們卻不願意繼續前進。他們只是坐著休息。當探險家問他們為什麼不繼續向前,他們說,他們第一天走太快了,所以現在要停一下,等靈魂追上他們的身體。
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台灣一直以飛快的步伐前進,她的靈魂或許還來不及趕上。
作為一個新興民主國家,這些考驗與試煉是台灣必須經歷的挑戰。台灣人民必須學習用理性與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問題,並循司法途徑解決問題。台灣人民如何學習克服困難、突破挑戰,將為全球華人社會乃至發展中國家的民主政治立下典範,更可為中國未來的政治發展提供啟示。
台灣是中國邁向民主的最佳夥伴
美國歷史學家康麥格(Henry Steele Commager)曾說過,「民主若要開花結果,必須容許批評;政府若要順利運作,必須容納異議。」(If our democracy is to flourish, it must have criticism; if our government is to function, it must have dissent.)
這段話精準地道出了我國政府在面對社會上的多元觀點時,所採取之立場。「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針對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狀況所做的年度調查,即為明證。台灣在這兩項指標上,都獲得最高的評比分數,與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全球最自由的國家並駕齊驅。
我們深信,沒有不滿的聲音就不會有進步。各國社會在民主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各國人民對於自身的民主制度也不全然滿意。但只要人民能持續發聲,對這個國家建立優質民主體制就會有正面效益,這是台灣政府今天對民主自由的基本信念。
台灣人民對政治保持高度興趣,重視言論自由的權利,使台灣成為一個公民參與程度高的社會。因此,台灣政府也相當重視維持新聞自由,堅持對不同意見的尊重,並以人權作為立國的根本。這是我們政治文化的特色,也是台灣民主的可貴之處。
不容否認地,台灣在民主深化的過程中,仍不斷出現衝突、分裂、誤解及緊張等現象。如2004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前夕發生319槍擊案,以及40多萬人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抗議選舉結果不公等。這些事件皆不為我們所樂見,但台灣人民用開放理性的態度看待這些發展,最後終能以司法途徑解決,和平落幕,令人欣慰。
一個成熟民主國家的誕生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民主,不意味不再有問題;民主,也不代表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民主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台灣坦然面對問題,在過程中不斷學習,並逐漸建立一些台灣深化民主過程中的先例。
民主是台灣政治發展最寶貴的資產,從中長期角度來看,此一資產是改善兩岸關係的關鍵,亦提供同為華人社會的中國一個參考典範。
華人社會過去並不重視「個人主義」與「自由」的價值,台灣民主經驗證明欠缺前述傳統的社會依然可以用和平方式獲致民主。換言之,「外在環境」和「文化背景」不是拒絕民主化的藉口,讓人民充分表達意見才能瞭解國家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台灣民主發展經驗證明人民與政府的權力關係是動態的、是相對的。隨著台灣過去經濟發展及其社會愈漸富裕,人民渴望更多的個人自由及公民權利,最終衝擊到威權體制,要求政府釋出各項權利。
中國近年來經濟蓬勃發展,事實上也逐漸具備條件去從事政治變革。然而中國領導人卻選擇拒絕民主,以共黨政權的延續為優先,置人民的意志及願望於不顧。中國目前貧富差距越演越烈,加上種族結構複雜,中國確有必要在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及宗教自由等各方面儘速予以開放,才能抒解內部任一方或任一族群中不斷醞釀的不滿情緒,並透過更開放的自由辯論,找出最適合其自身發展的途徑。
結論
如果從歷史的宏觀角度看中國民主化,就會發現中國歷來不乏倡導民主的論述。但是中國歷史上,不曾有任何政權,致力於推動民有、民治、民享的社會及政治制度。中國一直沒有太多的機會來享受民主。
兩千年來,中國一直處於威權統治,人民若有不滿或異議,政府永遠選擇壓迫。當內部矛盾加劇時,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總是訴諸暴力手段。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便是一例。最後,原有政權可能會被新的獨裁政權所取代,但人民永遠無法跳脫這個惡性循環。
現在中國的情勢之好,是前所未有的。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條件改善,內外環境相對穩定,是中國進行民主改革的最佳時機。中共當局應該把握機會,打破危害人民兩千年的惡性循環,追求民主、為萬世開太平。
現階段中國領導人重視共黨持續統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光榮,勝於民主、自由、法治、及人權。事實上,前後兩類目標並不相互衝突。民主制度能夠奠定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及民族光榮的基石。
從全球化及民主化的角度來審視兩岸問題,我們主張兩岸暫時擱置主權爭議,開始進行民主對話。如果開啟政府間對話有困難,我們願意從展開非政府機構間的對話來努力。我們堅信,只有中國實施民主,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根本辦法。以台灣是第一個華人社會成功發展民主制度的經驗,絕對會是中國發展民主的最佳伙伴。至於未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發展形式,只要依循民主程序並且尊重台灣人民多數的意見,我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我們呼籲國際社會在重視中國市場帶來的商機及其策略重要性之外,也要與中國進行民主對話,協助其成為世界民主社群的一員。中國的民主化,會是21世紀最重要的全球議題之一。
我要再度呼籲中國領導人,把握歷史為中國開啟的機會之窗,擺脫兩千年來歷史的惡性循環,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國。這不只對中國人民,對全球人民都有利。民主化能夠讓中國在區域及全球社會中,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胡錦濤主席,您要實現中國和平崛起及永續發展,除了民主化以外,別無他法。
謝謝!




歡迎光臨 香港 Xocat Forum 討論區 (http://p.xocat.com/p/)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