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檔案解密:希特拉曾經三次「調停」中日戰爭(轉貼)

但大約37 年時日聯以交過戰,但日本不堪,所以未逼東北因為資源嗎,如鋼材。
古德林親日﹐丞認偽南京政府,中德才斷交,結果失去一個大資源提供國。

與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的軍事合作

蔣介石忍辱負重,爭取時間積極備戰。因得不到英美的援助,蔣介石只有和極權國家合作。 1931年聘德國顧問在杭州筧橋成立航空學校。1933年聘洛蒂(Roberto Lordi)率領意大利空軍顧問團來華,負責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的訓練事宜,和裝配意大利飛機。1935年中國與意大利費亞提(Fait)等四家航空工廠訂約,在南昌設立飛機製造廠。中國空軍經積極整頓建設,1936年全國空軍各式飛機六百餘架,飛行員三千名,機場262處。[8] 德國軍隊以訓練精良和武器犀利著稱於世,蔣介石欲得到德國技術與經驗協助他國防現代化和發展國防工業。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致力重整軍備,需要大量鎢砂。德國缺鎢,全賴輸入。我國華南各省盛產鎢礦,遂用鎢砂交換德國協助練兵和提供武器、機器與國防工業技術。自1928年至1938年,德國前後共派五位軍事總顧問來華,協助中國練兵及國防現代化。其中以賽克特上將(Hans Von Seeckt)和法爾肯豪森上將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的貢獻最大,1934年5月德國前國防部長賽克特將其建立德國國防軍的經驗移植到中國,他在給蔣介石的重整中國陸軍建議書裡主張:1、編練模範旅,予以現代化武器的配備;2、興建鐵路及公路網;3、成立軍官團;4、建立中國自己的武裝工業。1935年法爾肯豪森接任第五任總顧問,繼續執行賽克特發展中國國防工業為重心的方案,以強化陸軍戰力。他建議製造或購置各種槍炮的彈藥,以備作戰需要。另外軍隊除需要強化火力外,尚需成立工兵營、通信營等特種部隊。抗戰爆發時,中國已有近三十師約三十萬陸軍接受了德式訓練和裝備(原計劃為六十師),槍用彈藥基本上可以自行生產。戰前中國進口軍火武器,80%來自德國。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蔣介石便派德式訓練的中央軍參戰,德國顧問法爾肯豪森等71人並在上海指導華軍作戰。德式訓練的陸軍雖然很快消耗殆盡,但德國協助建成的兵工廠仍在後方生產前線所急需的軍火。中日戰爭全面展開後,英法船公司都害怕得罪日本,不肯運送軍火到中國。希特勒卻仍然指示售買軍火並運送到中國,使我國能稍解燃眉之急。[9] 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為歐洲帶來戰禍,對中國抗戰卻有相當貢獻
引自http://archie.ncu.edu.tw/icas/re ... ed2cd55cdda033.html

[ 本帖最後由 lv123 於 2007-2-14 05:46 編輯 ]

TOP

1911至1941年間,中華民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在20世紀中前期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兩國結成聯盟,親密的合作關係使中國的工業建設和軍備迅速實現現代化,這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之前尤甚。中華民國的創立雖然使中國從衰敗清王朝重新站起來,但國家一直在軍閥割據與列強環繞的環境下艱難地生存著。1928年,中國國民黨完成北伐雖在名義上統一了軍閥動蕩之中的中國,不過於同時期,日本對外擴張,主張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鷹派勢力卻在該國政壇抬頭。有鑒於此,中國迫切需要實現軍備和國防工業現代化以獲得自衛生存的能力,而德國方面則需要原材料的穩定供應。這種關係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間,將中德兩國緊緊地維繫在一起。雖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納粹當政開始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而結束,只持續了不到4年時間;而且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改革也到1936年才開始,但中德合作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產生了著深遠的影響。同樣,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國抵禦日本的侵略的能力。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 7.E9.97.9C.E4.BF.82
中日都可謂以德國為師﹐但好像日本成功d。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