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乙錚:唐司長,我們不曾失憶!
信報財經新聞
P13 | 時事評論 | 香島論業 | By 練乙錚
2008-05-27
唐司長,我們不曾失憶!
有關副局長擁雙重國籍的問題連日發酵,出面回應的政府官員層級不得不升高,昨日出來講話的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唐司長「提醒」市民說,《基本法》特意對國籍限制寫得比較寬鬆,因此有第六十一條和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唐司長指的是,五分一的立法會議員可以是外國籍;除主要官員外,對所有政府官員並無國籍限制;選民只要是永久居民,也不必是中國籍,就可以有投票權,等等。唐司長並說:「這是與其他社會有所不同」、「這特殊的安排並不常見。」這些說法大有問題。從概念層面而言,香港之所以是特區,實行一國兩制,指的是在很多方面(包括上述唐司長講的在國籍要求方面)比內地寬鬆,而不是比外國特別是西方社會寬鬆。若論事實,《基本法》對官員、議員、選民等的國籍要求,和外國比,並不特別寬鬆。舉例說,荷蘭內閣成員,是可以雙重國籍的;去年,首相Jan Peter Balkenende向女皇推薦,委任了兩位非洲及中歐裔的回教徒,分別擔任司法部和社會事務部的部長(相當於香港特區政府的律政司司長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前者擁有摩洛哥護照,後者擁有土耳其護照;反對派試圖修例禁止雙重國籍者出任部長,但未獲國民大多數支持。在加拿大,國會議員很多有正式雙重國籍,因為法律並沒有這方面的任何禁制,比香港寬鬆得多;本屆國會有此種身份者共十位,其中一位卑斯省自由黨議員Raymond Chan(陳卓愉)有英國籍,並因在香港出生,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不僅如此,加拿大的現任總督(Governor General)米高.尚也是雙重國籍。若論地方政府,則情況更為普遍,如美國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便至今擁有奧地利的公民權;其他例子更不勝枚舉,因為外國人成為美國公民之時,美國政府不過問其原有國籍或護照已否取消或放棄。(當然,不是所有西方國家如此,澳大利亞的國會議員,便必須由沒有外國國籍的人士擔任。)因此,唐司長說,《基本法》中的國籍規定「並不常見」,顯然是錯誤的,有誤導成份。政府官員在關鍵事情上說話,不應靠「想當然耳」。
唐司長又提到,在委任高官的國籍條件方面,香港人不應在《基本法》之上附加條件,自行收緊《基本法》,說來很動聽,但我們只能心領了。在《基本法》所定義的用人規則之上,是誰加上「親疏有別」的標準的呢?有此額外金科玉律,用人方面無國籍限制,對容納異見而言,又有何實質好處呢?在政制改革、政治設計的問題上面,是那些人任意替「民主程序」等普通用語加上「特殊」意義,政府又為什麼不加以勸阻呢?《基本法》只提到立法會中持外國居留權的人頭數不能超過兩成,是誰把這些人頭數都「奉獻」給功能組別,一個也不留給直選部分的呢?唐司長,我們不曾失憶,你閣下說話也要檢點一些啊。
言歸正傳。昨日筆者指出加拿大歸化誓辭中有效忠「女皇伊利莎伯二世及其後嗣及繼承人」的字句,故在香港這個有英國殖民統治歷史的地方,若政治任命的高級官員曾經通過歸化程序取得加國國籍,則政治體統問題特別尖銳。其實,問題不只加拿大籍。眾所周知,新加坡是香港最難應付的競爭對手,問責高官中若有歸化新加坡、仍然擁有新國護照者,香港人大概也難以接受。若這些官員曾歸化美國,則更加不得了,愛國左派知道了,定會群起而攻之,因為歸化美國的誓辭包括「吾人絕對且完全拋棄、斷絕所有對從前所屬之國家之效忠承諾,並誓言保嶼國憲法、反抗其一切國內外之敵人……並於法律有所要求之時,為美國拿起武器……。」澳洲的歸化誓辭好一些,只是說:「自今日起,吾人承諾對澳大利亞及其人民盡忠,分享其民主信念,尊重其自由及公民權利,維護並遵守其法律。」並沒有要求對什麼女皇效忠,但因為有有關民主信念等字眼,故此國國籍,亦不宜由司憲制事務的政治任命官員擁有!
事到如今,特區政府的選項不多。如果硬蚗Y皮去馬,政治上內傷不特已,還為將來種下更嚴重的問題,如更多副局長的外籍被披露等。如果現在急忙私下要求或鼓勵有雙重國籍的副局長人選(特別是已公報的八位中)放棄外國國籍,則未免對這些人太過不公,因為幾乎可以肯定,特區政府在聘用他們之前,早已和他們討論過有關事宜,並「拍心口」保證沒有問題,他們才上馬的;如果現在有誰不願放棄外國居留權而退出遊戲的話,就算可以得回已辭去的本來職務,亦因此而無端暴露了自己的國籍這重私隱。一句話,特區政府這次的做事方法,已然陷新任副局長於不義!
然而,這是特區政府做事的一貫作風:大權在握,一切操之在我,凡事以為可以硬闖。殊不知,權力不是一切,如果政府做事不顧法理、不顧公平原則、不顧社會上反對之聲、完全不考慮不同意見,或者全程黑箱作業,先斬後奏,結果很可能引起反彈,輕則決策不能執行,如二月下旬的廣播處長招聘事件;重的可令整個社會動盪,引發政權危機,如「二十三條立法」。就算政令可以過關,實施之時,必會遇到強大阻力,令效果大打折扣。未來的香港政制改革如果要成功,政府從現在起便應該做的,就是培養包容政治的風氣和習慣,以免將來政制改革之後,黨派政治更趨極化,最終導致劣質民主。
相關搜索目錄: 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