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元素說,認為物質(色法),係由地、水、風、火等四大要素所構成。即1.本質為堅性,而有保持作用,稱為地大。2.本質為濕性,而有攝集作用者,稱為水大。3.本質為暖性,而有成熟作用者,稱為火大。4.本質為動性,而有生長做用者,稱為風大。
蓋佛教主張世界萬物及人之身體,乃由四大和合而成,是「緣聚則生,緣盡則滅。」比方人之身體,「地」代表骨骼、肌膚等;「水」代表血液、痰涕等;「風」代表呼吸等;「火」代表體溫等。它們在因緣聚時,才有人體的構造,當緣盡時(缺其中之一)則滅(空);如果四大不調,也易生病。
但進一步說,由四大所構成的身體,雖名為「我」,實際是無主體、無我;傳燈錄載,僧肇云:『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
世間的萬物,亦離不開四大的說法,例如現代房子的結構;「地」代表鋼筋、水泥(樑、柱);「水」代表自來水;「風」代表門窗或空調;「火」代表電、瓦斯。此四大越是設計理想,則房子住起來越是方便、舒適;反之,則不能稱為一間理想的房子了。
常人對世間萬物,係以五根為顯色、形色所攝,而有所執著,因此生煩惱。殊不知,四大的因緣,是無主體的,所以說四大皆「空」,即是指此;非空「功名利祿」、「酒色財氣」。
而常人要實踐四大皆空,則須「離相見性」。因為眾生若心有所取,便著了四相(我、人、眾生、壽者);若心執偏空,就是固執人死身心皆斷滅,歸於空無的錯誤斷見;所以要放下兩頭之見,不應執有,也不應執無,方可悟入性「空」,而後自然離法,以度脫生死苦海。就好比編竹為筏,渡人過河,到了彼岸,就應捨竹筏而登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