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報 香港,變色龍殖民地
上周,工人們再次出動,洗擦前英國駐港部隊總部的標誌,並重新上漆。隨著7月1日,回歸十週年將至,人民解放軍如今終於消滅了(香港)前統治者的所有痕跡。
在九七回歸之前,許多人忙於制定逃離計劃和取得外國護照。我則做著相反的事情。得到我英國護照的安全保障,我試圖定居。
在移民局,一名官員抓住我的護照,激動起來,“明年中國接管後就不一樣了;我們會負責,然後你們英國人就沒有特殊待遇了。”他一邊處理我的申請,一邊和我談論關於期待事情變得更好的諷刺(曾經令他的父母逃離大陸的人如今要接管了)。
諷刺是當下的風潮。關於十週年慶典的最顯著事情之一,就是官員衡量過渡成功的標準是多麼的不起眼。香港政府急於宣佈新秩序並不比舊秩序壞,而且英國統治之下的自由在新政權下依舊。
當中國擺脫國家干預,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Tung Chee-hwa)治下的香港變得更干涉主義。董建華,一個著名船運家族的後人,帶領香港進入國家支援項目的騷動,包括世界上唯一一座國有化(nationalised)迪士尼主題公園,高科技計劃,甚至還有酒店。
它投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並養成了告訴市民要怎樣做的討厭習慣。這似乎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現象,起因于自信的、結合了官僚政治和政治功能的公民服務。董建華特別沉迷于微觀管理,以為他可以以經營船公司的專制方式經營香港。他走得太遠了,2003年,當他試圖引入一部壓抑性的、破壞公民自由的反顛覆法,激起了群眾抗議。
這場抗議觸發了過去十年最不可預見卻最引人矚目的發展——公民社會組織的興旺期。很難說如果不是董建華的無能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很難說它是不是一個短暫狀態結束的自然結果。第一次,在這片已經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的土地上,大部分人不是移民,而是香港出生的人。新一代和老運動家聯手迫使中國讓董建華下臺。
關於香港只關心錢的荒誕說法難以維繫。
新的政黨已經崛起挑戰民主改革的缺失,但香港最大的政黨仍然忠於北京的執政者。
香港官員定期被召喚到北京報告進展,而且當街頭抗議爆發,中國政府派人到香港試圖打探發生什麼事情。
如今擔任行政長官的曾蔭權(Donald Tsang)盲目追隨和預計主人的意願。作為舊政權的前公務員,他順利地適應了新政權,並接受了它越來越忘卻不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承諾的傾向。
拋棄殖民地信任狀以換取新政權榮譽,曾蔭權並非唯一一人;香港精英擁有驚人的變色龍一樣的能力。其餘的人們對新秩序已經採取了更順從的辦法,既不愛也不恨,但仍然有一個未決的問題:中國會否如李鵬總理十年前承諾的那樣,為它的新殖民地創造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作者 Stephen Vines)
相關搜索目錄: 酒店 運動 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