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行日本唔會受輻射影響?
日本東北大地震引發核輻射污染,幾乎拖垮日本旅遊業,港人一度聞核色變,但隨着事件淡化,熱愛日本遊的港人又再萌起赴日「朝聖」,並相信輻射只限於福島及東京一帶盤旋,北海道仍是最安全之地。然而,近日爆出以東北及關東為主的十七個都縣生產的中藥原料含有放射性銫,同時,日本氣象圖亦顯示,風向已吹向北邊,極可能將核輻射污染物由日本東北帶到北海道。現時本港保安局未有將北海道列入任何外遊警示之中,港人要小心留意!
全國淤泥 驗出放射物質不過,日本核輻射污染只飄至東京附近,也許已成為過去式!自從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日本各地的污水處理廠的淤泥,早已陸續被驗測到放射性物質。除了福島縣的淤泥外,仍有十七個都道府縣檢測到高濃度核素銫,當中正包括北海道。據悉,原因正是核事故後的風向和降雨導致放射性物質擴散至全日本。而今年六月中,北海道驚見輻射鯨,有日本漁民在北海道釧路市附近的水域捕獲兩條鯨魚,在其體內驗出核輻物,故不排除是受到輻射污染。
此外,日本核輻射污染愈來愈嚴重,日本橫濱市港北區一幢樓宇天台堆積物,被檢驗出含一百九十五貝可的輻射物鍶,是首次在福島核電廠一百公里以外發現。而橫濱市教育委員會於本月十四日發表,市內兩所中學及一所小學,發現其校內所收集的土壤中,每小時射線量超額○點五九微西弗(Sievert)。而今年八月初,從靜岡縣的菊川市農場所收集得來的玄米樣本中,被檢測出其中三家的玄米含放射物質銫和碘,直至八月底茨城縣也有未收割的大米驗出含微量放射性銫。
銫致不育畸胎
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指出,放射性物質若經水源、泥土污染農作物或藥材,即使進食前用清水清洗,或煮至熟透,都不能減輕其放射性物質劑量。而銫和鍶的半衰期長達數十年,人體長期進食含銫或鍶的草藥,對健康有極大影響。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銫可停留在體內,可殺死精子和卵子,引致不育或誕畸胎,甚至致癌。他指,如長期服用受輻射污染的草藥而不自知,對身體的遺害更大。
遊日港團生意回復90%
今年三月,日本發生大地震以及核輻射洩漏事故之後,本港前往日本旅遊的人數驟降,但隨着港人對日本恢復信心,加上港府將日本東北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及岩手縣的外遊警示降低至紅色,及取消對日本其他地方的黃色警示後,日本旅遊團生意已大致回復至震前水平。
市民心聲
宋小姐(大學生):「我啲朋友依家去旅行會去韓國,因為韓國同日本都好似,都有靚景,又安全啲,唔會受輻射影響。」
莊先生(中學生):「唔會專登避唔揀去日本,惟有自己去到小心啲飲食,盡量唔食海鮮同魚生,咁樣應該無事。」
黃先生(資訊科技界):「我一啲都唔擔心,日本嘅輻射量應該唔係太高,所以唔擔心會影響人體健康,我會照去的!」
天作孽,尤可恕;
自作孽,不可活。
但他人作孽,港人付鈔去受,將來港人生下畸胎要自己負責。
相關搜索目錄: 飲食 旅遊 日本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