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KMY89 於 2008-3-6 21:58 發表
Quoted
六七年暴動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有組織性的大型反政府活動,所有左泒機構包括: 全部中資銀行、全部左泒報館、全部大陸貨公司、全部左泒學校,新華社都全力參與,參與的所有左泒機構都在店面大厨 ...
究竟有冇証據 楊光 或其組織 放炸彈 ?
六七暴動,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五月風暴,當時參與者稱之為反英抗暴,1967年5月6日於香港爆發。香港親共的左派在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展開對抗英國殖民地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動。事件由最初的罷工、示威,發展至後期的暗殺,出現暗殺名單、放置炸彈。結果51人直接在暴動中死亡,另外超過八百人受傷。
(維基百科)
當時港共和港英對抗,放炸彈並一定寫上同胞勿近,警方亦有經常搜查左派機構及拉人,搜到大量反政府傳單和武器。至於有冇証據我地市民無權知道,當時亦有嚴好多資料由 SB 保密,佢有冇被屈,請參考下列資料,我個人認為佢無資格攞獎,佢搞暴動,害人害己。
六七左派工會暴動經過
1967年5月,位於九龍新蒲崗大有街的新蒲崗塑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
5月5日,工潮開始惡化。部分工人阻止工廠出貨,場面緊張。
5月6日,防暴警察到場戒備,但在廠外工人不但沒有散去,還與在場警察發生衝突,廿一名工人被警方逮捕,還造成多名工人受傷,聆訊後更有8人被判入獄。工會代表前往警署亦被扣押。
5月7日,工人、工聯會代表與其他支持者上街集會示威。示威者仿照中國大陸文革的做法,手持《毛主席語錄》,高喊中國共產黨口號。警方施放催淚彈及木彈驅散示威者,拘捕127人。
5月11日,新蒲崗塑膠花廠工潮演變成暴動,工人聚集在新蒲崗街道外,與警察對峙,又用石頭和玻璃樽襲擊警員。警察開槍鎮壓。當局鑑於事態嚴重,於當晚宣佈東九龍實施宵禁,所有後備警員取消休假候命,事件中有百多人被捕,並造成兩人受傷。
5月13日,九龍新蒲崗暴動蔓延至黃大仙東頭村和土瓜灣,大批群眾在街上聚集,暴徒放火燒車及黃大仙徙置區職員宿舍,又闖入新區辦事處和學校搗亂。當局出動大批英軍和防暴隊鎮壓,又將宵禁時間提前至傍晚6時開始。之後北京報紙稱「港英政府行為是民族迫害,鎮壓群眾是野蠻的法西斯暴行」,支持「香港市民上街抗暴」。
5月15日,北京外交部向英國代辦提出抗議,並發動北京群眾在英國駐華代辦門外示威。香港左派報章報導北京支持的消息,由左派學校學生在街頭向路人派發;中國銀行亦在中環總行的屋頂裝上揚聲器,進行革命宣傳。
5月16日,
香港的親中左派宣佈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簡稱鬥委會,由工聯會理事長楊光出任主任。 鬥委會隨即以「反英抗暴」為口號,聯合各親共團體數百人,手持《毛主席語錄》前往港督府示威遊行,並在港督府門外張貼大字報。港督府一度成為集體抗議示威的主要目標。港府重申要維持法律秩序,限制到港督府請願人數,抗議行動於是轉到中環花園道和皇后像廣場一帶。港九各地陸續有集會和示威,參加者除工人外,亦有學生及其他群眾。
5月21日,暴動蔓延至中環並進一步惡化,警方發射催淚彈鎮壓。
5月22日,中區的騷亂更加嚴重,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流血衝突,167人被捕。暴動的工人及學生以左派報館、銀行、國貨公司、學校等為據點,出動示威,襲擊警察及仍然行駛的公共運輸。防暴警察到場以催淚彈、警棍等驅散後,示威群眾即迅速撤回據點,令警察疲於奔命,當局最後要在港島北岸實施宵禁,是香港島在戰後首次宵禁。
5月23日起,巴士、電車、煤氣公司、天星小輪等亦開始出現定時罷工。
6月3日及10日,《人民日報》刊登支持香港左派反英抗暴的社論。
6月24日,左派工會發動聯合大罷工。約六萬名工人響應。政府及公共運輸工具公司強硬對付罷工,將曠工僱員即時解僱。
6月27日,左派學校罷課一天。
6月29日,左派發動聯合大罷市,副食品價格一度上漲。
7月2日,罷市停止。
7月8日,約百名大陸民兵在沙頭角與香港的警察槍戰,五名香港警察殉職。香港出現傳言,指北京打算收回香港。
7月10日,周恩來傳達毛澤東指示對香港「不動武」。
7月初以後,左派的暴力行動進一步升級,
開始以罐頭罐製造土製炸彈及珠江汽水的汽水瓶來製造燃燒彈襲擊警署,並以鏹水(鹽酸和硝酸的混合物)從高處襲擊經過的警車及公共運輸,左派學校的實驗室成為了炸彈的製作工場。港府則對左派還擊,首次出動英軍搜查左派工會。之後陸續派軍警搜查各左派據點,使用緊急法例的權力,拘捕及關押部份左派份子頭目,將他們拘押在摩星嶺白屋的政治部囚室,部分人之後被逮解出境。
7月12日,港英政府同時於港九兩地同時實施宵禁,是暴亂爆發兩個多月來的第一次。
8月4日,
政府出動訪港英軍航空母艦上的直昇機從天台降落,上下夾攻左派在北角的據點、位於英皇道與糖水道交界、大型國貨公司華豐國貨所在的僑冠大廈。警方在大廈內除搜出各式炸彈武器外,還發現有設備完善、包括有手術室的戰地醫院。
8月9日,根據緊急法令,警方封閉多間左派學校及發出煽動言論的左派報社,包括《香港夜報》、《新午報》、《田豐日報》。
左派則以升級炸彈行動還擊,在港九各處鬧市放置真假炸彈。炸彈上多數以大字寫有「同胞勿近」,電車、巴士、街道上都有發現。炸彈襲擊除了擾亂市民生活外,市民人心遑遑,更造成無辜死傷。一名七歲女童及其兩歲弟弟即在北角被一包裝成禮物的土製炸彈炸死。但當中亦有發現假炸彈。而負責拆除炸彈的警方及英軍拆彈專家亦有被炸死或炸傷。
8月22日,英國駐北京代辦處被紅衞兵放火燒毀。周恩來次日向英國政府道歉。
香港市民對暴力行為普遍出現反感。很多不受左派控制的傳媒都反對暴動論,支持政府及警察維持秩序和治安。當中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林彬多次在節目內對鬥委會的目標和行為加以諷刺及貶斥;並以《欲罷不能》為節目名稱,暗諷左派的罷工號召未能成功癱瘓香港。
8月24日,林彬於上班途中被人伏擊。偽裝成修路工人的兇徒將林駕駛的汽車截停後,放火將林及其堂弟燒至重傷,二人其後死於醫院。《明報》社長查良鏞亦因為在報章內明確反對文革及暴動,收到死亡恐嚇而一度離港暫避。
真假炸彈繼續在鬧市傷人,直至10月之後方纔稍為平息。左派則以數百大小真假炸彈阻止市民參加。12月中,周恩來向香港的左派下達直接命令停止炸彈風潮,六七暴動亦告終結。
據統計,六七暴動造成最少51人死亡,當中包括11名警察,一名英軍拆彈專家及一名消防員。受傷人數超過800人,包括200名警察。暴動其間亦造成經濟損失,部分市民變賣財產離開香港,造成香港的第一輪移民潮,市區樓房價格因此而急劇下滑。
[
本帖最後由 BHM 於 2008-3-7 12:4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