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學英文 | Esse益生菌護膚品 | 駿寶燃氣工程 Chun Po Gas | 解夢分析師證書 | 銅鑼灣乾炒牛河 |

 31 12
發新話題
打印

龍虎門討論區

回復 #4265 車神游擊隊 的帖子

我记得是04年的新年双刊号,邪神打完剑妖后想到的>

TOP

各位觉得龙虎门有没有可能再有张万有接手呢?
还有其实小弟认为赵汝德主编的龙虎门也很不错。
不知大家知道以上两位的下落吗?

TOP

回復 #5196 亞佳佳 的帖子

绝对赞成!!!希望他可把握好这次机会!!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7-10-13 17:17 編輯 ]

TOP

不过会头想一想,现今的漫画市道,挂着黄玉郎的大名,我想已很难会有主笔可冒出头了。。。。。
对比起以前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人才济济,新秀不断涌现的年代,如今的情况真让人唏嘘。。。。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7-10-13 17:19 編輯 ]

TOP

差点忘了,大家都只专注在谈论张万有(不过由此可见他在一众龙迷们心中的地位),还没有人为小弟解答黑鬼德的下落和动向呢..
小弟只知他最近出席了那港穗动漫展...

TOP

这期(亢龍有悔 鋤奸伏邪』)看得出是由邝彬强主笔,格数密了很多(两百多格,平常一期书只是百五格左右),动作场面也很流畅,让我有追看下去的冲动,抵赞!
虽然有很多不合理的情节,但都是编剧的问题。
一直觉得邝彬强是很有实力的主笔,如果以后龙虎门由他负责就好了。
各位点睇?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7-11-29 08:20 編輯 ]

TOP

回復 #5502 冰河 的帖子

多谢指教。
另外我再看回前几期的龙虎门,原来格数都有过两百,还有也发现人物面相已较稳定,不再像之前般走样得离谱了,抵赞!希望可继续维持下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鐵令公 於 2008-6-16 08:31 發表
洪東畫到成個喬峰咁!系天龍八部入面降龍掌的確贏易筋經,不過咩級就吾知啦!練易筋經戈個叫游坦之,敗系喬峰手下。睇下期胡編點樣胡亂編吧啦....
胡编剧把故事搞得一塌糊涂,真不知为何还在玉记屹立不倒?
我觉得他该闭关好好进修一番。

TOP

我觉得经过王风雷传一搞后,龙虎门里的纷乱武功层次无论怎么掰都已经回不了头了,即将进入以前旧著飞天遁地,各种神功破了极限后又再破极限的情况了。
老黄这次是亲手把他的成名作毁在自己手上了……
浪费了重新演绎经典的机会……
这不只是他的损失,也是我们读者的损失,唉……

TOP

其实我觉得武功夸张是无所谓,但至少要能够自圆其说。
就如之前不平凡人兄所说,王风雷传如果当作一本全新的漫画来看确实很不错,至少让我有追看下去的冲动,但它就败在破坏了之前新龙里的武功设定,故事里所便显出的武功层次跟新龙完全接不上。
新龙里的武功设定虽然一直都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一下子说这个最强,一下子又说原来还有什么什么武功也毫不逊色……但至少还不是很明显的画出游了神功便连炮弹也不怕,速度更比战机还快,这根本就是科幻漫画了嘛!
我心爱的龙虎门啊……

TOP

回復 7534# 的帖子

完全赞成!!都感觉不出小虎升到级,照理说八阳功力都有十关的水准了,但现在。。。。唉。。。

TOP

回復 7542# 的帖子

哈哈,说得好!!
在新著的玉儿真的是很顶不顺,不断通过旁白和书中人物来对我们读者进行催眠玉儿有多美,但通过画面完全感受不到!!不过在王小龙传里的玉儿就真的很漂亮。

TOP

话又说回来,最近新龙的面相真是越来越差。。。
很怀念十年前林业庆都还在做勾头的年代,当时他和黎智昌就保证了玉记书系面相的水准,销量点差都好至少画面都是一级的! 如今。。。唉。。。
老黄把注意力和资源都集中放在王风雷传上,对新龙太不公平了!!

TOP

回復 7547# 的帖子

原来如此,多谢冰河兄指教!

TOP

回復 7546# 的帖子

我知道单从制作名单上新龙的人数最多,但漫画员里多数都是经验尚浅或来自内地的漫画员(我是从它们出现在玉记书系制作名单的时间来推测的,如有错误请更正),跟王风雷传那些具有十多二十年经验的本港制作团队相比起来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这班制作团队每当玉记有年度重头新书推出时,都会被调过去以作出最顶尖的质素,新龙、大圣王、神兵3初期超班的画面水准都是这套班底制作的,由此可见这制作团队的受重视程度和功力之高!
因此我才会说老黄把注意力和资源都集中放在王风雷传上了。
希望能再得到大家的指教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02:11 編輯 ]

TOP

对了,想再请教冰河兄。最近我重看王小龙传,觉得人物面相很像林业庆的风格,请问他有帮手吗?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02:20 編輯 ]

TOP

翻了翻电脑的文件夹,找到了四年多前打算寄给老黄的信(至于有没有寄到已忘了),也曾贴在之前还未革新的龙虎门讨论区里,现重看后发现当时有很多东西不幸言中,现再贴出于大家分享并希望得到指教。
(PS:版主别怪我用旧稿灌水啊!

那封信全文如下:

“ 尊敬的黃玉郎先生:
        您好, 我是您在馬來西亞的忠實讀者, 今年20歲。由于我的舅舅們都是你的長期擁謢者,所以我在三 • 四歲時所接觸的第一本漫畫就是您最經典的作品  ─《龍虎門》。雖然當時我還不識得幾個字,但書中生動的人物表情及精彩的打鬥場面都深深吸引著我。您在設立玉皇朝后的創業作《天子傳奇》更讓我深深著迷,從此成為您的忠實讀者。
         這幾年來您公司所出版的作品我幾乎都有看過,您的作品除了精彩的故事讓我著迷外,其精美的畫功更讓我讚嘆不已,不愧為香港的漫畫宗師。不過您的作品縱然已非常出色,但也存在著不少缺點。作為您的忠實讀者,我當然希望您的作品更好及更暢銷啦。因此我將把我所觀察到的,關于您的作品--《龍虎門》的一些看法及建議寫出來,如有不妥之處,請多多見諒。
        
《新箸龍虎門》   
          由于童年情意結的關係,所以《龍虎門》是我最喜愛的漫畫。《龍虎門》在由您重新執筆後,更讓我在閱讀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不過在中華武館一役后,由于一下子出現了太多的新人物及新情節,整體故事的推進速度緩慢了許多,讓整體故事失去了大方向,主線糢糊,變得松散及不集中。不過近期情況已有了改善,希望以后的故事推進方式能像頭一百期一樣,打完了一個敵人之後才出現另外一個更強大的敵人,間中也要讓主角們有一段 增強實力的練功期。如果故事要多線發展的話更好,可讓故事更豐富,但千萬不要拖得太長,就像一百一十多期到一百五十多期之間三皇各自發展得這一段就拖得太長了。各自的戰線中也沒有很勁爆的打鬥場面出現,讓人看了很不過癮 。

待续。。。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42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冰河 體力 +60 精品文章 2008-10-5 16:19
  • 冰河 威望 +60 精品文章 2008-10-5 16:19

TOP

接续。。。

“    還有一點就是泰國通天教的故事在舊箸中是很精彩的一段情節,我以前就是從這一段開始追看《龍虎門》的。對我而言,通天教的故事比羅剎教的還精彩。現在于新箸中通天教提早出現,好處是可讓故事更豐富多變 ,也可讓在舊箸中沒機會碰頭的人物較量一番。光想到蚩尤 • 文殊天尊 •老天尊 • 老邪神 • 火云邪神 • 東方無敵等可能來一場大火拼就讓人興奮不已。不過如處理得不好,那故事就會變得非常的亂。因為舊箸中龍虎群英是在解決了與羅剎白蓮的恩怨后才前赴泰國與通天教和元始門發展出另一段恩怨的。而現在新箸中龍虎群英與羅剎白蓮的故事還有至少兩百期可寫,这樣快就讓通天教和元始門出現恐怕會讓書中的人物關係變得過於複杂而使读者看得非常吃力。
          因此我建議現在新箸中的故事仍以攻打羅剎與白蓮為主軸,通天教與元始門只是扮演旁觀者的角色,只偶爾露個面或稍為搞一下局 ; 不要讓其與龍虎群英有正面接觸,但可埋下一些伏線,先讓讀者們心裡有個譜 ,待龍虎群英打完了羅剎與白蓮后才讓其正式出場。這應會使讀者們看得更過癮並且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

待续。。。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40 編輯 ]

TOP

接续。。。

“ 同樣是在中華武館一役后,我覺得書中人物的強弱分野變得很糢糊及不合情理。舉個例子,之前老妖找金羅漢助他修練閻羅勁時曾提到只要閻羅勁達到第十八層時就不用怕金羅漢的第九關金鐘罩了。以此類推,閻羅勁十八層應該不會比金鐘罩第九關弱,可是在六星座襲擊軍部醫院一役,老妖在對上白羊座及金牛座時雖然失了先機,但也不至於沒還手的機會。反觀之後及時清醒復功的韋陀,只有九霄真經第七章功力的他在對上白羊座及金牛座時竟然可以漂亮地大獲全勝。這樣的戰果又帶出了另一個相同的問題,王小龍在死亡溫泉和銀豹交手時曾提到銀豹的功力比他稍強,只是戰術運用恰當才可將銀豹擊敗。王小龍的功力該和韋陀差不多,但六星座是銀豹的師兄,功力比銀豹更精純。照這邏輯來推論,韋陀怎麼可能如此輕易地就擊敗兩個功力和他比起來只強不弱的對手呢?諸如此類的情形在中華武館一役后幾乎每場戰役都會出現,雖然可勉強地做出解釋,但總不能讓人完全信服。我相信其他細心的讀者也發現到了這一點,希望黃生您能多加注意并做出改善。  
       另外,我覺得武打場面雖然激烈,但很少有別出心裁,見招拆招的打鬥方式出現,多数是互相硬碰或對轟。而書中以劍作為武器的人物,其劍招的表達方式幾乎千篇一侓,都是快速刺出多劍然後衝向對手,如不細看的話根本察覺不出有何分別。希望以後劍法上每招每式都有其獨特的姿勢,並且之後再使出時也能保持同樣的姿勢。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近期的打鬥沒什麼層次。比如說火雲邪神與劍妖一役,我覺得在表達方式上體現不出他們身為書中最頂級高手的實力,震撼力不夠強。在第一百期時,火雲邪神激戰奇門三尊者這一役的表達手法就非常好,我完全震撼於黑級浮圖的可怕威力。希望以後在表達書中人物功力高低時能多花點心思。此外,我也希望以後龍虎群英在挑戰武功比他們更強的對手時,他們勝出的過程可以讓人更加信服,因為我覺得他們在對壘於之前書中描繪得比他們強勁的對手時好像勝出得太輕易了,沒有經過一番苦鬥的感覺。可喜的是,以上的缺點在近期都有逐漸改善的趨勢,像雙皇苦戰乾坤尊者與瘋妖,還有王風雷、王小鷹、鐵青天硬拼死神拳王、霹靂金剛、百骨金剛,這兩役都畫得很精彩。“

待续。。。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38 編輯 ]

TOP

接续。。。

“至於畫功方面,我覺得在一百一十多期換了制作班底後,在實景、風位、衬花等都沒有問題,保持水準,但人物方面就有些不及從前了。年輕角色(如一眾主角們)的面相不夠帥氣,眼睛太大了些,臉型也太圓,並且不時會走樣,女性角色也畫得不夠秀麗漂亮。陳利以前做《流氓天子》的勾頭時畫功不是像現在這樣的,那時的面相較為精美,希望陳利能在將來畫得更好,我相信他一定能做到的。還有人物的體型有時會不合比例,頭大身小,很畸形,並且有兩種不同類型的肌肉線條紋理。雖然這只是小瑕疵,但卻破壞了整本書的完美及一致性,這種情況在《大唐》也有出現,且更加明顯。黃生您之前(如《天龍八部》)和現在的(如《神兵》)作品雖然也是由兩人負责駁身,但卻沒有此種情況出現,為什麼呢?
          此外,彩稿出現的比例希望可以再增加,最好每期彩稿的數量可以由現在的二十格左右增加致四十格。還有彩稿不要全部集中在幾頁而已 ,使到一些不甚重要的畫面也出現彩稿制做,而其他需要彩稿製作以突出震撼和有感染力的畫面只有普通的電腦分色,希望黃生您能在這方面做出調整。至於封面上就沒什麼問題,依然那麼精美,但我覺得在構圖的設計上可以更貼近當期內容的主題,不要只是主角们摆出很威猛的姿势就算,如能配上书中出现的场景就更棒了(以前《天子一》的封面就是最好的范本)!这可讓整本書有更完整的感覺  。

待续。。。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36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

TOP

接续。。。

“《龍虎門》作為香港最經典漫畫的地位是無容質疑的,而在舊著一千兩百多期的堅實基礎下,新著只要把其中受歡迎的故事人物與武功等種種成功元素加以融合改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加點新意,一定可以成為香港最精采最暢銷的漫畫。
而為了達到以上的目標,我覺得黃生應該暫時把《新著龍虎門》改为双周刊,先与编剧仔细思考以后故事发展的完整大纲,不要边画边想,这会使故事出现漏洞,前后不符。而在旧著《龍虎門》里最大的缺点就是在长期连载下,故事中的漏洞简直不计其数,还好《新箸》两百期中暂时没有明显的漏洞出现,值得一赞。而在转为双周刊后,助理们也有更多时间把画面的水准推上顶峰。黄生您也可在这期间做好多期的存稿,在有一定数量的存稿后(最好有五期存稿),再改为周刊。我相信读者们为了欣赏到最高水准的《龍虎門》,是会愿意花多一个星期的时间等待的,再者转双周也不是永久的。而在水准提高之后更可吸引新的读者加入或是只看不买的读者买来珍藏,从而刺激销量,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就是由于黄生身兼多书的主编或监制,在加上要处理公司的行政事务,难免会分身不暇而无法把全部心思放在《龍虎門》上,所以我建议黄生找个主笔以减轻负担,再则提高素质。我觉得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前《龍虎門》的主编赵汝德先生。赵汝德先生在之前主编《龍虎門》是让人感觉得出他对书中故事的主旨及人物性格掌握得非常准确,将《龍虎門》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其节奏的控制,故事的编排,剧情的张力,人物间的关系与冲突,武功招式及打斗场面的设计亦表现得十分出色,更难得的是他一直能都保持一定的水准。他所主编的约一百五十期的《龍虎門》,我觉得实在《龍虎門》失去黄生掌控后最精彩的一段时期,新一代火云邪神与白连圣上的神采武功更让我无比喜爱及着迷。所以我觉得黄生应尽可能的邀请他来为《龍虎門》这不朽的巨著在创另一个新高峰。“

待续。。。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30 編輯 ]

TOP

接续。。。

“《龍虎門》书中的人物众多,为了顾及主角们的戏分,其他的配角难免被忽略,而当中有不少是可以被朔造成独当一面的强者的,例如石铁,韦陀,王小鹰,铁青天,白仇等一众龙虎群英。他们虽然也有些戏份可供发挥,但我总觉得还是表现不出他们应有的风采。其实龙虎群英中个个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不加以好好发挥实在可惜。而邪派人物更是可怜,大多数出场时都威势十足,真正打起来时却被主角们三两下就收拾了,没让读者们留下什么印象就消失了,例如六星座,恶山君等等,其中以五怪六骑士最可怜,之前还没真是出场时就以气势磅礴的跨页来作介绍,让人非常期待他们日后会与龙虎群英作出多番周旋,没想到在一出场时和群英来场大火拼后便全军覆没了。其实就算配角歹角们的戏份很少,也是可以让读者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司徒剑桥所绘的《四大名捕》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错,几乎每个出场人物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黄生也许可以以此作些效仿。
        最后要说的就是书中的旁白似乎多了点,尤其是在描述书中人物出招时如何惊人,如何威猛的旁白更是多余。其实画面上已能让读者们感受到其气势与威力,实在不用再加旁白来画蛇添足,这会使读者们在阅读时少了一次呵成的感觉。希望黄生能尽量减少对画面再加以形容的无用旁白。“

待续。。。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28 編輯 ]

TOP

接续。。。

“  我觉得黄生在故事上开了一条新线后,就应该围绕着这个主线来发展故事。淡然我的意思不是不可以多线发展,相反的我非常喜爱双线或三线同开的编绘方式。我的意思是不要再多线发展的同时,再在其中任何一条线上加入太多跟起原本剧情没有直接关联的分歧。就好像在王小虎前赴韩国为马小灵寻找万年参皇的这一条线中,又跑出了王小虎遇到其父母,之后一无所获地回来还遭到疯妖袭击,最后又被剑妖抓走囚禁起来等与寻找万年参皇无关的剧情。使得读者失去了刚开始时想要知道马小灵到底会如何清醒的期待心情消失无踪 ,所以就算马小灵最后获救的方式很别出心裁,但读者们(也许只有我而已)已没有什么感觉了。为石铁寻找千刀万蚁丸解药的一段也是如此。
        我觉得如果开了一条新线的话,就应该沿着这条线层层推进,一气呵成地把它推向高潮然后结束,不要在其中穿插一大段无关的剧情(当然如果只占一点篇幅的话就无所谓)。而如果要为下一段更紧张刺激的情节铺路的话,只要适当地安排一些伏线就够了,这也能使读者们对新情节充满期待,并对其作出猜测,这会让读者们得到更大的阅读满足感。当然,伏线也不要拖得太长才揭开,不然读者又会失去了期待感。


后话:此篇文章在两年前就写好了,但我在近期才把其键入电脑内。所以文中所指   
            出的缺陷大多 都是以两年前的剧情发展为主,现在看来不免显得有些不合                                                            
            时宜 。现今的《龍虎門》虽然有了不少进步,但还是有些如上文所指出之                                 
            不足的地方(较黑的部分),希望黄生能多加注意并认真考虑一下我所提出
            找个主笔来帮手的提议。
            以上所限的纯是我个人的意见及看法,如有任何偏颇或得罪的地方请多多包
            涵,因为这全是我那颗太爱《龍虎門》的心所导致的 。衷心希望在不久的
            将来能看到《龍虎門》再散发出震慑人心的万丈光芒, 创下另一个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的神话 。                                                                              “

完。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44 編輯 ]

TOP

看回这封信,最大的感触就是故事漏洞还是出现了,而且是再也弥补不了的洞。。(除非王小虎再飞腿进去虚空一次)
很不明白的是,我这个当年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都看得出的问题,怎么黄生画了近五十年的漫画却看不出?他的一班御林军又怎么不会看得出呢?
实在不明。。。不明。。。

[ 本帖最後由 yapyuanfeng 於 2008-10-4 11:23 編輯 ]

TOP

回復 7560# 的帖子

多谢支持!!

TOP

 31 12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