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Cloud Server | Server Hosting | Server Colocation | Responsive Web design | Bob嫂Ur pnt瘦身三寶 | Email Hosting Service | English course |

發新話題
打印

十步邁向法西斯 布殊全踏出

十步邁向法西斯 布殊全踏出

十步邁向法西斯 布殊全踏出

原載《衛報》,《明報》節譯

    (編者按:英國《衛報》刊登了一篇美國著名自由派作家沃爾夫(Naomi Wolf)的近作,名為「簡單10步走向法西斯美國」的長文。香港《明報》連載這篇文章的節譯,分析精闢,願與讀者分享。)
  
  由希特勒到皮諾切特等等,歷史顯示獨裁者必會採取一些措施去摧瓴邞k自由,美國總統布殊及其政府似乎把這些措施全都幹起來了。
  
  去秋泰國兵變,幾天內泰國民主被關閉了﹕軍頭宣布戒嚴、派軍人到住宅區、接管電台電視台、限制傳媒、收緊一些出入境限制,及拘留一些政治活躍人士。這些舉措倒非他們自創。審視歷史,你會發現,要把一個開放社會變成獨裁專制,實際有一套路線圖。藍圖執行的方式雖有異,但你只需採取10步驟。若你肯正視,你會發現布殊政府顯然在這10方面都已邁出了腳步。我們需要審視歐洲和其他法西斯主義的經驗教訓,以明白當前在美國出現的事態有多嚴重。
  
1)渲染內部和外部存在極可怕敵人
  
  九一一後不足6周,《美國愛國法》在很多議員連看的時間也沒有下,在國會被通過了。在過去諸如南北內戰、二戰等危機中,美國人也會接受一些對民權自由的限制,但這些具體戰爭總有個終結點,屆時鐘擺就會重回自由一邊,可是這場所謂「全球反恐戰」卻被定義為沒有邊界,甚至沒有明確的終結。
  
  炮製及渲染一個神秘、邪惡的可怕威脅,可以像希特勒般借一些真實事件(如1933年火燒國會)去渲染共產黨危害國家安全,也可以是基於以訛傳訛的渲染。全球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確是一個威脅,但威脅的性質顯然被誇大渲染了。在同樣遭過恐襲的西班牙,當地人明白面對「嚴重安全威脅」;但美國人卻被政府告知,我們面臨「文明被毀」的潛在威脅。在這種恫嚇下, 人們自然較願接受自由被限制。
  
2)建立Gulag式集中營
  
  當你成功嚇到所有人後,下步就是創造一個不受法治規管的監獄系統,最初被送到那堛滿A都是百姓眼中的「外人」﹕搞事者、間諜、「人民公敵」或「罪犯」,故人們最初都會認為這有利大家安全;但不久後,社會領袖(像反對派人士、工運領袖以至記者)一樣被送到那堥虐。這在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及70年代拉美軍政權鎮壓民運時,都曾發生。
  
  隨茼b伊拉克、阿富汗和關塔那摩設監獄、大批被扣者未經審訊被無限期拘留下,美國顯然已有古拉格式集中營。縱觀歷史,集中營制度正變得愈益複雜和秘密。布殊早前便宣布不會提供中情局在海外所設的秘密監獄。
  
3)發展惡棍集團
  
  在法西斯道路上,領袖會派類軍事團體的惡棍去嚇國民,意德法西斯便有黑衫隊。
  
  九一一後,美國大量「保安服務合約商」冒起,布殊政府將很多原屬美軍的工作,都外判給他們,讓這些僱傭兵在國內外執行「保安工作」。在伊拉克,一些合約僱傭兵涉及虐囚、恫嚇記者,甚至槍擊平民;根據駐伊美軍第17號指令,他們獲豁免起訴。
  
  你會說,那只在伊拉克吧?其實,在卡特里娜風災後,國土安全部也僱派百計武裝「私人護衛」到新奧爾良。有記者便揭發有「私人護衛」向市內手無寸鐵平民開槍。誠然,背景是一場天災,但政府強調無止境的反恐戰,意味這些僱傭兵未來有可能在美國本土的緊急危機管理中派上用場。
  
4)建立內部監控系統
  
  在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共產東德等封閉社會,秘密警察會監視平民、鼓勵鄰居間監視檢舉。東德秘密警察只需緊盯少撮人,就能令多數人也相信自己一舉一動會被監視。當《紐時》過去兩年揭露政府秘密監聽民眾電話、電郵以至金融交易,美國百姓顯然也感到,自己可能被監視。在封閉社會,這類監控被稱為關乎「國家安全」,但實際效用是令民眾噤聲。
  
5)騷擾恫嚇民間團體
  
  緊接茷堨艉熙◇妏醚擉t的,就是滲透及騷擾民間團體。這可以是一些驟看較「細眉細眼」的,例如帕薩迪納一教堂的牧師,因強調反戰、強調耶穌愛和平,結果成了稅局調查打擊的對象,但涉及同類稅務糾紛的親共和黨教會卻沒被追究。
  
  另一些滋擾則嚴重得多﹕美國公民自由聯會指千計反戰平民、環保和其他團體都被特工滲透。國防部一個秘密資料庫中,羅列了一系列「可疑事件」,全數1500宗,當中竟包括逾50次和平反戰會議、反戰示威及遊行。國防部內同樣極神秘的「反情報前線活動局」 (Cifa)更在蒐集本土組織參與和平政治活動的資料。
  
6)隨意反覆作出拘留及釋放
  
  這可嚇怕人民,是種貓捉鼠遊戲,魏京生遭北京多次捉放便是這樣。在一個變得封閉的社會,會有一份異見人士名單,一旦列入就很難脫離名單。
  
  04年美國運輸安全部承認有一份黑名單,名單上的人若要坐飛機,將面對特別安全搜查。名單中竟包括三藩市兩名女性和平運動者、自由派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及千計美國尋常百姓。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墨菲是知名美國憲法學者,曾當海軍陸戰隊,政治上也不太算自由派,但他今年3月1日卻在紐約機場被拒登機,「因為我出現在恐怖分子觀察名單上」。航空公司職員問他﹕「你有否出席過任何反戰示威。我們因為這原因,禁止了很多人搭機。」墨菲憶述﹕「我當時說我沒參與過遊行,但在06年9月曾在普林斯頓演講,批判布殊多處違反憲法。」那人答﹕「這就足夠了。」
  
  在關塔那摩監獄當牧師的美國回教公民James Yee,被指處理機密文件失當,多次反覆被扣及獲釋,受美軍滋擾。雖然當局已撤銷對其指控,但他仍在上述監察名單。
  
7)針對一些重要的個人
  
  威脅公務員、藝人及學者,若不遵從方針就失業。墨索里尼、納粹戈培爾等都如此對待學者。在多個州分的州議會,布殊支持者都向州大學施壓,要他們懲罰甚至炒掉批判布殊政府的學者。至於公務員方面,一位軍方律師提出應讓被扣的「恐怖主義」嫌犯接受公平審訊,結果其仕途遭布殊政府珣慼C布殊政府一名官員更公開恫嚇那些肯代表被扣者的律師行,稱會呼籲他們的主要公司客戶斷絕生意來往。最近還有8名美國檢察官,疑因政治上不夠忠誠,被白宮炒掉。
  
8)控制傳媒
  
  由20、30年代的意德,到後來的東德、捷克、中國,所有獨裁者都針對報章和記者。美國保護記者協會指出,目前被捕美國新聞界人士數目是歷來最高。三藩市新聞博客Josh Wolf因拒絕交出一段反戰示威影片被囚1年。
  
  國土安全部又向著書批判布殊政府的記者帕拉斯特開刀,指控他和一名攝製員拍攝卡特里娜風災災民的行為,危害到「關鍵基建」。當然還有在《紐時》撰文批評政府而遭殃的特工門主角威爾遜及間諜仕途被猁漱茪荋隆啀i。
  
  保護記者協會還錄得多宗駐伊美軍威脅甚至真的向獨立記者和攝影師開火,BBC記者阿迪是受害人之一。美國CBS和美聯社在伊的工作人員也曾被美軍扣留丟進監獄。
  
  在一個變得封閉的社會,真新聞會被假新聞取代。當然在現代美國,你不可能徹底封鎖新聞,但你可用連串謊言去污染新聞。現時白宮不斷炮製大量假消息,已令人愈來愈難分清真與假。
  
  在法西斯國度,最關鍵的不是謊言,而是令人昏頭昏腦。當民眾無法分清新聞真與假,他們就會漸漸放棄要求問責。
  
9)將異議等同賣國
  
  每個變得封閉的社會,都會將異見描繪成「賣國」、將批評說成是「顛覆」,把「間諜」、「賣國者」的定義廣大。當《紐時》出版人凱勒獨家登出有關美國國安局竊聽國人的新聞後,布殊宣稱《紐時》泄露國家機密資料「可恥」,國會內更有共和黨人提出應對凱勒控以賣國,有右翼評論員還「提醒」讀者,根據美國《顛覆法》,賣國的一個懲罰是死刑。
  
  這種恫嚇言論,令人想起1938年莫斯科「審判」《消息報》總編布哈林叛國罪,結果布哈林真的被處決了。事實上,1919年美國最後一次廣泛引用《顛覆法》時,很多左派人士都在警方沒有搜令下被濫捕,拘禁達5個月,在獄中飽受虐待折磨;經此一役,美國異見者全面禁聲足足10年。
  
  大多數美國人也沒意識到,去年9月國會愚蠢地通過的《軍事委任法2006》,許予總統權力去標籤任何一個美國公民是「敵對戰鬥人員」(編按﹕這是美國用來對付蓋達分子的手段,令對方無權享有「戰俘」應獲的人道待遇);總統更有權定義什麼是「敵對戰鬥人員」。就算你是美國公民,他一樣有權隨時在你等待轉機時拘捕你,把你單獨囚禁多月,等待不知何時才來的審訊。
  
  在每個封閉中的社會,到某階段就會出現一些「拘捕大案」,對象通常是反對派領袖和記者。接茪@切將禁聲。儘管仍有報章、法院、電視和裝飾式的公民社會,但並不存在自由。不久將來美國也會出現這類大案嗎?
  
10)暫停法治
  
  《約翰華納防衛授權法2007》給予總統控制國民警衛的新權力,當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時,總統可無視州長和州民的抗議,派軍事性的部隊去執行緊急狀態令。正當美國人還在關心Britney Spears的花邊新聞之際,《紐時》已點出當前變化﹕「近期華府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是一些直接傷害美國民主核心的法律,被靜靜地通過了。現在總統可把軍隊當作本土警察部隊,去處理天災、疫潮、恐襲又或『其他狀G』。」
  
  當然,美國很難淪落到像墨索里尼或希特勒統治下的完全封閉暴力國度,我們的民主傳統強得多,軍隊和司法制度也獨立得多,但我們的民主制度實驗,可能會慢慢蠶食丟。以為在走向法西斯初期,就會見到鐵絲網籠牢,是錯誤的想法。在初期,表面一切彷彿如常,就像1933年柏林人還是會照常逛街看戲一樣。若繼續走這條路,「美國的沒落」始終會出現。


法西斯三字,有感而引出一篇文章的節譯,分析法西斯路線精闢,願與網友分享。

[ 本帖最後由 kcpw0n 於 2008-5-27 16:47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律師行 航空公司 運動

TOP

引用:
原帖由 牛奶蛇 於 2008-5-29 07:26 發表
.明報这篇報導嘩眾取寵, 意图抹黑, 好反擊陳曰君主教之論. 查實世上所有法西斯國家都必須有一個独大的政黨, 一個能一呼百諾的独裁者, 加上一羣盲目仇外的民族主義者才能成事. 當經濟不發達時, 偉大的領袖動員全國, 用盡一切集体力量去富國強兵, 當自以為有足夠實力時便耀武揚威, 以示其先榮正確偉大. 中國現時已具備一切成為法西斯國家的條件, 只欠一個有一呼百諾本領的帶頭人, 雖然暫時未成氣侯, 但誰能担保以後呢.

美國三權分立, 既無一黨独大, 又無可以一呼百應的領袖. 美國國民由N種民族組成 (白人雖佔70%, 但白人中也由N种白人組成, 他们間的分歧不比中國人與日本人為少), 連英語能否成美國法定言語都未有定案, 燒國旗等同燒白布, 請問在如此國度, 美國能成法西斯國家嗎 ?

..
唔係明報是英國《衛報》原創,明報節譯,唔駛火燒上腦看不清就思維錯亂咆哮,是老外美國著名自由派作家沃爾夫近作.
  

TOP

其實尾國事跟我無關痛癢,不過對假公義被國民(自由作家)批評就張貼出來給大眾分享吓0者,勢估唔到....
老美Fans就不能忍受,飛身撲出來護主,暴露左,唉!!!咁就唯之愛國0麻,係美國wor!!!!

TOP

親信出書爆料 轟布殊操控輿論

親信出書爆料 轟布殊操控輿論

(明報) 05月 29日 星期四 05:10AM

【明報專訊】美國 白宮前新聞秘書兼首席發言人麥克萊倫(Scott McClellan)推出新書,大爆白宮內幕。他指布殊政府為了攻伊,搬弄文宣攻勢(propaganda),刻意誤導國民,又承認自己多次在被誤導下向公眾發布錯誤信息。麥氏是追隨了布殊近10年的近臣,加上伊戰是大選年一大議題,新書無疑有如投下政治炸彈。

坦承「伊戰沒必要」

麥氏任職白宮新聞秘書期間,屢次捍衛白宮的伊戰立場,但現在他卻坦承﹕「伊戰是沒必要的。」他的新書《What Happened: Inside the Bush White House and Washington's Culture of Deception》定於下周一出版,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昨率先披露該書內容。書中抨擊布殊政府精心策劃文宣戰,操控輿論,匆匆發動一場無必要的戰爭。

他在書中表示,身為白宮新聞秘書兼首席發言人,他總要花無數時間為政府辯護,「雖然我當時發言是誠懇的,但事後已知道部分是嚴重被誤導。」他認為布殊政府是因為自由派傳媒的偏見而「築起圍牆」,但「不幸地,新聞秘書本人亦有時被拒諸牆外。」

當年設法辯解 現知被誤導

在「推銷戰爭」一章,他抨擊政府常隱瞞真相,布殊的處理手法令人以為戰爭彷彿是唯一途徑。他憶述02年夏天,布殊的高級助理勾勒出硬銷戰爭的策略,「全都是關於如何操控公眾輿論源頭,令其對總統有利。」

他在書中也狠批記者在伊戰前沒盡好責任,對白宮太「恭敬順從」。他批評自由派傳媒浪得虛名,亦沒盡好本分,「若他們有克盡本分,便是為國家做了點事」。

指布殊脫節 永不道歉反省

雖然他認為布殊有時亦被下屬所瞞騙,但認為他跟現實脫節,並固執己見,拒絕承認錯誤。他又指布殊有魅力,「夠聰明當總統」,只是不願或不懂反省。他指出由於老布殊連任失敗,布殊一上任便決意要做到父親做不到的事,故任內一直處於「持久競選」狀態,即「永不解釋、永不道歉、永不退縮、永不反省、永不重新考慮、永不妥協」,他認為伊戰最能反映這點。

新書恐打擊麥凱恩選情

除了伊戰,他亦批評白宮對05年卡特里娜    風災反應慢,在風災發生後一直處於「否認現實狀態」,令這場天災成為「布殊任內最大的災難」。白宮昨表示,在未讀到該新書前不會評論。有分析家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一直撐攻伊,奧巴馬    則強調反戰,新書內容難免會為麥凱恩帶來麻煩。

時間如此巧合,真係衰起上來有條路.

[ 本帖最後由 kcpw0n 於 2008-5-29 23:35 編輯 ]

TOP

2008-05-30
【明報專訊】白宮前新聞秘書及首席發言人麥克萊倫(Scott McClellan)狠批布殊(相關)政府操控輿論誤導國民的新書尚未推出,已掀起政治風暴。CNN記者耶林(Jessica Yellin)周三認同麥氏對白宮記者未克盡傳媒監察責任,還指控有新聞機構高層積極要她勿對布殊政府作出太批判的報道,矛頭指向她在03至07年間任職的美國廣播公司。

她說﹕「老實說,新聞記者團隊面對公司行政高層的巨大壓力,要確保對這場戰爭(伊戰)的報道手法,與國家高漲的愛國熱及(當年)總統的高民望一致。我在白宮的經驗是,總統民望愈高,新聞高層給我的壓力就愈大……他們會編輯我的報道、要我以其他取向做。他們會壓下批判的報道,試圖多報較正面的新聞。」

昔日副手轟麥氏「為錢叛主」

美國傳媒周三繼續披露麥克萊倫新書內容,麥氏指布殊在伊拉克看到「留下偉大名聲的良機」。他聲稱布殊攻伊的真正理由是要「改造中東」,但因他知道這理由不會獲得美國人支持,於是便以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為由,操弄傳媒發動文宣戰,為攻伊造勢。該書現已登亞馬遜銷量榜榜首。

布殊周二晚被告知新書內容,助手稱布殊深感「困惑及悲傷」。曾跟麥氏共事的白宮新聞秘書佩里諾(Dana Perino)稱﹕「他(布殊)不認得這是他所聘用、信任及一起工作的麥克萊倫。」布殊舊部亦紛紛反擊麥克萊倫,曾是麥氏副手的達菲(Trent Duffy)揚言他有如在布殊背後插一刀,指他「為錢叛主」。麥氏昨回應稱,自己沒一早提出質疑說出問題,可能是個錯誤,又直言不知布殊會否再跟他說話。

麥氏﹕沒一早說出問題是我錯

國務卿賴斯昨再度否認為攻伊誤導公眾,但麥氏同日受訪卻斥賴斯太逢迎布殊及其他同僚的外交觀念,而非提出質疑。有民主黨議員更提出國會應傳召麥氏作證。


CNN記者轟高層打壓報道,打壓國民知情權

[ 本帖最後由 kcpw0n 於 2008-5-30 12:34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