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網頁寄存 | 網頁設計 | 開網店 | 電郵申請 | Wordpress Hosting | 外賣平台 | 英語課程推薦 | 風水屋 | 房間風水懷孕 | Timway Testimonial | Wedding Planner | Wedding MC |

發新話題
打印

芬芳國粹耀環球

引用:
原帖由 dw194711 於 2012-10-23 15:18 發表
2139670

雨後空林圖      元 . 倪瓚
呢張係直接在電腦內存上傳圖片,雖然可以,但係電腦內存的相片就唔可以delete,否則貼羇相片又會調到亂晒大籠。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

TOP

威震武林、文武雙全的白鶴派宗師__吳肇鍾


吳肇鍾(1896-1967)字唯龕,號白鶴道人,所居曰聽劍樓。廣東三水西南鎮高豐村人,出生於澳門,家境清貧。吳自幼投名拳師黃林開門下,後更得父執輩之介紹,赴江西投拜白鶴派老拳師朱子堯為師,年盡得師法,技成返澳,為白鶴派宗師。20年代初在廣州設館授徒,與當時拳術大師顧汝章齊名於南粵。吳積極推廣白鶴派武術,廣東有此拳派,亦自吳始。曾任廣州國立中山大學、私立國民大學及各中學、社團國術老師。陳融嘗延聘家中,教諸子弟。一九三零年吳從穗赴港,任中華中學體育主任。戰時在澳門設館授徒,西洋拳師與較量,敗於吳手下,名乃大噪。回港後創白鶴體育會,任會長。門徒遍港、澳及南洋群島。性豪邁,精醫術,曾在香港中環設白鶴草堂吳肇鍾醫館。歷任香港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會長。吳書法勁秀,尤擅行草,取法王羲之李北海,並擬梁鼎芬之瘦挺體勢,跌宕縱逸。詩、詞、文學造詣甚深,曾兼任香港、澳門各中學國文教席數年。著有《白鶴派拳經劍說《白鶴草堂文稿》、《白鶴草堂詩詞初集》。惜過於嗜酒,終因醉後中風,卒於香港。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11-8 14:28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8 23:13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8 23:13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8 23:13

TOP

[轉貼]

白鶴派朱子堯,黃林開 - 「劉義打番鬼,越打越好睇。」...
朱子堯和黃林開開館時共稱白鶴派,黃林開更接受劉永福將軍邀請往越南教授他的軍隊和法兵近身時搏擊,當時便有「劉義打番鬼,越打越好睇。」的民謠,劉永福將軍便極稱這是歸功於黃林開教授兵隊有方。黃林開終覺赤手空拳和刀槍劍棍是難和法兵的炮彈鎗火爭長短的,他在越南教授兵隊兩年後便辭職歸返澳門,便復在澳門開館傳授白鶴拳技,他的有名弟子便是驚動武林的吳肇鍾等,吳肇鍾更向師伯朱子堯學習,所以他是技兼兩師的。

驚動武林的吳肇鍾...
吳肇鍾學成後便四出覓武林高手來較枝,眾所週知的便是打倒大力程華,在澳門將俄國大力士拋下擂台去,與少林羅漢門的著名孫玉峰打個平手,與廣陵七劍士之一的郭岐鳳劍術大師以劍會友成為知已,其它逸事更不勝枚舉,吳肇鍾的得意門徒是鄺本夫,陸智夫,陳克夫,區永年,鄧澤明,倪沃棠等。至今吳肇鍾的徒孫,已不知多少滿佈天下了。武術而外,他的文章,書法,和詩詞久已傾動文壇,尤以他用先秦諸子筆法寫成的白鶴派獅子吼拳經,文化界莫不推許為傑作。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9 19:0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9 19:0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9 19:01

TOP

吳肇鍾宗師佳作

紅菊       一九四八年
漸深寒訊漸難支,楚楚秋魂合寄誰。
處士幾曾甘淡泊,美人何止愛胭脂。
為澆俗慮寧辭酒,欲逗斜陽已滿籬。
開傍戰場餘血跡,西風又送小戎詩。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9 19:0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9 19:0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9 19:01

TOP

吳肇鍾先生佳作

燈塔
鑰鼇洋氣孰倫,飛狐白馬古關津。
九淵鱗介時相望,上界星辰與結鄰。
覺世未妨留色相,囂塵寧易著雲身。
昏天一顆靈珠在,探陸何須信鳥頻?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11 11:1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1 11:1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1 11:11

TOP

1954年 ,吳肇鍾門下弟子"白鶴三夫"中的陳克夫與吳家太極名宿吳公儀在澳門擂台比武,哄動港澳。



吳陳比武始末
http://www.alumni.cuhk.edu.hk/aavic/appendix2.htm


吳陳比武話當年
http://radiostory.tripod.com/newspaper11.htm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11-15 13:09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5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5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5

TOP

吳陳比武實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eS6tE9RhIg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1

TOP

再說吳陳比武

http://tw.myblog.yahoo.com/jw!wYaycYKRSUbP6arRttSUlA--/article?mid=63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1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5 13:41

TOP

陳克夫親述當年

http://tw.myblog.yahoo.com/chi-gong/article?mid=209&prev=-1&next=201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6 08:2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16 08:2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6 08:20

TOP

濠江感舊 ( 一九五五年)     吳肇鍾

盈盈春水沾雲碧,默默重愁墮海深。
物力自持終作土,天風吹緊不成吟。
輕裝壓夢寒欺骨,吞淚成潮日繞心。
此是舊遊攜手處,茫茫惟見月孤沉

陳吳澳門比武翌年(1955),吳先輩於澳門寫此。全詩愁懷重壓,五、六一聯猶見傷心。
想是舊地重遊,傷逝之作。武林宗,亦性情中人,可謂俠骨柔腸、劍膽琴心。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7 08:00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7 08:0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17 08:00

TOP



1933年,香港工商日報報導吳肇鍾先生與人比武事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9 17:0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19 17:0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19 17:00

TOP



吳肇鍾宗師當年設於香港中環大道中的白鶴國術體育會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2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2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2

TOP



吳肇鍾先生書法,雄勁挺拔,頗近二王、北海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1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1

TOP

花市漫遊     (一九五八年)    吳肇鍾

世轉滄波歲又闌,群芳入市氣猶寒。
人潮
捲過梅花畔,身似扁舟泊亦難。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1-23 17:41

TOP

丙午中秋沙田觀月歸臥有成   一九六六年      吳肇鍾宗師   

八極恢恢海鏡清,天雲低送一帆輕。
月光滿地樹先白,竹影窺窗夜更明。
酒氣釀詩增世味,西風攪夢入秋聲。
如今莫作觀濤興,蟋蟀階前最有情。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12-1 09:09 編輯 ]

TOP

六七年十月吳宗師遽然辭世,時港中騷人墨客、鴻儒碩彥均致輓聯、輓詩。茲錄數首,不乏佳構,其中有我三、數老師在,俱已物化。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2-4 07:44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2-4 07:44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2-4 07:44

TOP

引用:
原帖由 tiutiu111 於 2012-12-2 12:53 發表


難怪dw114711兄盡得師傳 ~    
我係最不中用果個。

TOP

引用:
原帖由 理魯竇 於 2012-12-24 11:07 發表
上環蓮香居茶樓內一書法,只識得一半,其他唔知寫乜,有勞黃大夫賜教。
唔好意思,冇上來好多日。那些字是一首七言絕句:

蓮葉芬芳不負春,香殘誰識種蓮人。
居心道悲零落,樓內燃箕煮荳頻。  (最後如此作結,真係契滿^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12-31 03:26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12-31 08:27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12-31 08:27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12-31 08:27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2013-2-17 09:13 發表


好多年前有個 friend 知我好埋 D 老餅, 笑我「抱殘守缺」, 靈機一觸之下就改鰹a陣呢個齋名。
好埋D老餅洁CMe too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我很認同 2013-2-19 10:28
  • LouisLee 威望 +59 我很認同 2013-2-19 10:28
  • LouisLee 金錢 +59 我很認同 2013-2-19 10:28

TOP

引用:
原帖由 dw194711 於 2013-2-19 10:08 發表


好埋D老餅洁CMe too!
先師康翁嘗為尊師治朱文"濟蒼倚聲"一印。知尊師生前雅好倚聲。望風懷想,常以未能一覽珠玉為憾。李兄可有尊師之倚聲佳構而賜示否?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2013-3-4 08:05 發表
節臨《西狹頌》2001


2249113
李兄,我與尊師略有淵源。你可知道他有那食物從來不吃的嗎?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3-3-6 11:55 編輯 ]

TOP

漢印

中國印章源遠流長,漢代是印章的興盛時期,漢印為後世金石家所取法。
漢印指漢至魏、晉時期的印章。文字的點畫比秦篆簡略、明快、熱烈,結構近於現代楷書,形體變秦篆的長形與漢隸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漢「將軍印」和「滿白文」,佈局方正平直,無板滯、乖繆、纖巧的習氣,歷來為篆刻家所重。



分類

「璽」是印章最早的名稱。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不過這「璽」的寫法或為[金爾]、或為[土爾],因材料為銅、土不同而名。秦統一六國後,制定一系列等級制度,在少府中設置了專門掌管印章制度的「符節令丞」。當時規定皇帝獨稱「璽」(從這時[金爾]都寫作「璽」),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稱「印」,且不能用玉。漢代基本沿襲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寬,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

「印」最早見於秦官印中,不過都是一些地方官用印才稱為「印」。《漢舊儀》中也規定:二百石至六百石的都「印」,而一般姓名印都稱為「私印」,新莽私印又有稱為「印信」或「信印」的。「印」的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章」漢魏將軍印一般稱「章」。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軍中急於臨時任命,而在倉促之間刻鑿成的,稱之為「急就章」。這類印是直接以刀在印面上刻鑿而成,往往天趣橫生,風格獨特,對後世篆刻藝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官印中「太守」、「御史」也有稱「章」的。



製作材料

以印質和印鈕、印綬區別地位高低。皇帝玉璽、虎鈕,皇后之璽螭虎鈕,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別為黃金印、龜鈕,銀印、龜鈕,銅印、鼻鈕。印綬也有紫綬、青綬、墨綬、黃綬等分別。



製作方式
漢印有鑄印、鑿印兩種。就實際出土文物來看,文官印仍屬鑿刻,如出土的「滇王之印」、「廣陵王璽」、「長沙丞相」等等,特徵就是有筆畫由印面至內呈現明顯的「V」型口。只是文官印字體多端莊,武將印有「急就」肆意之作。軍中為應急需,用鑿印。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 多謝分享 2013-3-7 08:10
  • LouisLee 威望 +5 多謝分享 2013-3-7 08:10
  • LouisLee 金錢 +5 多謝分享 2013-3-7 08:10

TOP

引用:
原帖由 dw194711 於 2013-3-6 13:36 發表
漢印

中國印章源遠流長,漢代是印章的興盛時期,漢印為後世金石家所取法。
漢印指漢至魏、晉時期的印章。文字的點畫比秦篆簡略、明快、熱烈,結構近於現代楷書,形體變秦篆的長形與漢隸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漢 ...
漢印舉隅

                                         
                                                                                                           軍曲侯印


    廣陵王璽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3-3-7 09:34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讚!讚!讚!讚!讚! 2013-3-7 08:1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讚!讚!讚!讚!讚! 2013-3-7 08:1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讚!讚!讚!讚!讚! 2013-3-7 08:10

TOP

漢印舉隅


安昌侯家丞                                                               



                                                        
                                                        白馬令印   (三國時製




漢邑長印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讚!讚!讚!讚!讚! 2013-3-8 21:01
  • LouisLee 威望 +59 讚!讚!讚!讚!讚! 2013-3-8 21:01
  • LouisLee 體力 +59 讚!讚!讚!讚!讚! 2013-3-8 21:01

TOP

漢印舉隅




淮陽王璽


                                                                          
                                          關內侯印









                                                                              
                                             漢委奴國王(漢時日本臣服於漢,受漢冊封)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讚!讚!讚!讚!讚! 2013-3-8 21:02
  • LouisLee 威望 +59 讚!讚!讚!讚!讚! 2013-3-8 21:02
  • LouisLee 體力 +59 讚!讚!讚!讚!讚! 2013-3-8 21:02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