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修理頂蓬布 | Mediator course | Hypnosis course | Dream Interpretation | NLP | English course |

發新話題
打印

芬芳國粹耀環球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 原作現存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曾經如此讚嘆蜀地(今四川)的景緻。這幅〈明皇幸蜀圖〉使我們得以想像那壯麗的山河。中唐時期,當唐玄宗正沈浸於長治久安之中,原本鎮守在邊疆的安祿山趁機造反,兵陷長安,迫使玄宗率領眾人離開京城避難,一行人輾轉跋涉,來到地勢險峻的四川。   彷彿一場演出中的舞台劇,沿著畫面下方的兩座橋樑望去,蜿蜒的河谷將觀者的視線引向白雲繚繞的天際,由此分割出三座壯麗的山峰。右側的山嶺間,身著紅色衣袍的唐明皇騎在馬上,領著一隊騎旅自後走出,正待過橋;畫面中段有一部分人馬在山下的空地上歇息,而更前方的隊伍則已深入左邊的峽谷之中。
  畫家在描繪崇山峻嶺時,以飽和不透明的青綠礦物性顏料層層疊染,然後再以清晰明確的墨線,勾畫稜角分明的輪廓,營造出山石塊面堅實的觸感。濃郁艷麗的青綠敷彩,除了令人聯想到大唐盛世的宮廷氣勢之外,同時也塑造了後人所謂青綠山水」的典範模式。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6 16:15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6 16:42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6 16:42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6 16:42

TOP

北宋三大家

       北宋三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寬三大畫家。開創了唐人所未開拓新畫風,較為完善了中國山水畫的面貌。

       董源字叔達,人稱董北苑。五代南唐時曾為後苑副使,後入北宋。他的山水畫承荊浩、關仝的傳統,變更方法,創用「披麻皴」,建立一種平和秀雅的風格。水墨學王維,著色學李思訓,墨氣淋漓,放縱活潑。工秋嵐遠景,大多畫江南真景,嵐色郁蒼,枝幹勁挺,平淡天真,表現出江南山水的特有情趣。
       李成,字咸熙,本是長安人,後遷居青州益都(今屬山東)營丘。人稱李營丘。山水初學關仝,後摹寫真景,自成一家。喜用直接擦拭的皴法,畫平遠寒林,又因好用淡墨,被稱為「惜墨如金」。作畫精通造化,筆盡意在,挺拔富於變比。
       范寬名中正,字仲立,因生性寬厚溫和,人呼「范寬」。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與李成齊名,世稱「李范」,他居住終南、太華山中,畫林麓岩壑,能「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因而自成一家。其山水畫峰巒渾厚,勢狀雄強,「得山之骨」。亦擅畫雪景。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3:54 編輯 ]

TOP

                    











                               寒林重汀圖    北宋 董源


                                                日本兵庫縣黑川文學院藏

董源《寒林重汀圖》 描繪隆冬時江南景色。圖中山丘靜穆橫臥,水汀幽深綿延,禿樹無言挺立,纖纖蘆葦瑟縮風中,溪上小橋空寂清冷,荒丘寒樹間的屋舍闃無聲息,構成蕭瑟淒清無人之境。畫家在彼岸坡丘旁以大筆橫拖皴出重重的沙汀,氣勢渾茫厚重,有別於此岸的蘆葦蕭蕭、水流緩緩,又從格局氣勢上打破了平均狀態。兩側坡嶺、樹木、沙汀、屋宇等似同實異,彼此呼應,使靜態圖畫具有內在動感。為畫面帶來節奏感和運動感。汀渚則用長披麻濕筆平拖,具有酣暢渾樸的特點。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5:30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運動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TOP

          寒林騎驢圖    北宋  李成


美國紐約大都市博物館藏

此為張大千氏大風堂舊藏,在大立軸上畫文人騎驢行於郊野,前後有童僕相隨。畫上古松有凌雲之勢,間有枯樹寒溪,頗有意趣。詩堂處張大千題以「大風堂供養天下第一李成畫」。畫幅下端又綴有長題,其中云:「米元章《畫史》云寶月大師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騎馬,一童隨,清秀如摩詰畫《孟浩然騎驢圖》,此云騎馬,一時誤書耳。」又云「松枝勁挺,松葉鬱然有陰,荊棘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貴神之狀,即此圖也。」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4:44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TOP

             雪山蕭寺圖    北宋  范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雪山蕭寺圖》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托出雪嶺高寒的氣氛。為范中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5:13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TOP

在北宋三大家稍前期,就是殘五代期間,有兩位非常重要而有代表性的畫家不能不提,他們就是荊浩、關仝師徒。後世以「荊關」稱之。

荊浩, 字浩然,山西沁水人,生卒年不詳。中國五代後梁畫家。是中國畫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他開創了北方山水畫派,與他的弟子關仝在畫史上合稱「荊關山水」。
關仝,長安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後梁畫家。早年拜荊浩為師,對荊浩作品「刻意力學,寢食都廢」,終於達到荊浩的境界並有創新,在當代出名。其所創造的山水號稱「關家山水」。
關仝的山水畫描寫西北關中一帶的山景,喜愛畫秋山寒拂、村居野渡的情景。關仝名下的作品有《關山行旅圖》、《秋山晚翠圖》等,上述作品由於筆法都不同,難以證明為真蹟。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8 14:20 編輯 ]

TOP


                      匡廬圖     五代後梁 荊浩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五代的隱逸畫家荊浩是水墨山水畫演變的關鍵人物,他將唐代吳道子的筆描與項容的潑墨技法結合,擴展筆墨描寫山水的能力。荊浩的畫風後來由關仝、李成和范寬繼承,演變成永恆不朽的巨碑式山水。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8 14:51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1

TOP


    關山行旅圖  五代後梁 關仝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代表作,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雲,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佈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干,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仝山水畫道之精深。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8 15:13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0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8-18 17:59 發表


我覺得國畫 (尤其寫意), 用心去看; 西洋畫, 用眼看.
Agree!
               

TOP

不久前,一位美籍猶太裔的退休教授給我寄來下面的連結,並附言:" This is truly fantastic. Don't miss it."

能令老美擊節讚賞,國粹應有它的份兒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_popup?v=GsTqmEeBKhw&vq=medium#t=44

TOP


        盛唐 韓幹    牧馬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盛唐 韓幹    照夜白圖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轉貼]   

牧馬圖畫一牧馬人騎白馬,牽一匹黑駿,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 1082 -1135 )題字:「韓幹真跡,丁亥御筆。」 依徽宗之題,本幅作者應是韓幹( 活動於八世紀中葉 ), 是唐玄宗( 712-756 在位 )時期的畫馬名家。 
  韓幹少年時在一家酒肆中當夥計,有一次,他到王維家中收酒錢,王維正好不在家,韓幹等著無聊,便撿起石頭在地上畫起人馬,王維看到了地上的畫,發現韓幹很有繪畫天份,於是出錢讓他去學畫。
  韓干最初向曹霸學畫馬,後來奉召入宮,唐玄宗命他向另一位畫馬名家陳閎學畫,但韓幹畫出來的馬,怎麼看都跟陳閎畫的不同,就問他到底是因何緣故?韓幹回答說:「臣本來就有很好的老師,陛下您馬廄裡上等好馬,都是我的良師!」原來韓幹是以真馬做為寫生的對象,所以他筆下馬的神采飛揚,畫法逼真寫實。 
  韓干的《牧馬圖》,生動地表現了駿馬的體態神情,準確、簡煉,真實。牧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動。他的另一幅《照夜白圖》,刻劃的馬四蹄騰驤,仰首嘶鳴,也具有生氣勃勃的特點。從畫風來看,牧馬人兩腮鬍須,體格高大肥壯,是為胡人相貌;馬匹神駿雄健,屬來自西域之品種。在造形上,黑白二馬健碩豐滿,生動逼真,但在線條的描繪上卻是細緻流暢。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0 14:45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20 14:45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20 14:45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20 14:45

TOP

[轉貼]

傳說,唐玄宗有兩匹心愛的「胡種馬」,叫做「玉花驄」和「照夜白」。唐代大畫家曹霸畫過這兩匹馬,可惜真跡已失。曹霸的學生韓幹畫的《照夜白圖》,流傳至今,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所謂「胡種馬」,又叫做「汗血馬」或「天馬」,原產於西域大宛國。大宛,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張騫通西域以後,大宛與西漢王朝往來頻繁。唐玄宗李隆基時,大宛與大唐關係更加密切。天寶三年,唐改大宛為寧遠,並將義和公主遠嫁寧遠國王為妻。寧遠國王向玄宗獻「胡種馬」兩匹。玄宗親自將這兩匹馬命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

    關於韓幹的馬,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一詩中,批評韓幹把馬畫得太肥,實際上,當時韓幹是照實際情況畫的,是寫真。因為是皇帝的寶馬,有專人喂養,除皇帝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所以養得膘厚肉肥。杜甫在另一篇作品《畫馬贊》中,稱韓幹畫馬「毫端有神」,這還是很公道的。

TOP


    盛唐 王維              雪溪圖                   原作現存何處不詳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2 14:49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24 00:1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24 00:1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24 00:11

TOP

[轉貼自 人民網]

王維(701-761,一作698-759)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山西祁(今山西祁縣)人。玄宗開元五年(717),以16歲少年中進士,仕途順利,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歸隱藍田輞川。他的詩,流傳千古,著名的詩句如「每逢佳節倍思親」,「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等,幾乎婦孺皆知。人們雖知道他還是一個畫家,但是恐怕大多對之缺乏明晰的印象,因為據考證現存的傳為王維的畫,都被判為後人臨摹或根本就是偽作。傳世的《雪溪圖》可以說是最接近於史載王維繪畫風格的一件作品了,絹本,水墨,縱36.6釐米,橫30釐米,無款,有宋徽宗趙佶題籤「王維雪溪圖」。原作不知存何處,我們所見的圖片恐怕還是翻錄於《中國名畫寶鑑》圖錄。圖下方一座木拱橋將觀者引入白皚皚一片冰雪世界,樹木凋零,人煙稀少,小溪的兩岸有茅屋四五間,溪中有一葉篷船,有船伕撐篙而行。情景冷漠蕭瑟。畫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襯兩岸之白雪,坡石有漬染似無勾皴,這正是唐代山水畫的一大典型特徵。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全圖採用俯視法,所畫場景之透視異常精確,無論比例、角度,即使以焦點透視質之,皆中規矩。

TOP

[ 續轉貼]

宋蘇東坡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謂「古來畫師非俗士,妙想實與詩同出。」然而王維的詩意,卻又無處不滲透著禪理:空、寂、靜、無、清、淡。為此可以不問四時,在《袁安臥雪圖》中,把雪與芭蕉同置一處,畫中禪意,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言「假如雪裡芭蕉含蘊什麼『禪理』,那無非像井底紅塵、山頭碧浪等等,也暗示『畢竟無』」。王維全家虔信佛法,他名維,字摩詰,而「維摩詰」乃是《維摩詰所說經》中一位通達甚深般若智慧的大居士。王維曾學李思訓大青綠金碧山水,但是他為了適宜在畫中表達空寂清靜的禪理,大力倡導「水墨為上」,這是一種單純地以墨色作畫的技法。所謂「墨分五色」,一般是指以墨色的「枯、濕、濃、淡、焦」的多層次的變化象徵性地表現所畫對象。顯然水墨畫比之重彩畫,更適合文人對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他首創「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乾時,用濃墨破淡、用淡墨破濃,相互滲透掩映,以達到滋潤鮮活的效果。《雪溪圖》可以稱得上運用這種墨法的傑作。水墨畫在唐代因文人畫家之倡導而興起,一千三百年來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畫的發展軌跡。唐宋畫山水以絹為畫本,多用濕筆,顯現「水暈墨章」的效果﹔元人始用干筆,「干筆皴擦」,在紙本上留下的墨色變化更豐富多彩。王維也因為倡導「水墨渲淡」,「援詩入畫」,而被明代董其昌推崇為「南宗之祖」,認為「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

TOP

京劇 打金磚   于魁智



京劇 四郎探母(坐宮)  于魁智 李勝素

               

張學良與于魁智

趙傑
  1996年6月,就在張學良決定在夏威夷定居後的兩個月,他迎來了95歲華誕。

中華民俗對逢五逢十的大壽,原本就格外器重,加之這又是張學良在異國他鄉定居後的第一個華誕,所以眾人商定,這次祝壽一定要辦得令他高興。思來想去,決定送一份讓他最開心的厚禮———唱京劇。這個動議一通過,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于魁智。

事出有因,還是在1993年,中國京劇院首次組團赴台灣演出時,張學良一連看了6場。于魁智在台灣首次亮相,一炮打響,被譽為「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須生。」當日張學良邀請主要演員到家中作客,介紹到于魁智就是唱《打金磚》、《文昭關》的演員時,連聲交口稱讚:「真是唱得好。」當他得知于魁智老家是遼寧遼中縣時,更是鄉情融貫,情誼陡增。

然而,當幾經周折同于魁智取得聯繫,得到首肯時,離祝壽只有十幾天時間了。幸好有關方面得悉這一動議,不僅十分理解,而且辦理手續中綠燈放行,一路暢通。時至6月1日晚5時30分,于魁智夫婦一行5人,已如期端坐在張學良面前。

前來祝壽的中國京劇代表團一行中,除了遼寧籍著名老生于魁智夫婦外,馬連良的小女兒、一級演員馬小曼等也在其中。張學森夫人一見到他們,就心有所痛地感嘆:「你們可來了,他(張學森)要是活著,看到你們來了,該多高興啊!」

壽宴上,于魁智首先代表中國京劇院和此行的藝術家,贈送了賀禮。這份精心蜜意的《壽字圖》,是用中國京劇臉譜精心繪製的。待張學良接受賀禮後,于魁智當場清唱了傳統京劇《上天台》。演唱中,他很合祝壽氣氛地將最後一句「又聽得殿座下大放悲聲」,巧妙地改為「準備下皇封宴慶賀功臣」。

板鼓一擊,胡琴一響,張學良精神就為之抖擻,合律擊節。于魁智唱過之後,隨之眾人紛紛獻上拿手好戲,刀馬旦馬小曼獻壽演唱的有《四郎探母》、《鳳還巢》。

演至中間時,張學良逢場作戲,道了聲:「今個兒高興,我也唱幾口過過戲癮。」在滿廳的歡聲和掌聲中,張學良即興演唱了《空城計》。一段下來後,他興致未盡,又是一出《武家坡》,接著是《借東風》……一連五六段才打住。他的表演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夫人趙一荻也和在其中開心地笑著。

馬小曼逗趣地對張學良說:「漢公,您唱的還是老詞,我教您新詞怎麼樣?」

張學良當真地認真起來:「好,好,你馬上就教。」說完,這一老一少果真就在掌聲中,一教一學地唱做起來。止了學唱,張學良說這是近50年來,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生日之一。祝壽進行了5個多小時,張學良仍然興致未盡,若不是趙一荻提醒,真不知要到何時才散席。

接下來在于魁智等逗留的7天中,張學良每日晚5時左右,都如約地趕到議定的親友家裡。待大陸來的藝術家唱過之後,隨後他就唱上幾段。也許與戎馬生涯經歷相關,他重複吟唱中的選段,總會有《失街亭》中「兩國交鋒龍虎鬥」,《斬馬謖》中「火在心頭難消恨」,還有《戰太平》中的「嘆英雄失勢入羅網」。

望著張學良那投入的神情,同張學良年齡相差60歲的于魁智對同伴說:「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張學良將軍,但從沒想過能見到他,這真是超越時空的晤面。而真正能維繫、促進海峽兩岸人民感情交流的,還是京劇,還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他們才是根基。」

這根基竟與知音通連。一日,張學良頷首趙一荻對于魁智說:「你們不知道,其實她唱得最好!」沒想到,坎坷人生的伴侶,還是京劇藝術的知音。臉上浮現著笑容的96歲老人表示,如果自己和夫人趙一荻身體狀況許可,他真盼望能夠以「老兵」的身份,回到東北遼寧老家看看親友。
                                                                  摘自《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孤島歲月》
                              2002-01-18 10:23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4 14:03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23 16:46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23 16:46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23 16:46

TOP

[轉貼京劇網]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簧」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淨(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3 14:30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8-23 18:32 發表


心有疑問...

孟小冬, 著名京劇女老生演員, 嗓音蒼勁醇厚,高低寬窄咸宜,中氣充沛,滿宮滿調,且無雌音 - source Wiki

if so, 非常男性化. 但其私生活, 多采多姿...

曾經聽過孟小冬錄音, 我覺得有雌音.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Jq1VXqBd6s/
我覺得她的雌音微乎其微,幾乎難以聽出。
的確是較為男性化,故與性格較女性化的梅蘭芳難以長久,最終離異收場,後來嫁與杜月笙。

TOP

   霸王別姬    梅蘭芳    1955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zhuanti/zgjj/2007-11/12/content_9213660.htm

TOP

[轉貼]
提起京劇流派,不得不提譚鑫培、梅蘭芳、楊小樓等一大串京劇名家的名字。一百多年來,京劇各個行當都出現了不少流派,如老生行中有譚(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岩)派,高(慶奎)派,馬(連良)派,言(菊朋)派,麒(麟童)派,楊(寶森)派等等。旦角中有梅(蘭芳)派,程(硯秋)派,尚(小云)派,荀(慧生)派等等。淨行中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等等。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5 12:59 編輯 ]

TOP

[轉貼]
京劇流派的發展也推動了京劇藝術整體格局的建設。一直到譚鑫培的時代,京劇是一個以老生為主的劇種。旦角王瑤卿的崛起,則使京劇開始了生旦並重的新格局。在王瑤卿之前,京劇旦角的表演,青衣重唱,花旦重念、做,刀馬重工架、武打,分工嚴密。王瑤卿集前輩旦行藝術之大成,進行創造。他突破了這種嚴格分工的界限,融匯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唱、念、做、打,開拓擴了旦行演員的新道路,促進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的發展,成為京劇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從藝、授藝60年,世稱「王派」,是清末以來傳人最多、影響最廣的旦行流派。

TOP

[轉貼自京劇百科]

四大鬚生  

30年代的觀眾喜愛聽京劇的老生唱腔,當時最負盛名的老生(鬚生)是: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被人們譽為京劇「四大鬚生」。  

馬連良(1901—1966),唱腔委婉、俏麗新穎,念白清楚爽朗,聲調鏗鏘,做工瀟灑飄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人稱「馬派」,代表劇目有:《十老安劉》、《串龍珠》、《春秋筆》、《將相和》、《赤壁之戰》、《趙氏孤兒》等。  

譚富英(1906—1977),擅長靠把戲,繼承了「譚(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風格,並發揮自己的特長,稱為「新譚派」。代表劇目有《定軍山》、《空城計》、《戰太平》、《擊鼓罵曹》、《將相和》等。  

楊寶森(1909—1958),根據自己嗓音寬厚有餘而高昂不足這一特點加以變化,唱工清醇雅正,韻味樸實濃厚,做工穩健老練,稱為「楊派」。代表劇目有《失空斬》、《伍子胥》、《擊鼓罵曹》、《洪羊洞》、《汾河灣》等。  

奚嘯伯(1910—1977)曾得到京劇名老生言菊朋的賞識,授以《擊鼓罵曹》等戲。代表劇目有《白帝城》、《寶蓮燈》、《清官冊》、《蘇武牧羊》、《法門寺》等,尤以《烏龍院》更負盛名。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5 13:22 編輯 ]

TOP




四大名旦

  
         在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結果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梅蘭芳(1894—1961),擅長青衣,兼演刀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實踐中,梅先生對京劇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飾,做了很多創造性的改革和創新。梅先生的優美大方的唱腔,雍容華貴的表演,對京劇的影響是極大的。梅先生不僅受到中國同胞的歡迎,也得到世界的歡迎。梅蘭芳曾率京劇團多次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是把中國戲曲傳播到國外、享有國際聲譽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對京劇的巨大貢獻和深遠影響而形成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和《穆桂英掛帥》等。

  程硯秋(1904—1958),演青衣,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高度結合,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編演過《鴛鴦冢》、《荒山淚》、《青霜劍》、《英台抗婚》、《竇娥冤》等戲,大多表演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尚小雲(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荀慧生(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溫柔一類婦女角色,以演《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等劇著名。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5 13:26 編輯 ]

TOP

[轉貼]
各主要流派的創始人
  
        鬚生:譚派-譚鑫培;汪派-汪桂芬;孫派-孫菊仙;汪派-汪笑儂;王派-王鴻壽;劉派-劉鴻聲;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
                    高派-高慶奎;馬派-馬連良;麒派-周信芳;新譚派-譚富英;楊派-楊寶森;奚派-奚嘯伯;唐派-唐韻笙
  小生:程派-程繼先;姜派-姜妙香;俞派-俞振飛;葉派-葉盛蘭
  武生:李派-李春來;俞派-俞菊笙;楊派-楊小樓;蓋派-蓋叫天
  旦角:陳派-陳德霖;王派-王瑤卿;梅派-梅蘭芳;程派-程硯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雲;筱派-筱翠花;黃派-黃桂秋
  花旦(青衣):張派-張君秋
  老旦:龔派-龔雲甫;李派-李多奎;孫派-孫甫亭
  淨角: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壽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
  丑角:王派-王長林;蕭派-蕭長華;傅派-傅小山;葉派-葉盛章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5 13:32 編輯 ]

TOP

戰樊城    余叔岩錄音  譚元壽配像



余叔岩《戰樊城》唱段,被視為余派經典唱腔之一,為京劇名段。余叔岩演唱講究字音聲韻,行腔蒼勁婉轉,諦聽之下可感受到很高的生命境界。清朝人楊靜亭於道光25年(1845年)出書的「都門紀略」記載,春台班余三勝演《戰樊城》伍員很有名。余三勝是余叔岩的祖父,多年的文化積澱,開展出余叔岩唱腔的高峰,令人喜聞樂見。十年出個狀元,百年始累積出­一個優異的戲人。唱腔之外,京劇還具有深刻的內涵,它不是淺嚐即止的短暫流行。戲中的信息在時空中流傳,警醒世人-- 《戰樊城》演人的選擇會有不同的後果。

《戰樊城》的故事敘說楚平王無道,強納子妻;太傅伍奢諫奏,反被囚禁。為斬草除根,奸臣費無極獻計,逼迫伍奢修書到樊城,誆其子伍尚、伍員進京,剪草除根。伍尚兄弟鎮守樊城,得信,伍員心疑不去,伍尚一人前往,果被平王連同其父斬首。又派大將武城黑領兵捕拿伍員,伍突圍,箭射武城黑,逃往吳國。  
見《左傳·昭公二十年》,《越絕書》,《列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及《史記·伍子胥列傳》。  

[轉貼,dw稍作修訂]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8 09:23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