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態度已經表明一切
擲鞋劍橋生拒認罪 溫總代求情 輿論籲布殊效法
2009-02-11
出庭顯緊張 最高可囚半年
【明報專訊】上周向中國總理溫家寶擲鞋的劍橋大學學生揚克,昨日在劍橋地方法院出庭應訊,被控「使用威脅、粗鄙或侮辱言詞或行為,意圖製造恐慌或煽動暴力」,他否認控罪,案件延至下月10日再審。揚克將面臨最高6個月監禁及罰款5000英鎊(約5.7萬港元)。揚克雖向溫總擲鞋,但事後卻獲溫總替他求情,懇請劍橋大學讓揚克繼續學業,英國《衛報》專欄作家昨天便將溫總求情與去年同被擲鞋的美國前總統小布殊相提並論,呼籲布殊應學溫總饒恕擲鞋者。
劍橋大學病理學系高級研究生、27歲德國學生揚克(Martin Jahnke),本月2日在溫家寶到劍橋大學演講期間,向溫總擲出一隻運動鞋,並高叫「大學怎能拜倒在這獨裁者腳下?」他昨日身穿黑色西裝皮鞋出庭應訊,臉色看來蒼白和有點緊張,整個聆訊時間少於10分鐘,他否認控罪,獲准保釋外出。
溫總盼校方讓其繼續學業
根據檢控官員的文件,揚克被控使用「威脅性、辱罵或侮辱性的語言和行為,意圖製造恐懼又或挑起暴力」。庭上,揚克被指「意圖導致溫家寶尷尬」。法官表示,由於他拒絕認罪,所以必須舉行審訊,若他下月不出席聆訊,就是干犯可判囚的罪行。
揚克亦將面臨大學紀律處分,劍橋大學副名譽校長理查德(Alison Richard)教授對事件「深感抱歉」,並指「大學是一處鼓勵深思熟慮爭辯而非擲鞋的地方」。劍橋大學將正式向揚克發出內部投訴,可能懲罰包括罰款、暫停學業及停學。
英國傳媒稱,揚克曾向朋友透露,對事件感到苦惱,已暫時逃離宿舍。他在劍橋大學從事研究達數年,工作涉及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及關節炎等,他亦是一名洞穴探險愛好者。儘管溫總遭擲鞋後隨即表示,「這種卑鄙的伎倆,阻擋不了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但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上周末表示,溫總呼籲劍橋大學讓揚克繼續學業,「希望校方可給予學生機會繼續學業」。溫總指揚克「缺乏對中國的認識」,並希望揚克「能明白自己的錯誤,尋求了解真正的、正在發展中的中國」。
《衛報》作家諷布殊欠人情味
揚克獲得溫總體諒,相比下,向布殊擲鞋的伊拉克記者扎伊迪(Muntazer al-Zaidi),現時的處境就艱難得多。《衛報》專欄作家漢森(Michele Hanson)便撰文諷刺布殊,指他當時沒有為扎伊迪求情,現在卸任總統後忙於退休生活及撰寫回憶,更加沒有時間為這事操心,加上布殊是首名被擲鞋的人,而扎伊迪現成了反對出兵伊拉克人士的英雄,「在這種情况下,布殊能夠(像溫總般)展露出同樣的人道人情味嗎?」
法新社/每日電訊報/衛報
相關搜索目錄: 運動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