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歷史何須認真,認真了解就知道原來香港華人太醒目,惟錢是途, DNA作怪, 羞家.
最死唔係戰後先係咁,由英人佔領香港已經一眼睇穿.
義士一千,契弟十萬
忘本者眾, 去HKU問鵀陷X多學生知道洪棨釗是何許人? 肯定99.99999999999%答唔出, 民主阿婆一樣唔識.
剪自持平中立,知識份子大報. 文中有關PLA的評論大可不必理會.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News.cfm?SpecialsID=162&
age=1&News=8ec0f1301c904faf0cc7e0ba994c470b80e04438b92e6d0383e26639182e27
【明報專訊】《解放軍報》早前在第四版底的一則新聞,令我對解放軍軍力評估有所改觀。報道指第47集團軍演習時,有坦克兵事先把目標作標示,又專用老兵射擊,並一早灑水防止塵土飛揚,方便瞄準,更把一般戰鬥環境向外胡扯宣傳為複雜環境。
解放軍傳統上是勇猛善戰的,然而,一場演習造假,揭示出解放軍中可能有不少投機取巧之徒,試問這種軍人會有從容赴死的勇氣嗎?
近日拜讀香港學者鄺智文、蔡耀倫的新作,《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深感此書難得呀!二戰中,香港保衛戰打了足足18天,但中外史學家一向極少評價,而香港人也大多對此毫無認識,偶有旅遊人士路過二戰炮台和機槍堡壘,多抱獵奇拾趣視之,缺乏應有的尊重。九七之後,香港社會也泛起一股奇怪風氣:親北京的建制派每每重點紀念中共領導的東江游擊隊的抗日戰績,對英國政府所領導的對日作戰卻甚少提及。
抵抗日軍的香港保衛戰中,不論英國人、中國人、加拿大人、印度人都有極為光輝的一面,例如:香港防衛軍第3連,當連長菲爾德中尉多次受傷後,第3連的戰鬥後段實際由香港大學學生兼華籍英軍下士洪棨釗領導,而洪棨釗最終也壯烈犧牲。
千里而來的加拿大軍隊,其中溫尼伯榴彈營,全是新兵且訓練不足,但在黃泥涌峽反擊戰中,此營B連的軍官一戰下來全部陣亡。而同營的A連士官長奧士本(John Robert Osborn),戰鬥中把日軍擲來的手榴彈悉數擲回,但最後一枚手榴彈掉進塹壕,他無法撿起擲回,便撲向手榴彈,奧士本當場陣亡,但保護了十多個同袍的生命。抗戰勝利後,港英政府也把浸會大學對面的九龍東軍營改名為奧士本軍營。
筆者20多年前在加國溫尼伯市就讀4年,一位姓氏(Clearwater)很特別的老師問我,你們香港人知否有「溫尼伯榴彈營」保衛香港一事?無知的我汗顏之餘都無從回應。《孤獨前哨》一書提及,共有911人的溫尼伯榴彈營,士兵大多是18至19歲加國青年,在香港保衛戰中,此營共傷亡及失蹤達336人,不少是遭日軍虐殺。
造假騙人固然教人齒冷,同樣,遺忘英雄也是另一種劣行,兩者本質上並沒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