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健康產品 | 心理健康 | 女性健康 | 健康檢查 | 膽固醇 | 脊醫 | 牙醫 | 激光矯視 | 減肥 | 香薰 |

發新話題
打印

曬太陽會唔會有皮膚癌

其實適度的曬太陽係唔會做成皮膚癌架,不過過度曬太陽, 令皮膚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中,會受強烈紫外線傷害,灼傷皮膚,同時會導致皮膚老化、乾燥,形成皺紋、起斑,像雀斑、荷爾蒙斑等;嚴重時,更會引致皮膚癌。

如果你想詳細知道更多,可以去下面個網睇下架!
http://www.hsbc.com.hk/1/2/chine ... /monthlyfeature#top

TOP

其實塗太陽油能起防曬效果,保護皮膚,然而,必須選擇合適的太陽油及正確塗抹才有效果。選擇「防曬指數」(SPF)在30或以上的太陽油,能起到較佳保護效果。
簡單而言,防曬指數顯示的防禦力如下:
「SPF 15」能抵擋93%紫外線
「SPF 30」能抵擋97%紫外線
一般戶外活動,宜採用SPF 30或以上的防曬用品!

TOP

其實搽太陽油呢, 應注意:
1. 塗得均勻:不能塗得太薄,否則無效,亦毋須太厚,讓人感到不舒服。
2. 早半小時塗擦:很多人忽略此點,應在進行戶外活動前半小時,預早塗擦,讓太陽油和皮膚發生作用,才起到保護效果。
3. 塗得徹底:所有外露的身體部位都要塗上,別只顧塗臉部,如手背等會接觸到陽光的地方都要塗上。
4. 適當補充:流汗、進行水上活動等,會令太陽油融掉,所以要適時補塗另一層,提供持續保護。即使塗了太陽油,亦不等如拿到全天候「通行證」,可以肆意走到烈日下曝曬。曝曬始終對皮膚有害,即使曬太陽,亦要避開中午至午後這些烈日當空、紫外線指數甚高的時段。

TOP

其實曝曬只是皮膚癌產生的原因之一,此外尚有其他因素,像身體上長出一些特別大的癦,有可能演變成癌。另外,若家族曾有人患皮膚癌,亦有較大遺傳傾向,罹患機會率相對高一點。

皮膚癌分為幾種:
1. 黑色素瘤(Melanoma):外觀和癦頗相似,但並非癦,而是皮膚突然長出的粒狀物;不過,有時癦亦會演變成皮膚癌。
2.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ncer):外觀不像癦般呈粒狀,而是皮膚增厚,如鱗片狀,顏色不一定是黑色。
3. 基底細胞癌(Basel Cell Carcinoma):有破損傷口,呈現珍珠色的丘疹。
曬太陽會令這些問題惡化,所以,這些皮膚癌很多時出現在身體外露的地方,如臉部、手背。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顯示,香港人的皮膚癌發病率較西方人少,但近年有上升趨勢,1994年有332宗新症,到2004年已有656宗新症,上升接近一倍。

TOP

係r,如果要預防皮膚癌,可從兩個層次觀察皮膚有否異變。首先,您可進行自我檢查,在外國,醫療人員以一套「ABCD」準則(ABCD Law)指導大眾作自檢:
A:Asymmetric,「不對稱」。觀察皮膚上出現的癦或顆粒,其外形是否對稱。若兩邊有很大分別,如一邊顏色完整,另一邊呈滲透散開狀,或兩邊的形狀差別很大,便須留心;
B:Border,「邊界」。觀察癦有否完整的邊緣。若呈現鬆散狀,顏色向四周滲入皮膚的,或呈波浪紋擴散的,便須留心;
C:Colour,「顏色」。觀察整顆癦的顏色是否均勻。若不均勻,如部份呈現棕色,部份呈現黑色,又有一點紅色,有可能由癌引起,便須留心;
D:Diameter,「直徑」。若整顆癦的直徑大於6毫米,便要留心有問題。若發現上述的異常現象,應見醫生作檢查。除了自檢外,亦可以進行定期的皮膚檢驗。這類檢查在外國較普遍,如澳洲,不少人每年會進行一次皮膚檢查,由皮膚科醫生仔細觀察皮膚,配合不同儀器檢查,檢定皮膚是否有異様,若懷疑有問題,會取組織化驗確認,以便及早診治,防止惡化。
一般而言,治療皮膚癌,大多施手術割除癌患部份。由於皮膚癌主要出現在外露的皮膚上,發現時往往未有擴散,痊癒率較高。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