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二戰德軍 Marder/Marten(貂) 反坦克殲滅戰車之簡介。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二戰德軍 Marder/Marten(貂) 反坦克殲滅戰車之簡介。

各位:這次在下要去簡介的是二戰軍的 Marder(貂) 反坦克殲滅戰車系列。  這系列分別有 Marder I,Marder II 和 Marder III。  要注意的是,它們並非是順序/依序地出現,最早出現的是 Marder II Sd.Kfz.132。 據在下所理解(希望無錯),利用軍坦克車/火鉋拖拉車之車底去開發的,稱為 Marder I,用自己的二號坦克車之車底去開發的,稱為 Marder II,而利用捷克38型坦克車之車底去開發的,則稱為 Marder III。

在1941年末軍為了增加其 Pak(反坦克鉋) 的機動性,把它安裝上不同的車底而開始去發展了 Marder 反坦克殲滅戰車系列。這種增加其 Pak(反坦克鉋) 的機動性之需要始於1941夏當軍遇上俄國的 T-34/76 和 KV 坦克車時,他們格外地更需要一種反坦克殲滅戰車,但他們更知道這只是一急就章去暫時應付問題直至另一更設計完善之方案能出現之前為止。

Marder 反坦克殲滅戰車系列除了是利用一些已過時但仍有效的坦克車之車底外,它們的火鉋是用本身的 75mm PaK 40 或用從1941夏大量捕獲的俄國的 76.2mm F-22 1936年型火鉋。  俄國的火鉋鉋膛要經過改造後才能去接受本身 75mm PaK 40 的彈葯。 當 75mm PaK 40 用穿甲彈時能於 1,000米內貫穿 116mm 厚的裝甲(與水平成直角)。  它們的火鉋郤只有極少的左右轉向角度,因此它們往往要靠頻頻轉向去瞄準敵車/敵人。 所有 Marder 的火鉋皆配上 ZF3x8 望遠鏡式瞄準器。
  
從1942年4至1944年5月,總共生產了2,812輛 Marder ,整個系列的車身都是頗高而令到它們容易被對方發現,而其乘員的裝甲保護也不足再加上車頂和或車尾是開放式。  雖然有這些不足但它們卻有效地為裝甲師、裝甲擲彈兵師和步兵師提供了一既機動而火力強大的反坦克武器。 第一批擁有 Marder II 和 III 的親衛隊師是第一(LAH)、第二(Das Reich)、第三(Totenkopf)和第五(Wiking)。 最後 Marder 系列雖被更好的 JagdPanzer 取替,但它們有很多仍服役直至戰事結束為止。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barbara 體力 +50 精品文章 2009-5-24 18:59
  • barbara 威望 +50 精品文章 2009-5-24 18:59
  • barbara 金錢 +50 精品文章 2009-5-24 18:59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Sd.Kfz.135(改裝自法國兵員運輸車/大砲拖拉機):  

在1942年5月,德國決定去把捕獲的315輛法國兵員運輸車/大砲拖拉機,Tracteur Blinde 37L (Lorraine)去改造成為反坦克殲滅戰---Marder I。 它的新火鉋是自家的 75mm PaK 40/1 L/46 反坦克鉋(鉋身比4仔F型的還長),而它被命名為:7.5cm PaK40/1 auf Geschutzwagen Lorraine Schlepper(f),SdKfz.135。  改裝涉及把原本的乘員艙換成一上部構造,以去加裝火鉋和一大型鉋盾。 那只有薄裝甲的上部構造只能為乘員提供些少保護。 火鉋能分別向左右作32度的轉向。  除了火鉋外,車上有一挺 7.92mm MG 34 機關鎗。  在同年的7/8月,生產了170輛而它們的首度服役,是在東部戰線上步兵師內之反坦克單位/營中,但最後被調回去法國給當地守軍之用。 諾曼第戰役的盟軍有碰上它,而往往誤認它為有機動能力的 88mm 反坦克鉋

乘員:5名

主鉋彈葯:40發

裝甲厚度:5-12mm

Marder I(改裝自法國兵員運輸車/大砲拖拉機)的圖片與照片: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Sd.Kfz.135(改裝自法國 Hotchkiss H39 輕型坦克車):

德國法國戰敗後,虜獲約600多輛 Hotchkiss H39 輕型坦克車而在1942年,有24架(有另一說法是60架)被改裝為反坦克殲滅戰車(其中最少有一輛是 H35 輕型坦克車)。  新火鉋仍是自家的 75mm PaK 40 L/46 反坦克鉋而這反坦克殲滅戰車的命名為:7.5cm PaK40(Sf) auf Geschutzwagen 39H(f)。  改裝工序是把鉋塔移走,再在車身加上一沒封頂的上部構造去乘載那新火鉋。   火鉋能分別向左右作30度的轉向,而車上扔是有一挺 7.92mm MG 34 機關鎗。 它們被分配給在法國駐防的部隊使用。           

乘員:4名

主鉋彈葯: ?發(沒資料)

裝甲厚度:10-34mm  

Marder I/Sd.Kfz.135(改裝自法國 Hotchkiss H39 輕型坦克車)的照片: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Sd.Kfz.135(改裝自法國 FCM36 中型坦克車):

德國法國戰敗後,虜獲約50多輛 FCM36 中型坦克車而在1943年,有10輛被改裝為反坦克殲滅戰車而那新火鉋仍是自家的 75mm PaK 40 L/46 反坦克鉋。  這反坦克殲滅戰車的命名為:7.5cm PaK40(Sf) auf Geschutzwagen FCM(f)。  改裝工序仍是把鉋塔移走,再在車身加上一沒封頂的上部構造去乘載那新火鉋。  沒有火鉋能分別向左右轉向多少度的資料。它們也是服役於法國

乘員:4名

主鉋彈葯: ?發(沒資料)

裝甲厚度:10-40mm

Marder I/Sd.Kfz.135(改裝自法國 FCM36 中型坦克車)的照片: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I/Sd.Kfz.131(改裝自本身二號輕坦克車 A/B/C和F型 的車底):

軍知道本身的二號輕坦克車已不適宜作為坦克戰鬥後,便開始把它改裝為反坦克殲滅戰車。 改裝是利用二號輕坦克車 A/B/C和F型 之車底,新火鉋是自家的 75mm PaK 40/2 L/46 反坦克鉋。  這反坦克殲滅戰車的命名為:7.5cm PaK40/2 auf Fahrgestell PzKpfw II (Sf)。  改裝工序仍是把鉋塔移走,再在車身加上一沒封頂、沒封尾的上部構造去乘載那新火鉋。 火鉋能向左作32度和向右作25度的轉向,而車上扔是有一挺 7.92mm MG 34 機關鎗。

由1942年6月至1944年3月,FAMO、MAN 和 Daimler-Benz 共生產了651輛。  此款 Marder II 分發給所有戰線上的反坦克營內(Panzerjager Abteilungen),從1942年7月服役至戰事結束。

乘員:3名

主鉋彈葯:37發  

裝甲厚度:5-30mm

Marder II/Sd.Kfz.131(改裝自本身二號輕坦克車 A/B/C和F型 的車底)的照片: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各位請看看以上那彈尾(較淺色,即裝了推進火葯的部份)是多麼的長,其貫穿能力是不難去想像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I/Sd.Kfz.132(改裝自本身二號輕坦克車 D和E型 的車底):

正如前述,這輛才是最早出現的 Marder II 反坦克殲滅戰車。 它是改裝自本身二號輕坦克車 D和E型 的車底(其路輪和懸掛糸統與 A/B/C和F型的不同)。   這反坦克殲滅戰車的命名為:7.62cm PaK36(r) auf Fahrgestell PzKpfw II, Ausf D1。 它的主鉋是用上了俄國的 76.2mm F-22 1936年型火鉋[德國則命名它為:76.2mm PaK 36(r) L/51 反坦克鉋],但鉋膛要經過改造後才能去接受本身 75mm PaK 40 的彈葯。 其中一些火鉋沒有裝上鉋口制退器而同樣地,所有車輛上扔是有一挺 7.92mm MG 34 機關鎗。

改裝工序亦是把鉋塔移走,再在車身加上一沒封頂、沒封尾的上部構造,但這次火鉋是放於那上部構造之上,因此車身是極高。火鉋能分別向左右作50度的轉向。 火鉋本身的鉋盾是延長了去為乘員提供額外的保護。

這反坦克殲滅戰車的發展始於1941年12月,而由1942年4月至1943年6月,Alkett 和 Wegmann 共改裝了201輛。  它們從1942年4月開始服役於反坦克營中,主要用於東部戰線上,至1944年初退役。

乘員:4名

主鉋彈葯:30發  

裝甲厚度:5-30mm

Marder II/Sd.Kfz.132(改裝自本身二號輕坦克車 D/E型 的車底)的照片: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II/Sd.Kfz.138 Ausf H(改裝自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

這款 Marder III 有兩型號,分別是 H型 和 M型。  先談 H型,它是利用了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去進行改裝。  火鉋是自家的 75mm PaK 40/3 L/46 反坦克鉋。 改裝工序亦是把鉋塔移走,再在車身加上一沒封頂、沒封尾的上部構造去乘載那新火鉋。  引擎在原本車尾的位置,因此戰鬥室是位於車體中部。  H型 的 H 是指後置引擎(Heckmotor-rear engine),而它被命名為:7.5cm PaK40/3 auf PzKpfw 38(t) Ausf H。   火鉋能分別向左右作30度的轉向,而車體前方安裝了一挺 7.92mm MG 37(t) 機關鎗[t=捷克]。

由1942年11月至1943年4月,BMM 總共改裝了418架而它們於1942末開始分配到反坦克營內。  它們有些曾服役親衛師和空軍師內,例如1942年在東部戰線的 LAH 和1943年在突尼西亞意大利之 Herman Goring師。  

乘員:4名

主鉋彈葯:38發

裝甲厚度:8-50mm


Marder III/Sd.Kfz.138 Ausf H(改裝自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的照片: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相關搜索目錄: 引擎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II/Sd.Kfz.138 Ausf M(改裝自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

M型 也是利用了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去進行改裝。  火鉋亦是自家的 75mm PaK 40/3 L/46 反坦克鉋。  改裝工序亦是把鉋塔移走,車身前體/車鼻改成一傾斜結構(增大了防彈能力)。  把原本在車尾位置的引擎移往車身中部再在車尾(即原本引擎的位置)上加上一沒封頂、有封尾的上部構造去乘載那新火鉋。 M型 的 M 是指中置引擎(Mitte-mid engine),而它被命名為:7.5cm PaK40/3 auf PzKpfw 38(t) Ausf M。 火鉋能分別向左右作21度的轉向,車輛上是有一挺 7.92mm MG 34 或 MG 42 機關鎗。

M型 是 Marder 系列的最後型號/變形,從1943年4月至1944年5月,BMM 生產了975架。  它於1943年5月分配到反坦克營內而服役於在所有戰線上。  在1945年2月1日,軍仍有350輛

乘員:4名

主鉋彈葯:27發  

裝甲厚度:8-20mm

Marder III/Sd.Kfz.138 Ausf M(改裝自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的照片: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相關搜索目錄: 引擎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Marder III/Sd.Kfz.139(改裝自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

這輛 Marder III 亦同是利用了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去進行改裝。 它的主鉋也是用上了俄國的76.2mm PaK 36(r) L/51 反坦克鉋,但鉋膛要經過改造後才能去接受本身 75mm PaK 40 的彈葯。 其中一些火鉋沒有裝上鉋口制退器,火鉋能分別向左右作21度的轉向,而車體前方安裝了一挺 7.92mm MG 37(t) 機關鎗。 它被命名為: Panzerjager 38(t) fur 7.62cm PaK36(r)。  改裝工序亦是把鉋塔移走,再在車身加上一沒封頂、沒封尾的上部構造去乘載那新火鉋。 這次火鉋亦是放於那上部構造之上,而火鉋本身的鉋盾是延長了去為乘員提供額外的保護。

自1942年4月至1943年,BMM 共改裝了363架。  它們主要服役於東部戰線上的反坦克營內。 從1942年7月至11月,有66輛分配到北非的第15裝甲師中,它們能有效去打擊鷹角的 Matilda II 步兵坦克車,因此亦被誤認為是有機動能力的 88mm 反坦克鉋。  

乘員:4名

主鉋彈葯:30發  

裝甲厚度:10-50mm

Marder III/Sd.Kfz.139(改裝自捷克號輕坦克車 LT-38 的車底)的照片: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這照片來自:www.wwiivehicles.com

***以上所有照片,除有註明的外,其餘的皆來自:www.achtungpanzer.com。***


你們也許會問,既然所有 Marder 反坦克殲滅戰車系列皆是開頂式(即沒封頂),若它們在行軍中、運輸途上遇上下雨時怎辦?  答案是軍會用帆布去遮蓋那開通的車頂。 你們再細看以上照片,便不難發現有些車輛的車身上裝有指向天的小鐵枝,作用便是用來去承托那帆布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Brother Khadafy:卡上校客氣、客氣了。  謝謝你的收看和提供的資料才是



Brother Jonny222:多謝你的收看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Brother Kenbondwong:謝謝你的收看和回覆。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Brother Kenbondwong:對,二戰德軍反坦克殲滅戰車的主要功能、角色,就是用來去伏擊對方的坦克車,而不是用來與對方的坦克車作"隻揪"。   



Brother 向問天:謝謝你的收看和回覆才是。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