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漢 主 教 有 關 禁 毒 問 題 訪 問 全 文 抄 錄
記者:李家文 被訪者:湯漢主教
記者:接觸神父,修女,校長或校監,其實都很多,近期發生青年濫藥事件,當中有部分天主教或修會學校,和其他學校都面對同一問題,其實天主教影響力都很大,有以往到現在都很多,主教你覺得會怎樣提醒學校,如大埔區,不如試用驗毒計劃幫助年青人,你作為很大的辦學團體的其中一個,你覺得甚麼方法才可以幫助年青人?
湯漢主教:我會提倡關愛,愛是最重要,如果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愛,溫暖,他們會比較極積,感受到人生有意義,然後灌輸正確的人生給他知道,可以得到,正確的人生包括高遠闊大的人生,不只我為我自己為生活在這世上,再進而使他們有朋愛的時候,他們感到愛的時候,知道生
命很寶貴,是一件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同時生命不只為我,我活在這世上,我來到這世上時,我受到恩惠,受到教育,我來到這世界上,接著當離開世界時,世界會更美好,這樣我們活得有意義,如果在宗教上來說就更高,甚至超乎現世,就算離開這世界,這世界那麼好,而且生命是永恆,得到永恆的生命,和上主連結在一起,是美麗的一件事,所以為何我們覺得苦悶,又覺得沒有朋友,所以吸毒來麻醉自己,所以你說如果驗毒這些,是退而求其次。
用嚇的方法,始終不是最好的途徑,最好的途徑是灌輸積極正面的人生觀給他們,感覺到愛的溫暖。
記者:可否說你個人不是很贊成驗毒的計劃
湯漢主教:這個我視它為其次。
記者:甚麼情況下,迫不得以才給天主教學校自己決定呢?
湯漢主教:讓學校自己,這個我不會提倡,我不會提倡驗毒,甚至可能有時會嚇到一些,而且他會更精鬼,他又會今天如果放假的時候,我便吸,如果返學的時候,我提早吸,吸完可以避了,驗不出,他又想其他方法,可以怎樣讓你驗不出,所以我覺得都是一個下策,其實不是真真正正的上策,上策是多點關愛,而且愛不只在學校,有時都配合家庭,整個大社會,一齊愛青年人,如果整個風氣是這樣,就正面得多,積極得多。
記者:其實我認識很多神父、修女,多年來都很好,好像我上次參加你們的傳媒研討會,修女都會想很多互聯網的方法溝通,但這些方法對部分年青人不行的時候,多不多神職人員向你請教呢?你們會否想內部開會,發通告大家一起傾,以往用愛的方法,未必所有年青人都感受到,還可以怎樣呢?
湯漢主教:我們集思廣益,其實主教都是聯系人,召集大家一起,如果我們認為都覺得不夠分量,愛得不夠深,我們就要自己,更加要加深那份愛心,然後自己用生活去感染別人,我想生活的感染很重要,比方感染到學校的老師,學校的老師一直將愛散播出去,這個便是諾貝爾和平獎德蘭修女的名言,她說,讓我們散播愛,由我們家庭做起,由近及遠,你的每個笑容,你一聲的問好,一聲的鼓勵,一個親吻,這些都是為天主的愛作見證,這會自然使到整個世界,更加溫暖,更有人情味。
記者:會不會再多些,你會和他們講再多些時間,其實我都知道他們很忙,很多教會學校的神職人員,會否請多些助理或找一些社工,每天再花多些時間和學生聊天,還是在開學前,大家傾下,有否構思下,開學前會否集齊天主教教會學校,談一下和想一想,這個會否是你們的方向?
湯漢主教:其實我都要向政府呼籲,特別是教統局,他們所謂推陳出新,有很多政策很多的內容,給老師灌輸給學生,但老師結果很多時疲於奔命,是否要思考一些,其實你向外國取經,固然是好,但不要囫圇吞棗,全部都取自外國,叫老師塞給學生,變了大家都很忙,忙到沒有時間去真真正正,有心去關愛學生,其實我們以前在昔日的時代,不是說以前一定較今天好,今天的人一定進步,其實老師很多時間和學生一起,關心他們,愛他們,當老師愛他們時,他自然上進,懂得如何去學習老師的芳表,如何去愛別人,去做一個學生,將來亦都會一個好的青年人,甚至一個對整個社會有貢獻,因為我覺得這些重要,不是因為求分數,你爭我奪地取名次,得了又如何,所以這不是強權、弱肉的社會,而是耶穌基督所說的愛,愛就要自己貶低自己,犧牲自己一些東西,然後讓第二個人得益,這時如果有這份精神時,慢慢大家反而聯合起上來,不是我希望打低你,希望你死,這樣的精神變了和禽獸無異,這個社會就會四分五裂,你爭我奪不是好現象,這不是我們宗教的取向,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社會,亦非社會以福。
記者:我知道很多神父、修女,不怕長時間,在學校很久,有些真的沒有時間和他們傾談,你會否安撫和他們傾偈,
湯漢主教:有。
記者:你會否開學前和他們聚一聚?特別是他們要做學校的校長、校監,聽他們有甚麼需求,會否每年都會?
湯漢主教:我在天主教裡有三百個神父,有超過五百位修女,連有病的,有老的,加起來,還有執事和修士近百,那麼多的人,但我上任以來,我自己設法每星期都抽數小時,和每位神父見面,我已經在過去數星期,見了二十八位神父,每位神父都給他一小時,和他們傾偈,請他們來坐下和我傾偈,問候他們,知道他們的困難,當然和修女,因為她們那麼大的隊伍,我又會參加她們會長的會議,大家了解下,男修會有男會長,因為我們男修會,有超過二十個的修會,女修會有二十八個女修會,所以有差不多五十個修會,我們很多時設法和他們接觸,這個是我初步的工作。
記者:所以會否之前個別見面,或修會見面,大約掌握天主教學校的情況,
湯漢主教:設法啦,盡我所能。
記者:會否想開學時去學校做講座?
湯漢主教:不可能,沒有可能,因為即使收縮了數目,目前仍有275間中小幼學,除了我們整個教區運作,很多時候還有很多,國內的教會弟兄姊妹來到,我們要接待他們,還有國際人士,他們來到香港,經香港入國內,去其他地方,我要接待,超乎我自己,非常能力微薄的人的能力,所以我想我暫時能夠做到是這麼多,一步一步來。
記者:聽聽他們的聲音?知道現在教會學校…
湯漢主教:我都喜歡聽,我們有,我們有教育事務處,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他有主教代表,主教代表之下自己還有助理等等一起,他們有一定的組織架構,收集各方面的意見來給他們,他們亦和我們開會,主教代表亦和我們開會,每月和我們開會,然後反映,我又要參加他們的會議,參加董事會,所以我都知道,但你說親自到學校,比較困難些。
記者:見修女和神父,聽到很多東西
湯漢主教:有,一定有。
記者:單獨見,會願意和你談。
湯漢主教:必需,必需,必需。
記者:家長反映有些擔心,現時很多學校都面對這個問題,但最近有兩間修會學校是這樣?你會否覺得問題影響到教會學校,你怎看?
湯漢主教:我覺得不會,不會。
記者:是否問題不只一兩間學校?
湯漢主教:不是,因為這個學校我肯定盡了他們所能,所做的能力,但是學校除了權輸正確觀念,給他們關愛之外,還要家庭和整個大社會,互相配合,不會是入了學校,變了全是乖仔,懂得化腐朽為神奇,成為由不正確人生的人,一下子變成懂得如何自愛的人,我想不是那麼快,都要家庭各方面的配合。
記者:報章寫明天主教名校都這樣,你會否有壓力?雖然大家對天主教名校,要求很高,他們很好
湯漢主教:我想謠言止於智者,不會。
記者:是否不要給這些學校壓力?
湯漢主教:我想當然不應該,但順其自然,他們既然是一間這樣的學校,都不是第一次,見慣風浪的人,我想不怕的。如果今次是第一次,開始習慣下,凡事都有第一次,學習下,學習學習。
2009-08-05
[
本帖最後由 fredng 於 2009-8-6 16:3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