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UGG | baby product | MD skinical | 環保袋訂造 | PROTOP | 鈙利亞阿勒頗手工古皂 | UGG Boots | Sheepskin Boots |

發新話題
打印

臺灣“烽火外交”,能挺多久?

臺灣“烽火外交”,能挺多久?

與臺灣有63年邦交的中美洲國家哥斯大黎加6月6日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成了陳水扁上任以來丟失的第6個邦交國。臺灣丟掉這個在中美洲經濟和政治發展都頗為出色的長期友邦,自然讓陳水扁政府捶胸頓足,痛批對岸的金錢外交攻勢,但更讓臺灣人民和關心臺灣的美國友人關注和深思的是,臺灣如何能走出這個對邦交國數字斤斤計較的誤區,在壯大自身政治和經濟實力的同時,也能吸引他國繼續同臺灣密切、友好地往來,維持臺灣在國際上基本的正當性。

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博士(Richard Bush III)表示,他對臺灣從兩岸的外交競賽中勝出的幾率並不樂觀。

“臺灣必須要對(失去邦交國)問題的核心做出誠實的檢討。今後,中國大陸的外交實力只會往上升,維持邦交國將會是場硬仗。臺灣必須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但是也應該面對現實的狀況,”卜睿哲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評論道,“簡言之,臺灣不應有過高幻象,但也不需陷入完全的絕望。

“臺灣主體意識”將邦交國推向對岸?

哥斯大黎加在6月1日就已經同中國大陸簽訂了建交公報,但是消息卻沒有馬上曝光。事實上,哥斯大黎加早在今年5月,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就顯現出求去的徵兆。當時臺灣以“臺灣”的名義申請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資格,而非像以往一樣只申請觀察員身份,哥斯大黎加竟然出人意料地投下否決票。事後,哥斯大黎加政府表示,他們不希望大會因為議事日程的更改而陷入癱瘓,他們反對的並非臺灣的會員資格。哥國的代理外交部長烏凱德(Edgar Ugalde Alvarez)甚至意有所指地說,以臺灣之名加入世衛是個很重要的決定,臺灣應該事先就同友邦溝通其立場,才不會導致友邦的誤會,暗示臺灣的決定多多少少是哥斯大黎加在世衛大會上立場丕變的原因之一。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東亞研究室主任容安瀾(Alan D. Romberg)就認為,臺灣和中國會繼續在國際舞臺上為邦交國而競爭,尤其是當中國認為臺灣還持續在國際社會上強力推動自己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時候。

“以‘臺灣’的名義申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或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都會被北京看作是臺北向國際社會推銷‘主權獨立’的舉動,這是北京完全不能接受的。”容安瀾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評論道,“中國不會同意任何具有‘兩個中國’或‘一個中國,一個臺灣’意味的安排。”

卜睿哲進一步推斷,臺灣在意識形態上的立場轉變也可能導致臺灣的友邦跟著轉向。可以說意識形態“能載舟,亦能覆舟”。

“有些國家最初之所以願意同臺灣建交,是因為認同臺灣的意識形態,反對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對這些國家來說,臺灣的民主制度有一定的號召力。”卜睿哲分析道,但是時過境遷,“根本上說,‘中華民國’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這些邦交國過去感到忠誠的物件。臺灣在近年來開始推動臺灣的政治主體意識,臺灣不再是他們所熟知的‘中華民國’了。這或許讓臺灣的邦交國感到有些困惑。”

外交“零和遊戲”的迷思

容安瀾直言,臺灣和大陸在國際上進行爭取外交承認的競賽已經行之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羅到大多數的國家承認北京而非臺北。卜睿哲更直接地表示,兩岸數十年來都在進行一場“投標大戰”(bidding war),競標對象就是國際社會上的其他國家,他們在意的是誰能夠提供最多的經濟援助。現今,中國在全球積極吸收資源,其採購能力也轉化成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對臺灣的中、南美洲邦交國的領導階層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因為這些國家的政治精英往往也是經濟精英。

“過去,臺灣金融資源豐富的時候曾經打贏過這場仗,只是時代不同了,中國、臺灣和世界的觀點也隨之改變,所有的跡象都顯示,目前中國大陸是處於上風。”卜睿哲說道,“如果金錢仍然是決定勝負的指標,臺灣將越來越難同中國競爭,只能在金錢外交上處於守勢。”

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Oscar Arias)對哥台斷交的評論或是最殘酷卻也最貼切的。阿里亞斯面對媒體時說,和北京建交的決定主要基於哥國發展經濟的希望,也因為臺灣對哥斯大黎加的經濟援助“不夠看”。

“我總是批評臺灣--我現在所說的和我以前告訴他們的一樣--如果你想要在世界上擁有朋友,你就必須大方一點。”阿里亞斯說,“考慮到臺灣的朋友如此少,臺灣實在沒有好好對待他們。毫無疑問的是,我們從中國大陸方面得到的幫助會更多。”

這一次臺灣丟掉了中美洲的重要邦交國,連帶動搖了臺灣同其在中美洲的其他邦交國,如巴拿馬、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等國的外交關係,為臺灣的外交處境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相較于人口龐大和經濟實力迅速上升的中國,就算能守得了邦交國一時,也守不了一世。臺灣如果繼續將兩岸的外交比拼看作是零和遊戲,長期來看只會造成畫地為牢的結果。

卜睿哲說,他可以理解臺灣島內領導人維持一定邦交國數目的政治意識,以及臺灣人民對一定邦交國數目的政治心理需求。如果臺灣仍然認為,維持15、20或是25個邦交國是很重要的,就必須重新審視現有的外交策略,試圖展現出更具技巧性的外交手腕,或是傳達出更能讓人同情的意識形態資訊,或是指出完全依賴中國大陸的危險性,以鞏固既有的友邦。

“維持一定的邦交數目或許能在兩岸協商的談判桌上為臺灣爭取到一些談判籌碼,但是邦交國數目的底線究竟應該是多少,我也沒有個底。”卜睿哲指出,“臺灣應該謹記,良好的、實質性的對外關係(而非邦交)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同美國--臺灣的主要靠山--更應該保持最佳的溝通管道。臺灣現在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數目博弈上,而非臺灣同對岸根本上的政治歧見--主權問題。”

哥國求去,骨牌效應將起?

在哥斯大黎加宣佈和中國建交後,臺灣外交部緊急在“烽火連天”的中、南美洲滅火,以防止骨牌效應在中南美洲蔓延開來。至今,巴拿馬和洪都拉斯政府反應最佳,表示會繼續和臺灣維持邦交,同時和中國發展經貿關係;巴拉圭在臺灣允諾幫她建立國會大樓並砸了2千萬美元為當地貧民修建房屋後,也暫時平靜下來;過去三年來,多明尼加同中國的貿易往來至少增長了4倍,但也很給面子地給了臺灣一個保證:至少會和臺灣維持邦交至2008年;但今年5月,尼加拉瓜副總統當面向臺灣外交部長表示該國“主權獨立,有權選擇和誰做朋友,”暗示尼加拉瓜同臺灣的邦交搖搖欲墜。

薩爾瓦多總統則在台哥斷交後說,如果臺灣和中國都允許的話,他們想要同兩岸進行所謂的“雙重承認”。臺灣早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就已經接受邦交國採取雙重承認的做法,以同時保持該國和“中華民國”及中國人民共和國的雙邊關係,只是都未能讓中方接受。

“雖然陳水扁政府能夠接受將中國和臺灣視為兩個國家的‘雙重承認’,但是考慮到中國逐漸增加的影響力,雙重承認發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容安瀾坦言道。由此看來,薩爾瓦多的努力很難成功,最後恐怕還是得放棄同臺灣的外交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邦交國同臺灣斷交後,臺灣是否會在該國設立辦事處以繼續非官方的往來,還是會“一走了之”,從此斷絕往來,端看臺灣同此邦交國的關係而定。據側面瞭解,2001年馬其頓和臺灣斷交後的結果就比較慘澹。當時馬其頓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同中國建交,讓臺灣駐馬其頓大使館倍感心酸,考慮到彼此的經貿往來幾乎不存在,臺灣移民又不多,臺灣政府遂毅然切斷同馬其頓的外交往來,至少在抒發心頭怨氣之時也能挫挫馬其頓的銳氣。按理說,台哥雙方的邦交持續多年,經濟往來算是可觀,臺灣僑民也不少,臺灣應該會繼續在哥國設立辦事處以有效處理雙邊關係。

說到底,外交保證歸保證,臺灣邦交國說翻臉就翻臉的例子也不是沒有。以這次的哥斯大黎加為例,2007年5月底臺灣聽聞中美洲友邦邦交不穩,外交部長黃志芳急急出訪該區,並在貝里斯同哥國的代理外交部長烏凱德(Edgar Ugalde Alvarez)會面。烏凱德在5月23日接受臺灣媒體中央社採訪時,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哥台邦交不會生變,哥斯大黎加更沒有做出什麼讓臺灣感到懷疑的地方。沒想到烏凱德的這一番“澄清”之話猶在耳中,哥斯大黎加就已經轉向,也難怪臺灣外交部次長張小月在6月8日明白表示臺灣不打算在當地成立“任何形式的辦事處或代表處”,暗示臺灣這次實在是被哥斯大黎加重挫了。

“臺灣島內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尤其這次同像哥斯大黎加這樣的長期友邦斷交,對臺灣來說,是一個頗大的驚嚇(big shock),”卜睿哲評論道。

WashingtonObserver


相關搜索目錄: 採購 融資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