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醫生:謝謝你〈給八十後一個對話平台〉 (2011年3月30日)
蔡元雲醫生:
看畢你的著作《與恩師的10堂課》,真為你所經歷的而感恩。很高興你願意和一眾青年人分享你的人生閱歷,你是盡心的,用愛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青年,以致我感到八十後並不是被孤立的一群;而且本人閱讀這書的時候,心裡亦產生很多共鳴,因此希望與你簡單分享我的經歷,盼望能和你亦師亦友。
細閱這書之前,本人並不認識你,只知道你是一位有名望的社會人士。及後與一位宣教師閒談間,她鼓勵我閱讀你所寫的作品,她也可算是我的恩師吧,因為她知道我有一個清晰及明確的方向,就是希望在青年事工上有份,所以她鼓勵我寫信向你表達意見前,先細閱書中內容。很奇妙,你所寫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觸動了我的神經,像是直接與我對話,使我在一星期內便看畢這本書,是我有史以來最快看完的一本書。說真的,內容比連續劇還吸引。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給「八十後」一個對話平台〉一文。本人也是八十後一分子,心裡的確懷著不少挫敗感、悲觀感……特別是挫敗感,香港的教育制度往往容易令人絆倒,公開考試獲取高分便是贏家。我希望可以和一眾青年人,甚至是九十後分享我的經歷,甚或是教導他們,因為我也經歷過會考失敗。還記得當時我接過慘不忍睹的成績單後,感到徬徨無助,完全失去方向。其後再接再厲,在第二次會考終獲得升讀中六的資格,雖然成績亦不算名列前茅,但想也想不到,現在我卻可在NOW寬頻電視,於廣大市民面前報道新聞,實在是一個神蹟。加上在工作裡亦讓我學會了信心的功課,真的令我成長了不少。香港青少年是聰明的,但他們往往缺乏信心,總給人一種比下去的感覺。
當新聞主播是很多青年人夢寐以求的工作,給人正直、可信及高薪厚職的印象,且親戚朋友會特別尊崇你;不過我未有因自己的身分而沾沾自喜,反之我的心態是出奇的平靜,因為我並不是要追求名與利,反而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前路,究竟甚麼工作能令我回饋社會?現在的職業真的是我要追求的嗎?亦有不少朋友提議我嘗試一些公關工作,但經自己一再深思後,我不禁問:若我得到了,我真的會開心嗎?近來,眼看愈來愈多有關青年人誤入歧途、放棄自己的報導,我想皆因他們沒有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加上父母過分溺愛,以致他們缺乏跌倒的經歷,抗逆能力總比較差;所以我決定立志幫助青年人,我不想他們再繼續沉淪,要協助他們尋找定位,重拾自信,存有盼望地活每一天。
我雖然年紀並不算大,但已感到時光飛逝,身邊同事已出現九十後了。我希望在餘下的日子活得更有意義,謝謝你的書,它對我有深刻的啟發。你的經歷真使我感動。
要分享的事還有很多很多,在信中始終不能盡錄,盼望能與你有面談的機會,加深彼此間的認識。盼早賜回音。
祝 身體健康
葉昇瓚謹啟
電視新聞記者
專欄:生命師傅
相關搜索目錄: 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