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學英文 | Esse益生菌護膚品 | 駿寶燃氣工程 Chun Po Gas | 解夢分析師證書 | 銅鑼灣乾炒牛河 |

發新話題
打印

[檔案] 柴灣成屋村

柴灣成屋村

先母以前告知我在柴灣成屋村家中出生的、

[ 本帖最後由 stary 於 2011-11-25 00:31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柴灣一帶相信早於宋朝時便有人聚居。當時來往浙江、福建和廣州之間的船隻,有時會在途經柴灣時到岸上取水。一八一九年重修的《新安縣志》並沒有提及柴灣。但根據柴灣原住居民藍氏的族譜以及羅氏族人所收藏的田契和稅契,遠在清朝乾隆年間;即公元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年間,有一些客家人進入柴灣,陸續建立了成屋村、羅屋村、藍屋村、陸屋村、西村及大坪村等六條客家村落,已在今日的柴灣建村。一八四一年的《香港政府憲報》記載當時的人口普查資料,柴灣僅是一條住有三十人的小村落,到了一八九一年增至二百零八人。當地居民以捕魚及務農為生,亦有部分村民以燒灰為業。
柴灣英文名稱是Sai Wan;這應該是柴灣的客家發音。因此,柴灣過去曾被稱為西灣。可是,雖然柴灣的地名已被糾正,但柴灣以東的小海灣『小柴灣』就一直被稱為『小西灣』。
一八四三年,英軍曾於柴灣設立軍營,但因軍人紛紛感染熱病,故其後將軍營遷至高地,即現時鯉魚門渡假村之處,並於附近設立炮台作為海防用途,即現時香港海防博物館之處。到了一九二五年,香港童軍於現時柴灣公園附近興建香港首個童軍營地。附圖約七0年代的柴灣


相關搜索目錄: 收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stary 於 2011-11-22 15:47 發表
柴灣一帶相信早於宋朝時便有人聚居。當時來往浙江、福建和廣州之間的船隻,有時會在途經柴灣時到岸上取水。一八一九年重修的《新安縣志》並沒有提及柴灣。但根據柴灣原住居民藍氏的族譜以及羅氏族人所收藏的田契和稅 ...
我發覺柴灣有原住民的墳墓, 但為何柴灣原住居民沒有丁權 ?

[ 本帖最後由 suewong 於 2011-11-23 20:59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收藏

TOP

引用:
原帖由 stary 於 2011-11-22 15:47 發表
柴灣一帶相信早於宋朝時便有人聚居。當時來往浙江、福建和廣州之間的船隻,有時會在途經柴灣時到岸上取水。一八一九年重修的《新安縣志》並沒有提及柴灣。但根據柴灣原住居民藍氏的族譜以及羅氏族人所收藏的田契和稅 ...
我都係香港出世,  小學時大陸來的同學叫我做香港仔, 點解我無丁權 ???????????


相關搜索目錄: 收藏

TOP

丁權只係新界原居民可以有....要牽涉寶安及新界原居民抗英接管租借新界事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oine90 於 2011-11-22 22:49 發表
丁權只係新界原居民可以有....要牽涉寶安及新界原居民抗英接管租借新界事件...
I know, 哭的孩子有糖吃...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11-23 20:58 發表


I know, 哭的孩子有糖吃...
我都知 ...........  把鬼 ....... !!!!!!!!!!!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11-23 20:58 發表


I know, 哭的孩子有糖吃...
孩子不只哭,還會打人。
港英接管新界後,不得不在反抗最烈,甚至可以說是打過仗的大埔、屏山、錦田三地以山頭據險率先設立警署,以武力象徵並有再鎮壓的預計。
(錦田蓮花地無險可守,警署設在凹頭,與屏山警署互相照應,並能眺望后海灣監視華界情況)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oine90 於 2011-11-24 20:41 發表

孩子不只哭,還會打人。
港英接管新界後,不得不在反抗最烈,甚至可以說是打過仗的大埔、屏山、錦田三地以山頭據險率先設立警署,以武力象徵並有再鎮壓的預計。
(錦田蓮花地無險可守,警署設在凹頭,與屏山警署互 ...
其實 、新界人有丁權是否因是租借地的原因!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oine90 於 2011-11-24 20:41 發表

孩子不只哭,還會打人。
港英接管新界後,不得不在反抗最烈,甚至可以說是打過仗的大埔、屏山、錦田三地以山頭據險率先設立警署,以武力象徵並有再鎮壓的預計。
(錦田蓮花地無險可守,警署設在凹頭,與屏山警署互 ...
to be fair, 他們的先祖性格剛烈, 是 ah Sue 的 cup of tea. 但演變成盲不講理/重男輕女...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11-25 16:51 發表


to be fair, 他們的先祖性格剛烈, 是 ah Sue 的 cup of tea. 但演變成盲不講理/重男輕女...
agree!!!

TOP

感謝巴士迷周先生的珍貴圖片及他的五十至七十年代柴灣巴士回憶。童年回憶總是特別美好,由於本人的童年也是於柴灣渡過,小時候也曾向母親了解過以往柴灣的巴士發展,加上書籍「二十世紀港島區巴士路線發展史」的出現,配合周先生的回憶,令我建立了以下的故事。
「在童年時代, 在下也是一個不拆不扣的巴士迷, 因早年柴灣區內道路狹窄, 而且人口不多, 還沒有巴士行走, 只有一條 由筲箕灣至石澳經柴灣路口的 9號 線巴士. 當年為了看看巴士, 走到現在的柴灣道口及後還遠至筲箕灣南安街(當年的 2號 及 8號 巴士總站) 因當時還沒有巴士往柴灣, 所以當年柴灣居民都要徒步上落有 [長命斜]之稱由柴灣至筲箕灣一段之柴灣道, 因此每當有空, 為了想看巴士, 便徒步落筲箕灣, 一看便[幾小時], 跟着又要行上 [長命斜] 回家, 每次為了巴士, 不以為苦. 簡直是[巴土痴], 現在想來, 可以用两個字 [痴] [儍] 來形容, 一笑。
當年行走的 9號 線巴士, 因對巴士的型號並不怎樣重要, 不似現在的巴士迷, 只知是银白色車頭有個英文 [T] 的單門巴士, 巴士上的坐位是有 [彈弓] 的, 不似當時同型的雙門 中巴只是木造座位, 後來才知這型巴士就是俗稱 [白水箱] . 同時當年在筲箕灣總站所見之巴士, 2號線全用雙門長身的 [白水箱] 但 8號線 還有用像貨車車頭, 巴士車身的巴士, 很似現在美國流行的 [黃色學童巴士]。」

周先生沒有告訴我這段回憶的發生時間,但從內容可以知道那時8號的總站仍是筲箕灣,即1955年之前。由於在1954年8月,中巴為配合柴灣平房區的發展,設立了一條來往筲箕灣至柴灣(總站設於大潭道口)的沒有號碼路線,可以知道這段回憶是1954年或之前。很難想像一個人要坐巴士,需要翻山越嶺的行上長命斜然後下山,回家時又要重覆相同步驟,少點毅力也不行。當然,市民亦可以坐9號到大潭道口下車,然後下山回柴灣,可以慳了一次上山的步程,但以當時的生活水平來說,這樣做似乎有點「奢侈」附圖1959.12.25

[ 本帖最後由 stary 於 2011-11-26 00:54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stary 於 2011-11-25 00:11 發表
其實 、新界人有丁權是否因是租借地的原因!
有朋友是新界史的學者, 未有中山徑, 已帶隊參觀半山古蹟.

他覺得最大原因是新界人反英抗日, 性格剛烈, 英人深懂懷柔 ...

TOP

回復 13# 的帖子

btw, 現在大潭道口通不到大潭道陽明山莊, 以前如何 ?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11-26 21:50 發表
btw, 現在大潭道口通不到大潭道陽明山莊, 以前如何 ?
相信妳是指大潭水霸至陽明山莊那條水塘道路\;現在不行、以前也不行,因那是限制道路!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11-26 21:46 發表


有朋友是新界史的學者, 未有中山徑, 已帶隊參觀半山古蹟.

他覺得最大原因是新界人反英抗日, 性格剛烈, 英人深懂懷柔 ...
就懷柔而言,佔領新界後,即在大埔、屏山、元朗凹頭三所警署旁,設立三所官立小學,其時稱國家學校(nation school)。
文攻武略也。

TOP

引用:
原帖由 stary 於 2011-11-27 00:16 發表
相信妳是指大潭水霸至陽明山莊那條水塘道路\;現在不行、以前也不行,因那是限制道路!
thanks...

Google map 話通, 去到童軍office, 就行不得, 非常狼狽...

btw, 點解限制o既 ?

[ 本帖最後由 suewong 於 2011-11-27 16:47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oine90 於 2011-11-27 08:17 發表


就懷柔而言,佔領新界後,即在大埔、屏山、元朗凹頭三所警署旁,設立三所官立小學,其時稱國家學校(nation school)。
文攻武略也。
香港近代史專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antoine90 於 2011-11-27 08:17 發表


就懷柔而言,佔領新界後,即在大埔、屏山、元朗凹頭三所警署旁,設立三所官立小學,其時稱國家學校(nation school)。
文攻武略也
老兄確有見地.

當時官立學校, 是父母的 dream school...

TOP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柴灣剛發展的情景,是我童年成長的地方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21# 的帖子

此圖應該攝於五十年代尾, 那時個巴士站遠離徙置區, 沙塵滾滾, 幼時不懂, 以為沙漠就是如此.

那年头一年一次到柴灣探我姑婆, 大人傾計, 小孩在空地騎單車, 跌了不小交.

聞說柴灣乃魚村, 不知海灣在何處 ?

TOP

七十年代中再回柴灣, 柴灣多了個興華邨, 巴士站搬了, 附近有一家地下茶室, 我到那裹揾「仔」, 每次出現, 雞飛狗走, 老板多得我唔少.


相關搜索目錄:

TOP

引用:
原帖由 牛奶蛇 於 2011-11-28 02:09 發表
此圖應該攝於五十年代尾, 那時個巴士站遠離徙置區, 沙塵滾滾, 幼時不懂, 以為沙漠就是如此.

那年头一年一次到柴灣探我姑婆, 大人傾計, 小孩在空地騎單車, 跌了不小交.

聞說柴灣乃魚村, 不知海灣在何處  ...
可看最頂一幅圖、柴灣乃小客家農村、不是漁村、只是後期填海後,增設避風塘、才變成有漁民之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此圖是柴灣原始模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