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檔案] 史大林格勒戰役

史大林格勒戰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又稱史達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陸軍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
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由於蘇聯政府害怕過高的傷亡統計會影響民眾,因此在當時拒絕提供詳細的傷亡數據。這場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的重要戰略轉折點: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1942年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聯士兵

背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其軸心國盟軍發動“巴巴羅薩作戰”,派出305萬大軍入侵蘇聯,並閃電般地占領了蘇聯西部大片領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連串打擊的蘇聯紅軍在當年12月進行的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了首次勝利。過度消耗的德軍由於缺乏應付冬季的戰爭裝備和穩定的供應線,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嚴重打擊,並在部分地區被反攻。
在1942年春天,德國的前沿陣地已經基本穩固。然而,由於中央集團軍群受到了很大削弱,德軍放棄了再次進攻莫斯科的計劃。部分德軍統帥希望攻擊蘇聯意想不到的戰略方向以求獲得快速的成效。而部分人尤其是希特勒,認為攻擊莫斯科這個目標過於明顯。因此,德國開始籌劃在北部或南部戰線發動新一輪攻勢。此外,由於美國在珍珠港遭到偷襲之後對日本宣戰,德國認識到時間頗為緊迫。希特勒希望能夠在美軍有機會加入歐洲戰場之前結束東線戰爭或盡可能削弱蘇聯。由於蘇聯南部地區有支撐蘇聯戰爭機器的高加索油田,聯繫中亞地區的伏爾加河以及大片農田,因此德國希望能夠挺進這個區域,盡可能地削弱蘇聯的經濟和戰爭潛力。


藍色行動
主條目:藍色行動
德國計劃調遣南方集團軍群全速進攻,迅速穿越俄羅斯南部以控制高加索地區的油田。這場夏季攻勢被命名為“藍色行動”(德語:Fall Blau)。參加行動的部隊包括第六集團軍、第十七集團軍以及第一、第四裝甲軍團。在1941年,南部集團軍已經占領了烏克蘭地區,並被調往計劃發動進攻的地區。

藍色行動:1942年5月7日-11月18日德軍前線的演示圖

然而,在戰略計劃中,希特勒進行了介入,並命令該集團軍分成兩個集團軍群。南部集團軍A軍群由曼施坦因和克萊斯特指揮,並按原計劃向南推進至高加索。南部集團軍B軍群包括弗里德里希·保盧斯率領的第六集團軍和赫爾曼·霍特‎指揮的第四裝甲軍團,其目標是東渡伏爾加河並占領史達林格勒。
希特勒如此重視占領史達林格勒,主要有幾個原因:這是伏爾加沿岸的主要工業城市,攻陷史達林格勒將保障進攻高加索地區的德軍的左翼;另外,該城市的名字正是希特勒的死敵史達林,如能攻占這個城市,將對對手造成極大的壓力。當然,史達林同時也對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的防衛非常重視。

TOP

戰役初期

藍色行動原定於1942年5月開始。但是參與該行動的部分德國和羅馬尼亞部隊正在克裡米亞半島進行包圍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直到當年6月,這座城市仍未被占領,因此這也迫使德國不得不數次推遲藍色行動。與此同時,蘇聯鐵木辛哥元帥領導南方面軍主力發動了第二次卡爾可夫戰役,卻遭到了慘重的失敗。
1942年6月28日,作為藍色行動的序幕,南方集團軍群在俄羅斯南部發起了攻擊。德軍的進攻起初非常成功。蘇聯軍隊在空曠的大草原上幾乎未進行有效的抵抗,便向東迅速撤退。雖然蘇聯曾試圖鞏固防線,但由於另一部分德軍從側翼進攻,導致了防線的崩潰。德軍將蘇軍兩次包圍,並殲滅大部份蘇軍。第一次是7月2日在哈爾科夫的東北部,第二次是在一周後米里洛夫的羅斯托夫-奧比拉斯地區。
同時,匈牙利第二軍團和第四裝甲軍團也對沃羅涅日發動了突襲,併在7月5日攻陷該城。
由於第六集團軍在戰役初期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戰果,希特勒便直接參与指揮,命令第四裝甲軍團南下加入南方集團軍A軍群。由於當地公路狹窄並且數量不多,導致了第四裝甲軍團與第六集團軍團陷入了交通的阻塞。兩個軍團為了疏導路面數以千計的車輛,不得不陷入停滯。這次遲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使進攻至少推遲了1個星期。由於進展緩慢,希特勒再次改變了主意,並命令第四裝甲軍團重新加入對史達林格勒的進攻。
到7月底,德國軍隊已經將自己的陣地推進到頓河對岸。於是德國人利用義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盟友的軍隊來鞏固防線。第六集團軍已經距離史達林格勒僅數十公里,而位於其南面的第四裝甲軍團也開始北上協助對這座城市的攻擊。在南面,A軍群已經深入高加索地區,但進展緩慢。他們也無法再對北面的B軍群提供支援。
於是蘇聯指揮層開始逐漸明確德軍的意圖。7月,蘇聯制定了保衛史達林格勒的計劃。紅軍在德軍攻入史達林格勒之前仍然向東移動。史達林格勒的東面是寬闊的伏爾加河,在河對面佈置了剛剛組建的第62集團軍,其指揮官是崔可夫,他的任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史達林格勒。


城中巷戰

為了增強史達林格勒守軍的鬥志,史達林下達了禁止城中居民撤離該城的命令。婦女和兒童們被召集起來修建防禦工事。8月23日,德軍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造成了一場火焰風暴,數以千計的市民死於不斷蔓延擴大的火區中,史達林格勒變成了一片瓦礫場。城中80%的居住區被摧毀。在城中進行最後抵抗的守衛任務落到了第1077 AA部隊的肩上。這支部隊中有許多沒有受過訓練的年輕婦女志願兵。儘管城中的部隊無法得到友軍的支援,但是這支部隊中的射擊手仍然頑強地堅守在崗位上,並且對德軍的先鋒部隊進行了有效的阻擊。第16裝甲師團不得不與1077部隊短兵相接,直至紅軍的全部37個炮兵中隊都被消滅或擊潰[1]。到了8月底,B軍群終於到達了史達林格勒北側的伏爾加河岸,而且開始準備渡河南下。在蘇聯防禦的最後階段,蘇軍只能依靠城中非軍事工廠的工人組成的“工人民兵”來進行抵抗。坦克在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但是只能由工廠的工人志願兵駕駛。這些坦克往往直接從兵工廠的生產線上開到了戰鬥前線,甚至來不及塗上油漆和安裝射擊瞄準鏡。
到了1942年9月1日,蘇軍只能冒險渡過伏爾加河來供給己方的部隊。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中,蘇聯第62方面軍正在頑強抵抗,他們利用每一座民房和工廠進行艱苦的巷戰。 城中的戰鬥異常殘酷艱難。史達林在1942年7月27日發佈的第227號令規定,凡是不服從命令而離開戰鬥崗位或者撤退的軍人都將被迅速擊斃。其口號就是“決不後退一步!”。攻入城中的德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死傷人數不斷增加。儘管德軍對伏爾加河東岸進行頻繁的轟炸,但是蘇軍還是從那裡得到了不斷的補給和支援。剛剛趕赴城中的紅軍戰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德軍的主要戰術是各兵種聯合作戰,非常重視步兵、工程部隊、炮兵和空軍的地面轟炸的協調。為了對抗這種戰術,蘇軍指揮官採取了貼身緊逼的策略,儘量將己方的前線與德軍貼近。這樣導致了德軍的炮兵部隊無法發揮遠程攻擊的優點。在城中的每條街道,每座樓房,每家工廠內都發生了激烈的槍戰。德軍把這種看不到敵人的城市防禦戰稱為“鼠戰”(德語:Rattenkrieg),甚至開玩笑說“即使我們占領了廚房,仍然需要在客廳進行戰鬥。”
在城中的制高點,一座名為馬馬耶夫岡的小山丘上,發生了最為殘酷的戰鬥。兩方軍隊不斷地交替占領這片高地。蘇軍在一次反攻中,竟然在一天之內犧牲了1萬名士兵。在一個大糧食倉庫里,兩軍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夠聽到對方的呼吸聲。經過數個星期的苦戰,德軍不得不從這個倉庫撤走。在城中的另一個部分,由揚科夫·巴甫洛夫指揮的一個小分隊占據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樓,並頑強地進行抵抗。士兵們在大樓附近埋設了大量地雷,併在窗口安設了機槍,還將地下室的隔牆打通以便通訊。這座頑強的堡壘後來被蘇聯人驕傲地稱為“巴甫洛夫大樓”。
由於德軍無法看到戰鬥結束的跡象,便開始調遣包括600毫米的迫擊炮等重裝甲部隊開入城內。然而在伏爾加格東岸的蘇聯火炮部隊將德軍置於其炮火籠罩之下。而城中的紅軍防禦部隊仍然利用廢墟進行戰鬥。由於城內佈滿了高達數米的瓦礫堆和廢棄建築,德國的坦克部隊毫無用武之地,而且即使坦克能夠前進,也會遭遇在樓頂的蘇軍反坦克武器。
此外,蘇聯的狙擊手非常成功地利用廢墟作為掩體,給德軍造成了極大傷亡。最為成功的一名狙擊手Zikan到11月20日為止已經擊斃了224個敵人。而日後成為好萊塢電影《大敵當前》中的主人翁瓦西里·柴瑟夫(Vasilly Grigoryevich Zaitsev)的原型。另外一名狙擊手也創造斃敵149人的紀錄。
對於史達林和希特勒來說,史達林格勒戰役都是事關成敗的關鍵一戰。蘇軍指揮部將戰略重點從莫斯科轉移到了伏爾加河地區,並且調動了全國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援史達林格勒。兩方部隊的指揮官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德軍的指揮官保盧斯得了眼部肌肉痙攣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見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著濕疹的病痛,以至於不得不將自己雙手完全包扎起來。
經過3個月血流成河的戰鬥,德軍終於在11月份緩慢地推進到了伏爾加河岸,並且占領了整座城市的80%地區,將留守的蘇聯軍隊分割成兩個狹長的口袋狀。此外,伏爾加河開始結冰,導致蘇聯不能再通過船運送補給品給城中守軍。儘管如此,馬馬耶夫高地附近的戰鬥和北部城區的工廠地帶的戰鬥依然非常激烈。其中,紅色十月工廠、拖拉機廠和街壘工廠的戰鬥為全世界所知曉。當蘇聯士兵與德軍進行槍戰的同時,工廠內的工人就在側旁修複損壞的坦克和其他武器,有的時候甚至就直接在戰場上修理武器。


史達林格勒城內的激烈巷戰

[ 本帖最後由 barbara 於 2008-6-23 21:15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工程 射擊

TOP

紅軍反攻

在圍城期間,協助防衛B軍群側翼的德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部隊都要求其指揮部增加援助。例如匈牙利第2軍團(裝備和訓練都很落後)負責防護史達林格勒北部200公里長的地帶。這使得其戰線拉得非常狹長,甚至在有些地段,只有一個野戰排來防守整整1-2公里的防線。而蘇軍在伏爾加河南岸保留了幾個攻擊點,這對B軍群構成了潛在的威脅。然而,希特勒過於關註攻城本身,拒絕了側翼部隊提出的增援要求。為此,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弗朗茲·哈爾德表示了憂慮和異議,結果,希特勒便在9月底將其撤職,任命庫爾特·蔡茨勒(Kurt Zeitzler)為新一任參謀總長。
到了秋天,負責史達林格勒地區總體戰略的紅軍統帥朱可夫開始在城外的南北兩側大規模集結兵力。德軍的北側顯得尤為虛弱,因為那是由裝備落後並且鬥志不強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軍隊組成的。朱可夫的策略是將德軍繼續牽制在城內,然後通過打擊德軍虛弱的外側來將德軍包圍在史達林格勒市區。這次戰略的暗號是天皇星行動,這與針對德軍中央軍群的火星行動相呼應。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實施天王星行動。由瓦圖京大將(Nikolai Vatutin)指揮的主攻部隊包括整整3個軍團(第1近衛軍團,第5坦克軍團和第21軍團),一共由18個步兵師,8個坦克旅,2個摩托旅,6個騎兵師和1個反坦克旅組成。在進攻的前夕,羅馬尼亞部隊似乎已有所察覺,不斷向總部要求增援,但是遭到德軍總部拒絕。負責防衛德軍第6軍團側翼的羅馬尼亞第3軍團,由於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並且缺乏精良裝備,僅僅在戰鬥發起一天之內便被蘇軍粉碎。
11月20日,蘇軍在史達林格勒南部發動第二輪攻勢。負責防衛該地區的羅馬尼亞第4軍便首當其衝遭到了攻擊。主要由騎兵隊組成的羅馬尼亞人迅速被殲滅。此後蘇軍迅速向西推進,並於2日後在卡拉赫城區會合,完成了對史達林格勒的包圍。約25萬德國、羅馬尼亞和義大利的部隊以及部分克羅埃西亞軍隊和雇佣兵陷入了這個包圍圈中,同時也包括城中尚在戰鬥的數萬蘇軍士兵。被包圍的只是德軍第六軍團的一部分:約5萬人的部隊被分割在包圍圈之外,另有髮型只留右半邊金髮之名將赫爾曼·霍特領導納粹最精銳,火炮威力強大的黨衛機械化摩托軍約五萬德援軍,離史達林格勒僅距廿五公里即無法再推近救援。蘇軍取得的成功主要歸功於所開發的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綽號「史達林的管風琴」,外觀是集束多炮管彷彿管風琴,發射時會嗡嗡作響彷彿教堂管風琴為敵軍演奏葬儀哀樂),這種武器在摧毀敵軍的坦克方面有著近乎完美的表現。卡秋莎火箭炮可以在一部機動車輛上同時發射多達48枚的火箭彈,這些火箭彈的落點之間只相差1米左右,因此極少有目標可以逃脫這種武器的攻擊範圍,德軍友軍巴爾幹半島集團軍近30萬大軍幾乎全滅無活口。
11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開演說中表示決不會從史達林格勒撤退。德軍指揮部急於讓德軍在包圍圈西部取得突破,然而德軍空軍司令戈林卻聲稱空軍有能力通過“空中橋梁”為第六軍團提供補給。一年前在迭揚斯克包圍圈中的成功空運紀錄使得德軍將領依然幻想通過強大的空軍運輸力量來維持第6軍團的戰鬥力。然而兩次空投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規模的不同。第六軍團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軍隊編成單位,幾乎相當於普通德國軍團的兩倍。另外,同時被包圍的還有第四裝甲軍團的一部分。事實證明德國空軍根本沒有提供如此大規模部隊的供給的運輸能力。在克裡特島戰役後,德國空軍的實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復,而且其每天300噸的運輸上限也無法滿足兩個軍團每天500噸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計劃,並且再次強調被圍困的部隊決不能投降。
空投計劃很快就遭受失敗。嚴酷的天氣條件和蘇軍強大的防空炮火使得德軍的空中橋梁無法得以維繫。據統計,德軍只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資,而且這些運輸飛機還要從包圍圈中運送傷病員回到後方。第六軍團漸漸感受到饑餓的威脅。
而在另一面,蘇軍在不斷加強對史達林格勒的包圍圈,而且開始了積極縮小包圍圈的行動。12月份,德軍部隊組織的企圖從南部解救被圍部隊的冬季風暴行動遭到了蘇軍的成功阻擊。俄羅斯嚴酷的冬季開始展現其恐怖的威力。伏爾加河面的冰層逐漸變厚,因此蘇軍可以更加便利地補給己方部隊。而包圍圈中的德國人卻消耗了所有取暖的燃料和醫療用品,每天都有數千名士兵死於饑餓、嚴寒和營養失調。
1943年1月,蘇聯紅軍發起了又一輪攻勢,代號為土星行動,試圖突破頓河地區的義大利軍防線,並攻取羅斯托夫。如果這次行動成功,德軍南部集團軍的餘部將被完全圍困在高加索地區。德軍建立了一種流動性防禦體系,使得少數單位的部隊就可以防禦住各個城鎮。蘇軍始終未能接近羅斯托夫,但是這次行動迫使曼施坦因將A集團軍群滯留在高加索地區,並且與史達林格勒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離。事實上,第六軍團已經完全失去了增援。但是這一消息並沒有透露給城中的士兵。一些軍官試圖說服保盧斯不顧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圍。但是保盧斯害怕背上違抗軍令的罪名,因此堅持按兵不動。


蘇軍形成的“鐵鉗攻勢”

[ 本帖最後由 barbara 於 2008-6-23 21:14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野戰

TOP

蘇聯獲勝

「第六集團軍無線電台即將關閉!俄軍已經攻佔!打垮布爾什維克萬歲,天佑德意志!」1943年2月1日,被包圍的第六集團軍,向柏林發出最後感動德國人的著名電報,從此斷訊並投降。
深陷重圍的德軍開始從史達林格勒郊區向城區收縮防守。Pitomni機場和古姆拉克機場(Gumrak)的陷落意味著德軍的空中運輸和傷員撤退行動的徹底結束。德軍的食物和彈葯都極度匱乏。儘管如此,德軍仍然頑強抵抗,因為他們相信蘇聯人會處死投降的軍人。相反,蘇聯人也被包圍圈中的德軍龐大的數量感到驚訝,因此繼續加強包圍圈的鞏固。在史達林格勒城中再次爆發了激烈的巷戰,不過這次被逼到絕路的是德國人。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的稱號。鑒於以往從來沒有如此級別的德國將領被生擒,希特勒也希望保盧斯能夠戰鬥到底或自殺殉國。但是,當蘇軍攻入德軍設在百貨商場內的司令部時,保盧斯選擇了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圍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中的其餘德軍宣佈投降。91000名極度饑餓勞累的德軍士兵被俘獲。讓蘇軍大為驚喜並同時讓德軍極為失望的是,戰俘中包括22名將軍。希特勒對這位新陸軍元帥極為失望,並公開說“保盧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榮的殿堂,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退卻。”
投降的91000名戰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還,並回到了故土。由於大多數士兵本身已經營養不良,缺乏醫治,加上紅軍將他們發配到蘇聯各地的戰俘營中進行強制勞動,使得大多數人死於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十幾位高級軍官被帶往莫斯科,用作蘇聯的政治宣傳工具。包括保盧斯在內的軍官們發表了反希特勒宣言,並向德軍部隊大肆宣傳。瓦爾特·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將軍甚至提出從德軍戰俘中組建一支反希特勒軍隊,但是蘇聯沒有接受這個建議。直到1955年,這些高級戰俘才被遣送回國。
儘管在戰役結束前數星期,德國的官方媒體已經停止報導相關的有利消息,但德國民眾還是直到1943年1月底,才瞭解到在史達林格勒發生的悲劇。這並不是德軍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是這次失敗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戰略意義上,都是其他戰役不可比擬的。2月18日,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柏林發表了著名的Sportpalast 演說,鼓動德國國民接受總體戰的理念,即利用全國的一切資源和力量來戰鬥到底。

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史達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於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始終無法得到準確統計。在戰役最後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的精銳之師第六軍團的全部和第四裝甲軍團部分。許多學者估計軸心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共傷亡60萬人,其中包括:30萬德國軍隊,15萬羅馬尼亞軍隊,7萬義大利軍隊,5萬匈牙利軍隊和5萬左右的蘇聯投降部隊。德軍傷亡人數中陣亡和俘獲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同時,蘇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傷亡總數達到約30萬人。在德軍攻入城區的短短1星期內,超過4萬蘇聯市民被殺,而在整個戰役中犧牲的平民人數沒有準確的統計,但可以說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德國陸軍元帥保盧斯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ahui123 於 2008-6-25 08:56 發表
But the failure of Germany is because of 希特勒's interference.
雖然希特勒剛復自用,喜歡以內行領導外行,這些對戰敗佔了非常重要的部份。但是此戰役中德軍仍有很多可敗之道。

首先,蘇軍在42年夏天開始懂得戰略撤退,將部隊有計劃地退往有利地形,而不再如一年前在基輔等地硬撐作無謂犧牲,以保實力。而且當時在戰場上蘇聯的指揮官(朱可夫)一如上文所說將德軍拖入城內,在廢墟中打近戰,令他們無近接火力支援之餘,打擊他們兵力及士氣(蘇軍多到打完一批又有一批---因為最多是人。但德軍在巷戰中只加派了5個工兵營---另一原因是根本不是太多士兵有近戰訓練及經驗,派出去亦未必有用)。再者,當時在城內負責文宣的蘇軍政委,在宣傳技巧及恐嚇上的煽動性及威嚇性的效果都是驚人的,令城中反抗簡直是歷來最硬嚥的(當時的蘇軍政委指揮是誰,赫魯曉夫是也)。

在整個藍色計劃的過程中,德軍其實有不少插曲,甚至是非常小但可以是致命的錯誤:例如發生過軍官墮機,懷疑導致情報洩漏。油料不足,攻勢曾停頓。Paulus(第六軍指揮官)失機,令俄軍有兩個軍團逃入城內作持久戰(Paulus本身的性格是一個順從命令的參謀,而不是一個指揮官)。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barbara 體力 +20 我很贊同 2008-6-25 23:19
  • barbara 威望 +20 我很贊同 2008-6-25 23:19

TOP

thank you for share this history.......that's great if you can share more ........I know you are always busy in the shop.....but you still keep posting .....thank you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太平洋艦隊)
導彈防禦系統&宙斯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神盾導彈驅逐艦及巡洋艦

TOP

歷史的重要轉折點
非要戰才能保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弱肉強食自然法則 只是當自己面對時可有面對的勇氣與表現

TOP

不過, 最重要的還是庫斯克戰役, 這場戰事之後, 德國再無法取得主動了.

TOP

THX.................................

TOP

thanks for sharing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