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英語課程 | Causeway Bay order food | 職業英語 | 化妝課程 | Wedding Photography | 天窗卷布更換維修 |

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十大宰相,你最鐘意邊個?

引用:
原帖由 tram_boy 於 2006-10-9 10:59 AM 發表
管仲雖好,但只輔助齊桓公成就一方霸業,而且不能勸桓公除去身邊小人如「易牙」等人,導致日後桓公被小人囚禁餓死,未能最好。
不盡然, 管仲死前力勸桓公除小人清君側, 但問題係管仲所言切唔中要害: 臣下權重而君權輕, 而桓公老矣, 精明不足, 以致親近小人(豎刁, 易牙, 衛公子開方等)而又控制唔到佢哋, 最終身死無人收屍
就係因為管仲大權在握, 所以可以任用呢班小人(因為佢哋雖然係害蟲, 但始終有用)而又唔會令君主受制於人. 唔係管仲老病的話, 佢應會親手郁咗佢哋

TOP

略談關於張居正的事, 與明朝廢相而任用大學士:

關於上述有人提及[明史]中對張居正之評價, 可嘗閱以下數則:
[明史-卷二一三-張居正傳]: 尊主權, 課吏職, 信賞罰, 一號令. 雖萬里之遙, 朝下而夕舉, 自是政體為肅.
......
通識時變, 長於任事, 不可謂非幹濟之才. 而威柄之操, 幾於震主.
......
居正既歿, 言者攻之不已. 詔盡削居正官秩, 宣示天下, 謂當剖棺僇屍, 故終萬曆之世, 無敢白居正冤者.
[明史-卷二二九-吳中行傳]: 居正遭父喪, 中行論其不當奪情, 庂是受廷杖. 其明日, 鄒元標復事, 亦廷杖.
[明史-卷二二九-趙用賢傳]: 與中行俱論居正奪情, 同被杖, 肉潰落如掌, 其妻腊而藏之.

吳中行與趙用賢等朝臣對當時張居正推行"奪情"之非議, 合乎人情, 言辭間亦無譏諷過分之處, 但竟然受廷杖之刑, 最後還落得被罷官的下場, 此舉已超越嚴整官員, 已屬專權了, 不得不為之心寒.
[明史]所記張居正逞權, 大致如上. 其權力大致已超過之前的嚴嵩, 幾近後來之魏忠賢.

補充:
[四庫總目-卷一七七-張居正太岳集提要]: 神宗之初, 居正獨執國柄, 後人毀譽不一, 迄無定評. 要其振作有為之功, 與其威福自擅之罪, 兩俱不能相掩.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三五-張居正久病百官齋禱之多]: 魏奄生祠徧於天下, 人皆知之. 而萬曆中張居正臥病, 京朝臣建醮禱祀, 延及外省, 靡然從風, 已開其端.

雖然張居正後來有為其平反, 且受讚譽甚多, 然而其受之負面評價以至身後詆譭並非全無道理. 其之所以後來得罪, 是由於其嚴以馭官, 嚴於馭豪, 嚴於馭富, 最終是一如秦始皇般勤政而不愛明, 但因為其生時權傾朝野, 所以到身故後百官才敢群起攻之.

關於廢相與大學士(閣臣):
[明史-卷七二-職官志]: 六部尚書, 秩二品. 洪武十七年, 倣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 秩五品.
可見原來之大學士品位甚低, 以宋制論, 只為文學侍從.
明太祖罷相, 蓋自有因, 然而無關胡惟庸案. 胡惟庸伏諸前兩年, 明太祖已禁六部關白中書, 胡案結後罷中書省而立四輔(補官), 不久又廢, 後來用大學士, 旨在分拆臣權, 從而君上大權在握:
[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二-閣臣事寄]: 高皇帝自丞相胡惟庸謀逆, 革中書省, 置四輔官, 秩從一品, 以代丞相. 至洪武十五年, 以王大中敗事革四輔, 置殿閣大學士, 以備顧問...... 建文朝, 以尚書卿寺參國政, 方孝孺僅文學博士, 亦預政地, 無殿閣之名. 文皇即位, 始以詞臣解縉等七人直文淵閣, 其後列聖輔臣, 以保傅尚書入為殿閣大學士者, 不過曰直文淵閣, 或曰直內閣, 或曰入閣辦事, 俱為真相. 而徐有貞至以掌文淵閣入銜, 則閣名之重, 實昉於永樂初年. 至今稱政地諸公, 及諸公自稱, 亦曰閣臣如故也.
[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二-閣臣久任]: 自永樂以後, 閣臣始專為輔弼. 而在事久者, 如...... 張江陵(居正)十六年...... 國初真為宰相則有李善長, 自高皇帝建元帥府, 稱都事, 稱參議, 參政, 司馬, 以至丞相, 凡十七年. 胡惟庸自參政至相共十一年, 然皆以逆伏法. 自此罷丞相, 置四輔官僅三年, 乃改置大學士, 終高帝之世. 至建文帝即位, 又廢大學士, 而以各卿佐參預國政. 至文皇復設閣臣, 以至於今.
明太祖廢相後才設大學士, 明成祖時大學士之權更重, 然而當時其主要務, 僅以代王言(代言人), 或為政事顧問.
[明史-卷七二-職官志]: 殿閣大學士, 掌獻替可否, 奉陳規誨, 點檢題奏, 票擬批答, 以平允庶政.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四九-管志道行狀]: 太祖初革丞相, 事權分屬九卿. 群臣奏事, 即於御前面決可否, 取旨奉行, 未有殿閣大學士而預機務者也. 永樂中, 始以編修解縉, 參與機務, 然而奏取旨仍舊, 未有票旨批錄之事. 宣廟始命楊士奇尚書騫義, 票旨以進. 然每遇大政, 猶令大臣面議處分, 不盡從中批發. 正統初, 英宗冲齡踐祚, 二坦因權草創, 每日入朝, 許言事八件, 閣臣預處白上, 臨奏傳而許之. 此法一行, 天子罕御午朝, 九卿不奉面諭, 官府之間, 壅蔽假竊, 日以猥多.
[明史-卷七二-職官志序]: 內閣之擬票, 不得不取決於內監之批紅, 而相權遂以專歸於寺人.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 閣擬上, 或改票, 或依擬, 司禮秉筆票硃, 發下錦衣衛直房, 分送六科, 六科然後發部.
大學士本責, 依宋制, 不過掌制誥之官員, 為皇帝之代筆者. 然宰相既廢, 二品尚書雖為政務官, 但無緣參與論政, 反不如五品大學士般樓臺近水. 於是, 六部尚書流為制度上之虛名, 秉筆票擬者反為握權衡之現實.
[明史-卷一六八-劉吉傳]內記載明憲宗時, 時人言: "紙糊三閣老, 泥塑六尚書". 言紙糊閣老, 除了是譏笑當時三老之庸懦無能, 更重要是太監更能接近帝王, 生殺在握. 最終淪為尚書不如閣老(大學士), 閣老又不如寺人(司禮, 秉筆太監).
大學事之於明朝, 無異於弄權者. 皇帝但有票擬, 群臣連面議機會也被剝奪. 相國相國, 非但名不副實, 而且可鄙可恥...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