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懷孕輻射 | 頭暈輻射 | 失眠輻射 | 頭疼輻射 | 腦腫瘤輻射 | 記憶障礙輻射 | 耳損傷輻射 | 抑鬱輻射 | Celine Bags | 嬰兒用品 | Loewe Bag |

發新話題
打印

九龍仔街坊惨痛回憶 1954-07-22 日之火災

回復 649# 的帖子

多謝西兄逐粒字打出全篇資料,同時有警覺心,對敏感資料用保守的字眼,這是資訊交流應有的態度.

TOP

余達之 - 工人宿舍

余達之倡建又一村洋房獨立屋的同時(1947) ,亦向政府申請撥地建設工人亷租宿舍.他認為好處有很多:
-工人生活穩定,士氣提高,工作專心,有助生產,停止人才流失
-工人士氣提高,快手快脚,生產量多,生產成本因而減少,
-工人生活穩定,可減少對政府的不滿

宿舍設計如下圖,轉載194797日的HK Sunday Herald:



特徵:
1.
單層式2000
2.
三房,碌架牀位,容納15
3.
有公用廚廁及小園
4.
設學校,各類商店
5.
月租$35

可惜政府並不支持,因而計劃並沒有落實,1949918日大公報有如下報道:



要留意余達之在提倡工廠設學校之說是以身作則,在済隆設兩所學校,為工人子女及女工提供中英常識等科的教育.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2-25 01:17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又一村的發展逐漸成形

1950又一村建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余達之為主席,所有業主為股份持有者,地盤平整8個月完成,同時亦向政  府申請撥地作為會所及學校之用.

1951 進行上蓋房屋建設

1953 政府規定全區房屋及建設完成期限

1956 又一村小學落成

1956 又一村牌坊建成



1961 918 7A巴士由又一村至尖沙咀開行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2-27 03:23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達之路今昔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3-5 02:20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又一邨達之路兩旁景物变化不大,祇是有些建築物由單幢重建成多層外,花墟公園、陳樹渠中學、禮賢會堂、德雅中、小學都冇变,連旁边的樹都保存下來,估計已超過44年了。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661# 的帖子

Sue姐的美言不敢當,只不過喜欢追尋以往的事蹟,揭開其神秘.

私立學校盛行時間頗長,由戰後至今天才淡出.其中以60及70年代最盛行. 1978年九年免費教育實行後,初中學位亦要向私立學校購買,所以私校一直存在至津貼學校學位足夠應付需求為止.是否賺錢,看看1965年7月27日華僑日報學校招生广告便知.

60年代是私立學校開辦熱潮.名字出位,各出其謀,如丘吉爾;以聖字開頭的有9間,聖若瑟、聖嘉伯烈、聖雲仙、聖以文、聖思、聖維德、聖魄德勒、聖保羅、聖光堂.為迎合家長对英中要求,學校多以"英文書院"掛名.


陳樹渠紀念中學的前身是博雅書院,建於1963, 70年代初轉售陳樹渠, 1973年陳樹渠去世後,才改名為陳樹渠紀念中學. 一些網上找到的資料,可以增加對兩校的認識:


197249日華僑日報博雅的招生广告:


陳樹渠博士生平簡述
七十年代初,陳博士斥資千多萬元購買又一村達之路校舍,興辦中學,延聘良師,擴充設備,各處學子一時紛至求學。…..
一九七三年四月十六日,陳博士因積勞成疾,引致心臟病發而與世長辭。哲人其萎,良堪浩歎。為紀念陳博士創校之功勳,陳麗玲校監乃秉承其遺志,一方面銳意發,一方面將校名改為陳樹渠紀念中學,並成立陳氏教育機構,推行教育工作,以繼先夫陳博士未竟的志願,為培育下一代英才而努力。所以,陳博士雖死猶生,精神不滅。

http://www.cskms.edu.hk/info/


某某博雅

「一為過去曾有一間以"博雅"命名的英文書院,據說是由香港一位著名紳商所辦,這間書院有著非常宏偉的校舍,再加校前是遼闊的花墟球場,由車水馬龍的界限於上望,更見其巍峨氣勢。只是"博雅"辦了多年,並無什么建樹。其後,一位集地產、娛樂與教育于一身的商人,因其所辦學校已出售予地產發展商,賣得好價,需要另覓新校址,在這一情況下,"博雅"便告易乎,校名改為"某某博雅"。這"某某"是要搬遷的學校原名,可能在註冊上要有一過渡時期,於是產生了"某某博雅"這怪誕名稱。不久以後,這位商人去世,"某某博雅"乃再度易名為以這位商人為名的紀念中學。」
http://www.gaogo.com/c_cate/c12_topic/C12_005.htm

蔡育瑜拭淚憶「三傻」與尹志強同期出道的李潤華、蔡育瑜及施建熙,昨日到火化場送別尹佬,三人均對好兄弟的離世而傷感。李潤華於中一時已跟尹佬在博雅書院踢校隊,他說:「尹佬總為身邊人帶來歡樂,佢離開難免令人傷感,不過我知佢唔希望我哋太傷心!」


至於蔡育瑜憶及與尹佬、施建熙合稱「三傻」的難忘日子,他慨嘆:「佢呢個年紀,確實走得早咗啲!」他亦大讚尹佬是同輩中最突出的球員,並表示他的腳法有如傳統英式中鋒,不過自他退役後,香港球壇至今尚未有接班人。
http://the-sun.on.cc/cnt/entertainment/20100221/00470_007.html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3-8 14:00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娛樂 地產發展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達之路大屋巨樹不見了!
The photo with the gigantic tree was taken in the Chinese new year 2009 but it was gone when I took the picture the  Chinese new year 2010.  What a pity!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3-10 01:06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664# 的帖子

rqrj, the following adapted from "akbcya" in previous post has mentioned "Matteo Ricci College":

" ....兄台在美麗宮行畢業禮是否是利瑪竇書院還存在嗎?那時那座己經改建成石峽尾廉租屋村了....."

This implies that the school may be situated at the location where the cinema was built.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3-10 21:00 編輯 ]

TOP

回復 664# 的帖子

rqrj, 1964年7月21日工商日報有利瑪竇神父英文書院的報道: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達之路今昔


達之路德雅小學是小時常到的地方,因為星期日的主日學放學的時候,必有熱騰騰的饅头拿回家,聖誕節有豐富的禮物,所以圖中達之路是必經之路,1961年的景物如在目前: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3-15 00:55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達之路上的禮賢會堂

禮賢會堂在1957年啟用,是自小常見常到的地方,尤其在下雨天,那凹入的木門入口,正是避雨的好方.熱天晚上,到花墟公園玩耍是必經的,每天下午放學後幫媽媽由大坑東車水回朱古仔亦途經,可謂與我一起長大的建築!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3-19 01:02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花墟村

花墟村早於禮賢會(1957)及博雅書院(1964)建立前已存在,1955年大火燒光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672# 的帖子

黃兄快把各大小事務理順,再多些上來,與我們一起進入時光墬道,找回快將忘記的舊事,把快樂的場面重溫,忘記困擾!

兄台的中醫專業知識尤為珍貴,這奧秘需要有心人把它向我們介紹,把中醫良好療效加以確立,改变我們對中醫的印象.

黃兄所說的聖培爾中學,本人不熟但在50年代報紙體育版頭常見,在學界篮球賽屢次獲獎. 這種學界篮球熱潮,50-60年代流行,一些私立學校的表現絕不差! 下文出自大公報1955年12月2日: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4-2 11:33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報紙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花墟村的真面貌

花墟村經3次大火(1951, 1955, 1956)後消失了,變為今天的花墟公園.一直想找出花墟村的真面貌,從報紙中找到了!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5-1 01:51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報紙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花墟村3次火災發生日期、時間、地點、焼毀木屋數量據大公報的報導如下:



時間
地點焼毀木屋數量
1951
1
16
12:10
noon

花墟村直街
113
1955
11
1
1:10 pm
渠邊街
428
1956
10
22
9:10 pm
直街5-7號間
150














1955年11月1日第二次火災災場工商日報記載如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708# 的帖子

mtpen兄,你好!又多一位生力軍給我們多些九龍仔的口述歷史,在此歡迎.能夠在此借助資訊科技大家一起溝通,把各年代的九龍仔串連起來,是神奇的緣份!對九龍仔的過去尤其是50年代前的更是本人神往的事,老兄在此一些大坑東的描述,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能使用電腦又能運用文字記述已逝的記憶,我們這輩不是太多,40年代的更少,老兄的出現,帶來一片熱鬧,期待你在九龍仔大坑東一帶的生活回憶.

兄台說得對,我們在此已一年多,記述不斷的原因不是為任何利益,只是一祟高的理想,把已逝及將逝的記憶,用文字或圖片記下,留傳下去.

老兄與我有一些淵源,真是不可思議,請快解開這謎團吧!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

TOP

回復 712# 的帖子

很難得在此遇到小學的學長,老兄是我的學長因為我是60-66年而你是56-62年的同學.如你在培立完成6年課程,在60-62年間我們三年雖是同學但應該沒有机会相遇了,因為我的小一至小三在桃園街的培賢學校(培立的分校)度過.四年級時才轉往培立.

63年的培立的正門是面對大坑東道,不須经過老兄的窄巷,亦有操場,沙池,課室應是木與磚搭的,規模算不小.是四面課室中间是操場長方形校園的格局.校長是董植,校監是郭金鸞.老兄手冊上的字跡似是一位莫老師的字,他的右手有少許傷殘,所以字跡有些傾斜.

記得63年某日學校在操場忽召開集会當時正在上課所以有些突然,排隊站好後校長宣佈全体員生默哀,老兄你估下是什麽事呢?

TOP

回復 715# 的帖子

63年甘迺迪遭暗殺,估不到我們要默哀,反映當時美國對世界的影响.當時一個小四學生,根本不知甘迺迪是誰,唯有照校長的指示去做.

老兄能讀大坑東官立小學是很幸福了,當時津貼小學學位不足,所以才有培立的出現.官小畢業升中學是不難的事,可知兄台學業與事業應順利,今天應是如老何般坐享退休之樂了!

培立的消失亦沒有特別的留意,70年代應存在.兄台講多些又一邨,大坑东的沿革吧!例如花墟村在1956年火災後己荒廢不復見,兄有沒有踏足該地?又一邨達之路口的牌樓有沒有印象呢?朱古仔村有否到過呢?很多問題,期待日後在此交流.

TOP

花墟村1955年11月1日大火高清照片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5-15 01:30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721# 的帖子

老兄年輕奮鬥的過去印證真正的香港人精神,勤奮向上,絕不向命運低頭 -- 升中沒有津貼學位轉而向私校發展,繼而半工讀向上,考獲學位,在專業發展,得以提早退休.

如Sue姐所言,以往在中學會考取得5科及格已是不錯的成績可以入職政府了.

老兄說 :「.... 最大鑊反而係韓戰,家族命運亦從此徹底地被改變了。連最後期呢次亦不例外,我俩老之有今日嘅健康及小量財富,都係多得柴玲及吾爾開希等人唔少,係佢哋令個局改變埋我俩命運,真係估唔到。」願聞其詳!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5-17 15:46 編輯 ]

TOP

回復 727# 的帖子

花墟55年11月1日的火災照片是akbcya兄提供的,不是將報紙的圖片轉換的.

這兩張圖片akbcya兄已言明是花墟火災照,初不以為意,後在報紙見到這兩幅疑似圖片,很模糊,看不清;但心中似有印象,覺得akbcya高清照相似.


相關搜索目錄: 報紙

TOP

住在朱古仔的人必定見過花墟公園達之路那邊的舊貌,這圖是1965年粵語片撮出來的,兒時的記憶又再現!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6-9 00:41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回復 738# 的帖子

大兄大,歡迎加入,請你介紹一下小西湖村的位置在哪? 是不是在大同中學九龍塘正校入口對出一帶?

兄台所說的雙喜樓,單車檔,宣道學校全是兒時的記憶,非常有印象!尤其是單車檔,租车時要放下拖鞋作按金,初玩三輪到年長才學二輪,記得在又一村丹桂路沿斜坡滑下學識上落二輪的技巧,記憶猶新,如在目前,珍貴非常!

TOP

回復 744# 的帖子

讀小學時放學後到大同中學採摘花朵作標本,沿大坑水渠,當時不知這一帶叫小西湖村,常聞到劇烈的豆腐發出的味道,不是太好味.
大兄大確是九龍仔人,多些介紹這一帶的景物吧,如小西湖所見所聞,大同中學的情况,在此先謝!

TOP

大兄大對九龍仔一帶確有認識,多些記下這些回憶,流傳下去!

小西湖的去水正是大坑東所謂大坑水的來源,大兄兒時探險的經歷印證這點. 想問這100米的出水渠是否很斜,行進期間有危險否?

那幅相正是1974年影的,前面就是大坑,附近確是滕器廠.兒時每星期六必到大坑東七層大厦樓下的涼茶鋪看黑白的粵語長片,散場後回家途中經過一些臨時滕噐工場必入內隨手拿取一支支的滕枝,小朋友互相對打,模仿粵語長片主角于素秋余麗珍的動作,一直打到回家!

大同的高低降,吊環等設施任人玩耍,當時年紀小不懂玩,更沒有力氣引体上升,見人玩得開心,自己只是旁觀而已.大同的校園真是不可多得,是學習的好環境,較之今天的中學校舍,不知進步抑是退步?

[ 本帖最後由 kintsun 於 2010-6-11 09:34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